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妈才是重生文大女主 > 第89章 蹭热度

第89章 蹭热度(2/2)

目录

“当然是为了道歉。”

江驰脱口而出:“上次我们见面,你不是生我气了吗?”

钟麦看着眼前的小少年,一时些许恍惚。

透过这个人,她仿佛看到记忆中,那个成熟的江驰。

以前,林麦太敏感,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

譬如呆在一块儿时,她叫他超过五声,他没有回应,她就会觉得被忽视了而生气,无论江驰当时是否在忙。

很多时候,都是林麦故意使性子。

但江驰却会包容她,每一次,江驰都会送她一份小小的礼物,表达歉意。

这一刻,钟麦看着少年满面理所当然,脑中的两道身影竟有所重合。

骨子里就温柔的人,怎么变也都仍然温柔。

钟麦突然释然的一笑:“谢谢。礼物我很喜欢,我也不生你的气了。”

江驰见女生灿然的样子,蓦然愣住。

他定定的看着女生,心中涌动出一股奇妙的欢喜,而先前那种熟悉感也更浓了。

好半晌,江驰才说:“那……我能加你为好友了吗?”

钟麦看见男生眼中的好奇,心中微动。

她闪过一瞬的挣扎,但最终,她深吸一口气,还是轻轻地摇了一下头。

“不可以。”她拒绝了江驰。

江驰显然没料到,她会是这样的回答,有点傻眼。

“为什么啊?”他不理解,“你不是不生气了吗?”

钟麦的情绪已经完全平复。

她平静的说:“因为没必要,我们以后不会有交集。”

“怎么没有交集?”江驰诡辩道,“我们加了好友,不就能一直有交集了。”

钟麦盯着他,淡声道:“我马上念高中了,而你还是一个初二的小鬼头,我们有代沟,做不了朋友。”

“那黎越呢?为什么黎越可以?”江驰很不服气。

黎越和他当然不同,她和黎越什么过去都没有,可以坦然的做朋友。

但对江驰,她不能确定。

万一他们产生交集后,现在的江驰和从前的江驰越来越像怎么办?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快乐是真的,可,他们之间的分歧也是真的。

诚然,重活一次,她和妈妈的关系已有了质的飞跃。她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敏感易碎,害怕亲密关系的林麦。

但她依然,不想要孩子。

钟麦治愈自己,改变母亲,就已经耗费了近两辈子的力气。

她没有勇气也没有信心,再去创造一个新生命了。

江驰却是一定想要小孩的。

他要爱情,更要家庭;他做丈夫,也想做父亲。

上辈子,江驰什么事情就理解包容林麦了,唯独这件事,他不能。

那是他无法打破的底线。

江驰的底线无法逾越,钟麦的决定亦绝不会变更。

既然重来一次,也未必能有改变。

那最好一开始就不要重来。

钟麦告诉他:“因为黎越和你不同。”

江驰默然。

他误解她的意思,问:“你喜欢黎越,是吗?”

钟麦眸光闪了闪,没有肯定,亦没反驳。

她只是对少年微微一笑,说:“江驰,我走了。”

*

春熙火锅北京分店开张前。

钟慧仪给曾静打电话,邀请她开业当天到店来吃饭时,才知道《舌尖上的烟火》竟然已经定档。

历时一年半,从夭折到重启,如今这档纪录片终于能问世了。

播出就定在6月22日,夏至的当晚。

“不过计划有变。”

曾静说:“由于去年拍摄的素材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春熙火锅’的素材不能按计划播出了。”

去年,曾静被央视的橄榄枝砸中,以为一跃飞升。

但真正过去后才知道,其实央视的纪录片,近几年也是有关经济和互联网相关的题材,更受欢迎。

她的美食纪录片项目虽然得到肯定,被频道成功通过,但给她的时段并不好。

是放在深夜,用来填档的那种时段。

不过,对曾静而言。

进央视频道填档,也好过她在蓉城时,被排挤做冷板凳,连项目都没得做。

曾静是新人,肯吃苦,她便按照钟慧仪的建议,领着团队满中国的跑。

专往镜头拍不到的偏远地区走,西北荒漠、西南山区、沿海小渔村,别人不去的地方她去,别人不拍的小人物她拍。

大江南北,曾静到了当地,都找本人街头巷尾的群众打听,他们平时吃得最多的东西是什么。

她真正做到了,只拍当地特色且最常见的美食。

拍着拍着,或许是旅途叫人平静。

最后回到北京剪片子的时候,领导和她一起通审近万小时的片子,整个镜头叙事都非常远离城市,显得宁静悠远。

如此,最开始在蓉城这个省会拍的火锅,反而显得突兀和喧嚣了。

“把火锅这个素材全部剪掉。”领导这样要求。

曾静心一跳:“可是,这是我做这个专题的起点和初心。火锅集中了酸甜苦辣,虽然比起其他的美食,它显得喧闹了些,但以动写静未尝不可!”

