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老同学(2/2)
“麻烦吗?”
“如果不方便的话,定个大堂的位置,也可以。”
他好像,很怕她会拒绝。
钟慧仪松气:“我当多大事呢。当然没问题,周一晚上是吧,你们大概多少人?”
大约是没想到,她这么轻易地就答应了,杨知聿有些微的失神。
他追问:“我听说你们生意很好,包间最抢手,会不会影响你其他客人?”
钟慧仪被他这样子逗乐了,直言:“这么多废话,杨知聿,你到底是想订还是不想订?这个后门,你是想走,还是不想走?”
杨知聿看着女人,一下想起往事。
他和钟慧仪的老家是同一个村,从小,他们就认识。他小时候性格弱,但钟慧仪却一直都如此飞扬。
小学,钟慧仪是孩子王;中学,钟慧仪是校园的风云人物。
因为他的父亲是校长,又跟钟慧仪的父亲是朋友,所以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同一个班。
初中的时候,杨知聿听见两个父亲,商量着以后要让他和钟慧仪结婚,做真正的一家人。
他高兴得一夜没睡着,恨不能立刻长大。
在他们那个年代,高中订婚,毕业结婚很普遍。
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杨知聿用自己的奖学金,买了一个金戒指。
他和钟慧仪根本就没谈过恋爱。
他那时想得特别简单,他喜欢这个姑娘,想和她结婚。
所以,杨知聿就直接拿着金戒指,去跟钟慧仪求婚了。
那时候钟慧仪是什么反应?
她和现在一样,直言不讳:
“你有毛病啊杨知聿,且不说我根本就不喜欢你,哪有人男女朋友都不是,上来就直接求婚的?”
少女告诉他:“我们不合适,你别听我爸胡说,好好读你的书去吧。”
钟慧仪以为他不懂什么是爱情,以为他只是开玩笑。
好不容易盼到长大,但钟慧仪根本不喜欢他。
没多久,他就看见钟慧仪和林志成,开始出双入对。
高中毕业那天,杨知聿听说钟慧仪不想复读,要跟林志成结婚。
他临走前,给钟慧仪写了一封长信,劝她继续念书。
但他没收到回信,只收到她寄来的结婚请柬。
杨知聿就懂了她的意思,从此,再不联系。
没想到,他们还会再遇见。
此时此刻,杨知聿看着女人眼中的笑意,速速点了头:“包厢要订,后门要走。”
他把礼品袋推给钟慧仪:“但你把贿赂品收下,让我稍微心安一点。”
“不用,又不是多大点事。”
钟慧仪坚决不收,对他说:“以我们的交情,这种事你下次一通电话就能行。”
“知道了吗?老同学。”女人看着她,眼里几分戏谑的笑意。
一声“老同学”,将杨知聿拿捏住。
他顿时觉得,自己要是再递东西,反而是生疏了的表现。
沉吟片刻,他终于屈服:“那好吧。谢谢你了,慧仪。”
“别客气。”钟慧仪完全拿他当潜在客户,“以后你多给我拉点客户就行。”
杨知聿像接到什么任务一般,立刻表示:“一定!以后我多多参加校内会议,把招待都定到你这儿来。”
钟慧仪笑着摇摇头,心想,这个人真是和从前一模一样的过分正经。
*
杨知聿的事不过举手之劳,钟慧仪并没太放在心上。
最近,火锅底料和自热火锅的专利证书都下来了,她已经开始在忙自热锅生产的事。
生产自热锅的食品厂的选择,包装的设计,还有营销方案,样样她都要亲自把关。
蓉城内的销售,应该不用愁。
一来,春熙火锅在本地名声大噪;二来,汇捷超市开起来后,生意很不错,超市渠道她早就开好绿灯。
关键还是得把春熙火锅的品牌,在全国都打出去。
自热火锅这种便宜零售,每一件的利润很薄,必须得走量。
想要把一样产品推向全国,最便捷的方法,还是在电视上打广告。
就像“脑白金”、“榄菊”、“旺仔牛奶”,这些产品一样,买下黄金档的中插广告,循环洗脑播放。
再想一句洗脑广告词,要不了多久,绝对能让人人都知道春熙自热小火锅。
但黄金档的中插,那都是按秒收费的天价。
而且,投放广告的话,要不要请个小明星来拍?导演呢,又要花多少钱?
