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医心将情 > 第82章 边关家书

第82章 边关家书(2/2)

目录

就这?温言失望地撇嘴,爹怎么不多写点。

温亭羽却盯着那株夹在信中的雪莲出神。花瓣已经压得有些扁,却仍能看出采摘时的用心——根部还带着新鲜的泥土,用油纸仔细包着。

温亭羽转身进屋,取了个油纸包递给温言:送去周府,给受伤的将士们。

温言接过药包,忽然发现阿爹的指尖在抖:阿爹?

去吧。温亭羽揉了揉他的发顶,路上别贪玩。

少年跑远后,温亭羽才扶着门框缓缓坐下。朝阳穿过云层,照得他手中刚收到的家书微微发亮——不日可收复玉门关几个字力透纸背,像是用全身力气写下的誓言。

当夜,皇帝在紫宸殿设宴庆功。温亭羽称病未去,只让温言带了坛药酒进宫。少年回来时满脸兴奋,说皇上当着百官的面夸爹是国之柱石。

爹下月就能回来了吧?温言趴在案几上,看温亭羽分拣药材。

温亭羽将一枚茯苓片对着烛光看了看:或许。

阿爹怎么不高兴?

没有。温亭羽把茯苓放进研钵,去睡吧,明日考你《伤寒论》。

少年哀嚎着走了,屋内重归寂静。温亭羽取出今日收到的家书,对着烛火又看了一遍,他指尖在一切如常四字上停了许久,直到烛花爆响。

......

皇帝听着兵部侍郎的捷报,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当听到火攻二字时,突然打断:秦将军可受伤?

侍郎一愣:奏报上说......右肩中了一箭,但已无大碍。

皇帝猛地起身,明黄龙袍扫翻了几案上的茶盏。他快步走到疆域图前,鎏金护甲点在玉门关的位置:传旨,加派太医署最好的金疮药。

老太监刚要应声,又听皇帝低声道:别让温太医知道。

......

七月初,将军府·夜

温亭羽在灯下配药,案上摊着本《伤科汇纂》。温言趴在一旁打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像只倦极的雏鸟。

去睡吧。温亭羽轻轻合上书册。

温言揉着眼睛嘟囔:我等爹的捷报......话未说完,脑袋已经歪在了臂弯里。

温亭羽取来狐裘给他披上,少年在梦中咂了咂嘴:爹.......我的小马驹......

窗外无声。温亭羽推开轩窗,望着西北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间红绳——那里系着个小小的铜钱,是秦战临行前从铠甲上抠下来的。

翌日清晨,温亭羽正在药房配药。

阿爹,温言忽然扯他袖子,宫里来人了。

温亭羽擡头,看见赵晏站在院门外,身后跟着个捧锦盒的小太监。赵晏今日未着官服,只穿了件靛蓝常服,显得格外随和。

温太医,赵晏拱手,陛下命我送些补药来。他示意小太监打开锦盒,里面整齐码着几味珍贵药材,说是给秦将军备着的。

温亭羽道了谢,接过锦盒时闻到淡淡的龙涎香。盒底压着张字条,笔迹清隽:雪莲性寒,需配当归同服。

温言好奇地凑过来看:陛下对爹真好。

赵晏闻言笑了笑,忽然从袖中取出个精巧的银哨:这是给公子的。陛下说,公子若想习武,可凭此物去禁军营找陈教头。

温言惊喜地接过,爱不释手地把玩。银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尾部刻着小小的御字。

替我谢过陛下。温亭羽将字条收入袖中,神色如常。

送走赵晏,温言迫不及待地吹响银哨。清越的哨音惊飞了檐下燕子,少年人笑得见牙不见眼:阿爹,我能去吗?

温亭羽替他擦去额上汗珠:等你爹回来,让他亲自教你。

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温言嘀咕着,却还是小心翼翼地将银哨挂在颈间。

傍晚时分,忽听温言在院中惊呼。他急忙出去,看见少年人指着天空:阿爹快看!

西北方的天际,晚霞如血,染红了半边苍穹。云层间隐约可见一行大雁,正排成人字形往南飞。

是捷报。温亭羽轻声道。边关有个说法,大雁南飞时若排成人字,便是凯旋之兆。

温言兴奋地又蹦又跳,颈间银哨随着动作上下翻飞。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跑进书房,不一会儿捧着张皱巴巴的纸出来:阿爹,我给爹回信!

纸上草草地写着:爹,我学会《孙子兵法》了,阿爹瘦了,您快回来......墨迹晕开好几处,显然写得着急。

温亭羽添了句家中一切安好,又包了包新配的金疮药,一同塞进信封。火漆封缄时,温言忽然小声问:爹什么时候能回来?

快了。温亭羽望向西北方,等玉门关的芍药开了,他就回来了。

夜深人静时,温亭羽独坐灯下。案上摊着边关地图,他手指沿着秦战行军路线缓缓移动,最终停在玉门关的位置。

那里被他用朱砂画了个小小的圈,旁边写着日期——正是离京时,秦战承诺归期的日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