“不行,太割裂了。”领导很坚定。

曾静也很坚持:“我坚持要加。这样,您给我一次机会,我把它剪进正片你看看再决定,可以吗?”

因为她的据理力争,才终于为春熙火锅赢来一线生机。

钟慧仪听到这里,心中微微一纠:“那,最后结果怎么样?”

“火锅的素材最后用上了吗?”她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她听曾静的描述,感觉这档《舌尖上的烟火》,风格上实际和曾经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国》更相像了。

非常有潜力!

北京分店开张在即。

万一《舌尖上的烟火》真的红了,那简直比什么广告都有力。

钟慧仪当然不想错过这趟便车。

幸而,她是幸运的。

电话那端,曾静的声音几分激动:“用上了!我把它剪到了最后一期播放,放心吧,春熙火锅压轴。”

钟慧仪双眼放光,真诚地道:“谢谢你,曾静!”

“不用谢,这个纪录片能问世,也离不开钟老板你的点拨。”

曾静扬唇:“钟老板,我们7月1日北京见。”

钟慧仪跟着微笑:“好,希望那天,我们两个人能同时喝一杯庆功酒。”

“借你吉言!”

电话挂断。

翌日的深夜,两个女人隔着上千公里的距离,同时坐在了自家的电视机前。

《舌尖上的烟火》正式开播。

钟麦最近学习任务重,已经提前开启,晚上零点睡,早上六点半起的准高中生作息。

透过门缝,她看见客厅亮起微弱的光。

想起分店开业在即,她以为妈妈是压力大睡不着,便推门而出。

结果门一开,发现妈妈竟然在看电视。

“什么节目这么好看?”钟麦到妈妈身边坐下。

跟女儿没什么不能说的,钟慧仪当即表示:“03年版《舌尖上的中国》要开播了。”

啊?

钟麦一脸迷茫,《舌尖上的中国》她拿来当过“电子榨菜”。

“什么意思?”她疑惑说,“我记得《舌尖》是10年后的纪录片吧。”

钟慧仪就把自己建议曾静拍摄《舌尖上的烟火》的事,给女儿大致讲了一遍。

钟麦:!!!

“我就说我妈妈是天才吧!”她秒懂妈妈的用意,“这么赶巧,万一纪录片红了,那广告效应得多牛啊。”

钟慧仪感叹:“本来卖自热锅的时候,就想蹭这波热度的。没想到纪录片拍摄周期这么长,多等了一整年。”

自热火锅的售卖,肯定还是购物频道更对口。

而实体分店的开张,更需要这种美食频道的认证。倘若纪录片真播起来,北京可是面向世界的首都,春熙火锅的知名度,绝对更上一个档次。

“现在播更好呢。”

钟麦表示,“这是妈妈的好运气,我们的北京分店肯定能吃到红利。”

母女俩思路完全一致,在她们幻想的美好时刻,纪录片正式开播了。

片头一出来,风格和后世那轻快又饱满,好似来到丰收季的曲调竟十分相似。

可以说,这片头音乐一起,钟麦的脑海中立刻就想起旁白那句: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母女俩对视一眼,彼此的情绪都有些激动。

更巧合的是,《舌尖上的烟火》第一集竟然也是从云南高山的松茸讲起的!

远离了星级酒店,远离了昂贵的山珍海味,仅仅从一株雨后的松茸,开启了整个故事。

曾静的领悟力也太强了。

她的镜头不仅对准朴素的食物本身,也对准那些一辈子也不可能入镜的平民小百姓。讲他们的生活小故事,讲他们如何看天吃饭,如何努力的生活。

再加上播放的时间是在深夜,钟麦感性,看到最后眼眶竟有点湿润。

“真不愧是央视水准。”

钟麦赞叹道,“妈妈你就是提供了一点思路,他们竟然就能提前十年,就把原汁原味的《舌尖上的中国》做出来。”

这业务能力真教人叹为观止,万分佩服。

钟慧仪其实没看过全集的《舌尖》,她只是刷抖音的时候,刷到过相关的片段。

她对内容并不清楚,只是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氛围。

但钟慧仪看女儿感触颇深的模样,抓住她的手,忐忑询问:

“很还原吗?麦麦觉得这个质量,这个播出时间,能不能有好的收视率?”

“妈妈你可能不知道,《舌尖》的第一期也是讲云南松茸,这内容和氛围的还原度,起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钟麦断言:“质量绝对能打,假设宣传到位,我觉得相当有机会!”

但这是互联网刚刚起步的2003年,播放时段又是深夜档。

在这样的先决条件下,《舌尖上的烟火》能复刻另一个时空,十年后的那种荣耀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