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暖风迟日 > 谒巾门

谒巾门(1/2)

目录

谒巾门

并非不可快步追上,管临却站定不动:“迟阶!”

倒是头回听他喊己大名,迟阶只觉一凛:这喊得太郑重些,怕是气大了。于是停下回首。

管临一脸正气:“我且管不到你去哪。你只回去与你二姐重说。”

迟阶笑返向他:“人家一诺千金,小舅公你是一证也要千金。你救我越狱,功德无量,怎么还带反悔的?”

管临不回他胡搅蛮缠,只原地立定坚持。

迟阶围着他转了圈,收笑提议道:“说好去拜会下淮王府的,今日倒正当。”

又提什么淮王府,简直心理阴影。管临看他,不知他晓不晓得当天就是拿这假作借口引出的一番事故。这一看却发现,走出树荫地,盛阳一照,其脸上殴伤更见明显,一层围一层花花绿绿,不禁愧意又生,语气也软了几分:“就今日你这鼻青脸肿的尊容,要去登门拜祖,还道是正当?”

迟阶伸手摸摸己脸,又笑道:“着实正当。不是都说淮王府现只有女眷当家,那可都是舅婆、姨妈、表姐的,个个菩萨心肠,我今这副尊容,最惹人生怜了,倒免吃个闭门羹。正当,太正当了,走走走。”

管临料不到他还能妄想以己卖相发挥此奇用,再次深为歪理折服,不觉已被他拉动。

由泽林至后山淮王府步程甚远,两人又无车马只得步行。好在今日风和日丽,一路傍山望湖,闻鸟语,沐晴岚,各想来是比回城听满耳议论如父如子、涂药养伤苦挨榻上过得有趣些。

因隔几代多宗,迟阶对祖上这淮郡王琴州遗脉下落知之甚少,一路管临只将自己本地所闻与他道来:当年淮郡王出京至琴州封地没多久便病逝,遗有一女二子——二子众所周知,后相继进京登基,黎太后因以过继之名垂帘听政,自要对其直系亲缘严加防范,以绝干政后患。遂二帝亲母并无名号获封,只寡守琴州府中;二帝亲姊周迪亦只嫁了一平民商贾人家,此家日后经商不善业已没落,坊间不闻其名。

依规制,郡王府邸和封田于郡王一辈逝后便收归官府,重派它用,瞽圣无权,嫡母逝后故居亦未例外。此府因距城甚远,属田也不如何丰茂,收回后暂无可用,便荒置了许久。直到多年后,突被一富户指名买下,该户在此种桑养蚕,又起绣厂城中经营,倒还可维持。据传此户为淮郡王后人女眷,具体是哪宗,倒鲜为人知。只是可承淮郡王之血脉续住此府,琴州人当是佳话亦是习惯,只还沿称它为淮王府。

迟阶听来也觉颇冒昧,自己要去访祖访亲,竟都不知访的哪门子亲。

边说着不觉已至,只见高门阔院,匾额悬书“祁宅”二字,砖瓦漆色,似多年未修补翻新,多显陈旧破败。

迟阶不禁感慨:“宗室王府,二帝故居,今如此。”

叩门半晌,大门终启,开门的是一老妪。迟阶早有准备,恭敬自报道:“烦请通报宅主,淮王长子外孙迟阶求见。”

那老妪听来惊奇,她再不知家门渊源,也必知“淮王长子”贵为先帝,外孙可是皇亲国戚,这孤零零俩小儿,自称这个还是个鼻青脸肿的……却又不敢轻易怠慢,只请二人院中等候片刻,速去通报。

二人进得宅门来,却发觉这院中别有乾坤,满庭芬芳,百花荟萃,流水声声,鸟啾虫鸣,虽楼阁一如院墙旧败,经这花草蜿蜒点缀,倒也另有古韵。

当下正赏叹,只见宅中一妇人随先前老妪迎出。妇人度之三十余岁,面容恬丽脱俗,举止从容端雅,面含微笑,请二人入堂。落座奉茶道来:“祁堂主正于后院桑园忙作,已遣人去通报,稍候即至。”

迟阶问:“祁……堂主?”

妇人闻此询问,笑解释道:“因曾为家中桑田亭阁胡乱题名为‘听鸣堂’,祁大小姐便自称听鸣堂主,宅中上下即惯以祁堂主称之。”

“哦……雅致。”迟阶点头敷衍称赞。堂主来源知晓了,然而祁堂主……到底是谁?主动来访,竟不知主为何人,问来岂不见笑。不觉看向管临。

管临即刻会意,心下笑来他也有无措时,遂开口代为诚询道:“迟公子初来琴州,以往素未谋面,依辈分不知该与堂主论……”

闻之,那妇人也着实费思掰算了一会,理清后笑道:“论亲应称表姨母……吧。只称堂主便好。”

迟阶待又措辞想问对方是谁,却忽觉厅门光影一闪,一人踏入。

此人一身青灰色长袍,简挽发髻,面容俊朗,步姿利落,恍然望去是一飒爽郎君,走近才见亦是女子。想来便是堂主无疑,二人起身揖礼。

祁堂主将两人细细打量,问道:“哪位便是迟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