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 第442章 皇宫议榜(二)

第442章 皇宫议榜(二)(1/2)

目录

种师道也收起了旁观的姿态,他上前一步,瓮声瓮气地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往届科举录取率不过一成,此次已是一成有余,便是放眼我大宋百年历史,也未有过这般高的录取率,为何陛下还觉太少?”

他性格耿直,有话便说,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疑惑,说话时,身上的戎装轻轻晃动,带着几分沙场的悍气。

赵翊看着五人惊讶又疑惑的神情,心中了然——这些辅臣还停留在往届科举“选精英、少而精”的思维里,没明白此次恩科“应急需、重实用”的紧迫性。

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声叹息里带着几分沉重,也带着几分无奈,身体向后靠在龙椅上,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像是能看穿人心,缓缓说道:“各位爱卿,朕且问你们,为何朕要这么快召开这次恩科考试?

为何要打破往届的规矩,降低录取门槛?”

五位辅臣闻言,对视一眼,眼神里的惊讶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分了然——他们此前虽未明说,却都清楚陛下的用意。随即,五人异口同声地答道:“为原金国属地选拔官员!”声音整齐划一,没有半分迟疑,显然他们对这一点早已达成共识。

赵颢说这话时,语气坚定,作为皇室宗亲,他深知收复失地后治理的重要性,若是地方无人管理,怕是会再生乱子;

李纲则带着几分郑重,他明白这些官员是稳定地方的关键,是连接朝廷与百姓的桥梁;

宗泽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他去过那些被金国占领的城池,见过百姓的苦难,恨不得立刻有官员奔赴那些饱经战乱的土地,安抚民心;

蔡京的声音有些干涩,他低着头,不敢看陛下,只觉得喉咙发紧;

种师道则语气铿锵,显然也认同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治理地方和镇守边疆一样重要,都需要可靠的人。

“既然你们知道,”赵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沉重,像一块石头压在众人的心上,“那你们可知,原金国属地缺口的官员人数,此前经吏部、户部联合核算,大约需要一千二百位左右?”

他目光扫过众人,见赵颢的眼睛微微睁大,李纲的嘴巴张了张,宗泽的眉头舒展开来,显然他们都没想到缺口竟有这么大,继续说道:“这就是朕为何把录取要求定得这么低的原因——朕本想多选拔些人,尽快填补地方的空缺,让那些百姓早日有官可依,有冤可诉。

可即便如此,最终也只有五百八十人入选,这说明什么?”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像是一把出鞘的剑,能看穿人心:“这说明,我们大宋的很多考生,都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他们只会捧着圣贤书摇头晃脑,却不会将书中的道理用到实处!”

说到这里,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里带着几分怒气,龙袍的下摆被震得微微晃动,“更不要说让他们去管理那些饱经战乱、亟需安抚的百姓了!

他们连一道关于地方治理的策论都答不完整,连一道关于赋税核算的算术题都算不对,如何能担起治理一方的重任?”

他的声音渐渐放缓,却带着更深的忧虑:“这足以说明,我们大宋要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看来,我们在科举制道上,在人才培养上,还需要多做努力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