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2章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重复的阶级斗争史

第12章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重复的阶级斗争史(1/2)

目录

最近在想一件事,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能否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等同。从人类历史来看,几乎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理性来说,人应该活的更轻松。但是现实情况是,生产力的提高反而导致阶级矛盾的加剧,而且必然会爆发阶级革命重塑一种新的社会架构。

如果说人人平等是每一次革命的目的,那为什么每一次都会以革命的形式重新开始。甚至无论哪个历史阶段,三六九等的社会架构从来没有变过,革命也从未断过。

如果说科技生产力的提高,能够解决人类的问题,这意味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为什么历史的每一个阶段的终结都是以社会结构的重塑开始,都在追求一种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似乎又与进步矛盾。人类真的在前进吗?

其实人类的历史,也可以看成阶级斗争史,不管哪个历史阶段,革命从来没有断过。农民革命的正义性和法理性是具有最现实因素支持的。当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利润收益分配权都集中于一部分人甚至是一个人时,那社会的矛盾必然会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底层革命也就必然会发生,这是一种客观现实。

通常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这种作用对底层是反哺还是反噬。我始终觉得,如果生产关系设计的不合理,生产力就很难发展,最起码是不具备激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

旧时代的贵族和新时代的农民这种社会变革貌似从来没有停止过。

阶级斗争,是历史运动的真正动力。历史并非抽象的“文明进程”,更不是“文化传承”的接力赛。历史的核心是矛盾,是对立,是压迫与反抗的不断更替,而这种对抗最根本的形式,就是阶级之间的斗争。

马揭示的最重要真理之一就是:“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自从分裂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以来,历史的每一个大事件,都是在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展开的。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再至社会主义的兴起,所有重大转折都不是源于文明“进步”,而是源于被压迫阶级用鲜血撕裂旧秩序的抗争。

历史不是温和演进的故事,而是刀与火的冲突。阶级斗争,不是偶发现象,而是制度性必然。

所谓“王朝更替”,本质是阶级矛盾的重组。传统史学讲述历史,总以“王朝更替”为主线,仿佛一个王朝的兴亡是由皇帝个人品质决定的。然而,从唯物史观来看,王朝的更替根本不是偶然,而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与底层阶级反抗的产物。

一个王朝从兴盛到腐朽,从改革到崩塌,无不是因为统治者不断压榨民众导致矛盾积累,最终爆发为农民起义、宫廷政变或地方割据。而新王朝的建立,往往只是旧的剥削秩序换了一种面孔,是一种“换皮不换肉”的阶级更新。剥削仍然存在,差别只是由谁来进行剥削。

这就是历史表象之下的真相:权力斗争永远是阶级斗争的外壳。真正的历史运动,不是王朝更替,而是阶级结构的重构。

阶级的存在,不以意识为转移。今天很多人愿意相信“社会越来越平等”,“阶级已经消失”,“人人有机会逆袭”。但这种幻想只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成功灌输。实际上,阶级依然存在,并且形式更为隐蔽。

在传统封建时代,阶级划分粗暴直接:地主与农民、贵族与奴隶、皇帝与庶民。而在现代资本社会,阶级依然存在——只不过伪装成“职业”“收入”“消费能力”“生活方式”,但实质没有变: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支配大多数人的劳动成果。

阶级不是自我认同的问题,而是物质关系的结构性安排。你可以不承认自己是“无产阶级”,但只要你卖出劳动力、依附于工资生活,你就无法逃离阶级的现实。意识可以蒙蔽,但生产关系不会说谎。

剥削关系才是社会稳定的真正敌人。当今主流舆论总将“社会动荡”的责任推给抗争者,说他们“破坏稳定”“制造混乱”。但真正破坏社会稳定的,从来不是反抗者,而是制造剥削的制度本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