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 第441章 皇宫议榜(一)

第441章 皇宫议榜(一)(1/2)

目录

靖康元年八月二日,巳时的日头已爬至宫墙之上,透过大庆殿的菱花格窗,将鎏金的阳光碎成点点光斑,落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

殿内静得能听见檐角铜铃被风拂过的轻响,宋帝赵翊身着赭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处的盘龙浮雕——那浮雕历经百年,龙鳞的纹路已被历代帝王磨得温润,却仍透着几分威严。

他目光扫过阶下五位辅臣,眉头微蹙,显然心中正盘算着恩科开榜的事,指尖偶尔停顿,似在斟酌接下来的问话。

阶下五人,皆是大宋朝堂的肱骨之臣,站姿各有不同,却都透着几分肃穆。

老爷王赵颢身着紫色朝服,须发已染霜白,作为皇室宗亲中少有的稳健派,他始终保持着端正的姿态,双手拢在袖中,目光落在地面的金砖缝隙上,似在思索,又似在等候圣言,只是偶尔抬眼时,眼角的皱纹会随着眼神的微动而舒展;

宰相李纲一身绯色官袍,腰束玉带,身形挺拔如松,他眼角的细纹里藏着几分锐利,手指悄悄攥了攥笏板,指节微微泛白——显然对此次恩科的结果早已胸有成竹,只待陛下垂问;

枢密使宗泽则穿着青色官袍,面容刚毅如刻,额角的皱纹里还带着几分沙场的风霜,他微微垂着眼,双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剑鞘上的缠绳,心中却在琢磨:此次恩科关乎原金国属地的治理,陛下怕是要有新的考量,只盼录取的人才真能担起重任;

副宰相蔡京穿着与赵颢同色的紫色朝服,只是比起赵颢的沉稳,他的脊背略有些佝偻,双手在袖中微微颤抖,目光时不时瞟向龙椅上的赵翊,又迅速收回,喉结悄悄滚动——他深知陛下此次恩科的深意,更怕旧事被提及,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副枢密使种师道一身戎装,虽未披甲,却依旧带着凛然的英气,他站在最外侧,双手抱胸,眉头微挑,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时,带着几分武将的直率,显然对文臣们商议的科举之事,既有期待,又有几分旁观的冷静,只盼别选出些只会空谈的书生。

“两位宰相,”赵翊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龙椅上传来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让殿内的气氛凝重起来,“说说你们对这次开榜恩科的情况。”

他身体微微前倾,龙袍的下摆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目光落在李纲和蔡京身上,眼神里带着询问,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原金国属地的百姓还在等着官员去安抚,那些被战火摧残的城池,也等着人去治理,这恩科的结果,关乎着千里之外的安稳。

李纲闻言,上前一步,双手持笏板,躬身行礼时,官袍的下摆轻轻扫过地面,动作一丝不苟,没有半分差错。

他抬起头时,眼中带着几分笃定,声音清晰有力,如玉石相击:“启禀陛下,此次参加恩科的考生,经礼部核验,总计四千八百五十位。”

他顿了顿,余光扫过阶下众人,见赵颢微微点头,宗泽也点头,种师道的眉头舒展了些,又继续说道:“按照陛下此前‘重实用、轻死记’的要求,此次考试只要答对三道题以上,便能榜上有名,并根据其答题优劣授予相应官职。

经六部临时考官阅卷核定,此次共有五百八十位考生上榜。”

说罢,他再次躬身,腰背弯得更低了些,等待赵翊的回应,心中却有些自得——此次录取人数已远超往届,便是太祖、太宗年间,也未有过这般高的录取率,本以为能得陛下赞许,甚至可能会被夸一句“办事得力”。

“怎么这么少?”赵翊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几分诧异,也带着明显的不满,像一声惊雷,炸得殿内众人皆是一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