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悼金陵 > 第006章 第6章 桂子

第006章 第6章 桂子(2/2)

目录

良辰美景如斯,又见罗汉松下置一琴,有女风姿绰约,素手抚琴。琴声如泉水入寒潭,璜珮琅当响。可偏偏多了一丝郁郁哀婉之意。

一曲毕,只觉天地寂静,鸿雁无声。

“朕原只知卿文采一绝,未曾想卿琴艺也属上乘。”

今夜高瑛本欲回式干殿的,同萧约的所谓‘晚点来看’只不过是她一时搪塞装腔之语,可自太后那处一提,没来由地行至半道上又想来看看。

谁曾想来的倒是颇巧。

萧约睁眼,还未来得及怅然多久,便瞧见高瑛立在芍药花前朝自己笑,“只是卿这琴声怎地还有郁郁不得志之意?”

此言一出,萧约心弦一怔,定定地望着高瑛。

方才的琴曲算不得什么阳春白雪的曲子,亦本非歌咏失志。究竟是自己的心思太浮于表面了,还是这小皇帝当真是自己知音?

思绪行至这,萧约顿自嘲其荒谬——拿皇帝当知音,怕不是得了失心疯。

“妾身见过陛下。”

萧约起身向高瑛行了一礼,无人通传,想来是小皇帝正撞见自己抚琴,不忍打扰。既已想通,萧约便也不会多问一句。

“免礼。”

萧约半垂着头,见高瑛似是对这琴颇有兴味,便悄悄让了半步,由着高瑛观赏。

半大少年纤嫩的手指轻轻抚过琴身的漆面,遂又攀移至琴弦处,中指随意地拨动了一下,琴声低沉嗡鸣触动人心。

哪怕是完全不懂乐音的人也能听出来此琴不俗。

细细摩挲时,却摸到一处不寻常的凹凸处,高瑛仔细看去,却见摩挲之处用隶书镌刻了一个‘贞’字。

心下疑惑,高瑛却没有直接去问萧约,而是说:“卿这琴不是凡品,但朕瞧着也不似古物。昔年蔡邕制焦尾,司马相如有绿绮,卿这琴可有故事?可有名字?”

“.......何能同焦尾、绿绮相比?”萧约听闻高瑛问起这琴身世,心下黯然。琴非有什么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身世,只不过是自己同陈郡谢氏的小公子定亲时,连同赐婚的诏书一同送入郡主府的贺礼罢了。

“不过是昔年皇伯父所赐。”萧约隐去了众多细节,只将是萧泽送的告知了高瑛。

梁帝所赐啊。

高瑛心里又是一阵不快,今日本就处处多了些叫人心里怄气的事情,又闻萧约这琴是梁帝所赐,饶是经历战乱和数年漂泊都无甚损伤,想来是极为在意的。

“.......卿喜好琴?朕明日便令李闼将府库中的好琴都寻来送予卿。”

谁曾想萧约并不领情:“妾身谢陛下美意,只是妾只一个人,只需一副琴。与其将陛下府库中的名琴放于妾身这里落灰,倒不如日后留给那些真的懂它之人。”

......

“卿.......同梁帝,感情深厚?”

高瑛手指离了琴身,只竖身在一旁望着。萧约闻言不敢随意答话,悄悄擡起头去瞧高瑛脸上的表情,却看不出什么不妥。

“妾身能有这身才华,悉仰赖皇伯父与皇伯母。”

高瑛点了点头,不置一词。

二人均是无话,沉默的气氛愈发让人心中尴尬。

“夜里风冷,陛下可要入室坐坐?妾身叫人端些饮子上来,为陛下暖一暖身子。”萧约轻叹了一口气,她虽感觉到小皇帝或许没有她表面上那般单纯无害,可是也确实待她不差,不好将人冷脸待着。

谁想高瑛摇了摇头,换了个话头,“朕素闻江南丰饶,膏腴之地,金陵更是亭台楼榭,烟雨连绵。卿可愿同朕说说?”

萧约又瞧见小皇帝惑人的桃花眼望着自己了。

她其实不愿回想江南故地。

江南少干戈,相较北地的确繁华。只可惜当年那些金陵故事,都付流水,故地无故人,就连当年的建康新宫,也被叛军付之一炬,想来如今也只有焦土。

罢了。

抵不过高瑛看起来有些可怜的眼神,萧约到底心软了。

于是掠过那些皇宫旧苑,只说起金陵多桂子,八月花开,芳香迷人,金陵城内家家户户打桂花,蒸制桂花糕、酿桂花酒。

贵族子弟们会邀上三两好友乘船饮酒,吟诗作画。

原本只是想稍稍提一嘴,然而往事历历在目,一旦开了个头便就止不住了。萧约絮絮叨叨地说,高瑛也不嫌累,就站在一旁静静听着。

萧约的声音很是清婉,又富有文采,停顿得当,将那江南风物娓娓道来,旁听之人只觉得自己眼中已展开了一卷烟雨江南的画卷。

约莫过了半柱香,萧约才打止。

方打止,就见小皇帝不知何时端了半盏水给自己,示意自己润润喉。

“时候不早了,”高瑛看了看天色,“朕还有些事,要先回式干殿一趟,今夜就不陪卿了,日后得了空再来。”

萧约点点头,她并不在意高瑛是否再来,又何时再来。

高瑛向院外而去,没几步又折返回来:“北地没有江南亭台楼榭,曲水流觞。但是再过些时日便是秋狩,宫内实在冷清,卿可愿伴驾同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