春熙火锅现在是做大做强了,可也没强到,能花大几十万、上百万做广告的地步。
钟慧仪还是把目光,放到曾静先前来做的美食栏目。
她印象中,各个年代都有出名的美食节目,近一点的有《吃八方》,远一点的有《舌尖上的中国》。
没准,美食栏目一播,春熙火锅真能在全国刷刷脸。
先前来拍摄取景时,她还没敲定自热锅售卖的事,所以一点新产品的镜头也没有。
她琢磨着,能不能趁播出前,再邀请他们来补录一点自热锅的镜头。
说好再多收集几期其他美食素材,等片子剪好,确定播放时间后,就会联系她。
但是,这素材拍了都两个月了,曾静那边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思量一番,钟慧仪主动拨通了曾记者的电话。
她要主动出击,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这一天,钟慧仪从早上到下午,总共给曾静打了三通电话,均是无人接听。
直到晚上,火锅店都打烊了,那边才回电。
“抱歉啊钟老板,我今天白天遇到点事,太忙了。”
曾静说:“其实我今天也正要联系你。”
钟慧仪心头一喜:“是不是片子剪好,要播了?”
那端,曾静突然沉默。
良久,她才语气消沉地说:“抱歉啊钟老板,先前拍的片子,可能播不了了。”
钟慧仪倏然一怔。
“怎么了?”她冷静地问,“是省台里不做这个栏目了,还是说,你们拍到了其他更好的素材?”
如果只是被别家餐饮比下去了,她就还有机会再争取争取。
但如果是省台切掉栏目,那她真就得想想其他法子了。
最后,却两种情况都不是。
曾静说:“栏目没切,你们也没被任何人比下去,是我从台里离职了。”
单位里曾静的直属领导“追求”她,但这个男人,比她大将近十岁,还离过婚有一个儿子。
且不说她毕业没几年,根本看不上这样的老男人。这个人的人品本来也不怎么样,她拒绝后,就马上给她穿小鞋。
曾静自然是坚决地拒绝,为此,她还特别注意跟领导保持距离。
就怕惹人误会。
结果,曾静的避之不及触怒了领导。
她先是被从黄金档除名,然后又从演播厅被派到外景,再之后,就被发配边疆去做新栏目的采访。
曾静从电视台核心圈,一路被流放到边缘圈。
本以为这就是最糟的结果了,不成想——
她来到蓉城兢兢业业拍摄一周,带着素材回到台里,正要找人剪成片,却被通知说美食栏目换人做了。
不仅把她除名,还想免费用她辛苦拍的素材。
凭什么?曾静不可能把自己的成果拱手让人。
她既受不了这个气,又绝不可能向那个滥用职权的领导妥协,继续留下又只有做冷板凳被恶心的份。
再三思量后,干脆带着拍的素材,主动离职了。
曾静三言两语讲了自己被冷藏,只好离职的原委。
然后她遗憾地道:“抱歉啊钟老板,不能兑现承诺,让你的店被更多人看见了。”
这确实很可惜,于她们双方都是。
但遇到这种事,的确也没办法。
“没关系。”钟慧仪反过来关心她,“那你之后有什么打算。”
她想了想,几分认真地道:“反正你有经验,要不然你再来给我拍个广告片?当然,是会付工资的那种。”
曾静深入了解过春熙火锅,又有电视台的工作经历,钟慧仪觉得她说不定真能拍出好广告。
但曾静有自己的追求。
“谢谢,但我有计划了。”
她拒绝这个橄榄枝,表示:“我其实一直想做纪录片,接下来,我应该换个电视台去做纪录片。”
这个年代的纪录片还比较正,题材不如后世那么丰富,历史和传记类的比较多。步入千禧年,又多了些时代发展和消费主义,这类商业相关的作品。
钟慧仪记得,像讲美食这种生活气息浓重的,还要再等十年。
不过,她是重生者,她最擅长的事,就是让未来的东西提前出现。
有没有可能,让曾静在2002年,就做一档美食类的纪录片呢?
无论可能与否,钟慧仪都决定先提出来试试。
“做纪录片很好啊。”她提醒曾静,“说不定你可以用先前拍的素材做投名状,弄一档美食纪录片,当作给新电视台的简历。”
钟慧仪以开玩笑的语气,半真半假,大胆建议:“纪录片可以就叫《舌尖上的烟火》!”
那端,曾静倏然愣怔。
她眼睛一亮,是啊,她完全可以先把手中的素材剪辑好,再去面试。
纪录片讲求的就是一个真实烟火,火锅与美食这样的主题,正正合适。
她想跳槽的台,比现在的省台收视更高,难度更大。
曾静正为此发愁,心里没底呢——毕竟她没有做纪录片的经验。
但钟慧仪的玩笑话,却给了她很大启发。
“这个题材好。”
曾静的语气又振奋起来,“钟老板你等着,我一定努力让春熙火锅被更多人看见!”
钟慧仪也燃起更多的信心。
美食栏目她其实就是碰碰运气,但美食纪录片,她可是和海底捞火锅一样,亲眼看见过大成功的案例。
如果曾静成了,她免费广告的希望会更大。
钟慧仪给女孩打气鼓励:“曾记者,你很有想法和能力,我相信你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