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一起上寺(2/2)
他心头微动,凑近她耳边,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点调侃,又藏着认真的试探:“啧,早知道有这茬,我就该带根红绳来。”
温热的气息拂过耳廓,江见夏耳朵尖瞬间红了,心跳快了几拍。
她强作镇定,目光依旧望着那缠绕的连理枝,声音也放得很轻:“听我奶奶说过,一次只能诚心求一件事,求多了,菩萨会觉得你贪心,就不灵验了。”
“哦?”林予冬挑了挑眉,尾音拖得有点长,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微红的侧脸,“这样啊……那等高考完了,咱们再来一趟?专门来求这个?”
他的语气是询问,眼神里却带着不容错认的笑意和笃定,仿佛在规划一个必然成行的未来。
江见夏被他看得脸颊更热,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伸出手指不轻不重地戳了戳他的胳膊:“想什么呢!还有说法呢,答应了菩萨的事就一定得做到,不能糊弄的!”
林予冬被她逗笑了,顺势抬手,屈起手指在她戴着毛线帽的头顶轻轻敲了一下,动作亲昵自然:“小迷信。”
他声音里含着浓浓的笑意,像融化的蜜糖,“放心,我说到做到。”
周奶奶在前面催了:“孩子们,看什么呢?快走啦,财神殿还在上面呢!”
“来了来了!”周嘉阳大声应着,扶着奶奶继续往上走。
林予冬很自然地重新扶住江见夏的手臂,两人相视一笑,眼底流转着只有彼此才懂的情愫,也跟上了队伍。
财神殿建在一个视野开阔的平台之上。
殿内供奉着金甲威严的武财神赵公明,手持金鞭,足踏黑虎,气势迫人。
香火之旺盛,丝毫不逊于大雄宝殿。
巨大的香炉里插满了粗壮的香烛,青烟滚滚,几乎要将整个殿前平台笼罩。
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有些呛人的香烛气息。
善男信女们排着队,神情肃穆地敬香跪拜,祈求着新一年的财运亨通。
周奶奶带着他们,在人群边缘找了个相对空些的地方。
她再次拿出带来的线香分给大家,又从一个红布袋里掏出一大叠印着“财源广进”、“招财进宝”字样的金色清洁纸。
这是本地一种特殊的祭品,印着吉祥话的黄纸,据说焚烧后能通达神明。
“来,都拿几张,”周奶奶把清洁纸分给每个人,“诚心拜一拜财神爷,求个顺遂,然后把纸烧了。”
大家学着周围人的样子,先将线香点燃,对着财神殿的方向遥遥三拜,再将香插入旁边一个稍小的香炉。
接着,拿着那几张金色的清洁纸,走到平台边缘专设的几个巨大铸铁化宝炉前。
炉内火焰熊熊燃烧,不断有香客将手中的纸钱、金元宝、清洁纸投入其中,火舌瞬间卷起,将其吞噬,化作片片带着火星的黑灰,旋转着升腾而起。
林予冬和江见夏站在一个化宝炉前。
炉火的热浪烘烤着脸颊,驱散了些许寒意。
火焰猛地一蹿,金纸瞬间卷曲焦黑。
林予冬也随意地将自己的那份丢进了火里,目光却落在江见夏被火光映亮的侧脸上,火光在她清澈的眼底跳跃。
烧完纸,周奶奶招呼大家在平台角落的石凳上稍作休息。
山风从开阔的平台掠过,带来阵阵凉意,却也吹散了部分缭绕的浓烟,空气清新了不少。
平台下方不远处,传来清脆的叮当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不大的放生池,池水碧绿。
池中央立着一座古朴的石雕,正是一条栩栩如生、作势欲跃的鲤鱼。
池边围着一圈石栏杆,许多大人小孩正朝着池中心那鲤鱼张开的嘴巴投掷着什么。
“那是鲤鱼池,”周奶奶笑着解释,“旁边那个小偏殿可以换一角的硬币,投到中间石鲤鱼嘴里,就代表‘鲤鱼跃龙门’,心想事成!你们年轻人,都去试试手气?”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响应。
大家起身,走到池边的小偏殿。
果然,一位穿着灰色僧衣的居士坐在一张小桌后,桌上放着一个装满崭新一角硬币的大塑料盒,旁边立着牌子:随喜功德,换取硬币,一元五枚。
大家纷纷拿出零钱,换取了一把把亮晶晶的小硬币。
硬币入手冰凉坚硬。
池边已经围了不少人,都在瞄准池中心那条石鲤鱼努力投掷。
硬币划过空气,大部分都“噗通”、“噗通”地掉进了水里,溅起小小的水花,只有极少数能幸运地穿过鲤鱼张开的嘴巴,落入它空空的肚子里,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江见夏深吸一口气,捏起一枚小小的硬币。
冰凉的触感让她指尖微麻。
她凝神看着几米开外那个鲤鱼张开的口,不算很大,距离也不算近。她调整了一下站姿,手腕轻轻一抖,硬币脱手飞出。
银光一闪,在清晨的微光中划出一道短促而低平的弧线——
“叮当!”
一声清脆悦耳的金属撞击声响起!硬币不偏不倚,正正落入了鲤鱼大张的嘴巴里!
“哇!进了进了!”程橙第一个欢呼起来。
“厉害啊夏夏!”周嘉阳也瞪大了眼。
江见夏自己也有些意外,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
她再接再厉,手腕稳定地再次抛出第二枚、第三枚……“叮当!”“叮当!”清脆的入喉声接连响起!竟一连投中了三枚!
连旁边投币的其他游客都忍不住投来惊讶和羡慕的目光。
林予冬站在她身边,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和微微翘起的嘴角,眼底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
他拿起一枚硬币,也学着江见夏的样子,手腕一甩。硬币飞出去,却在离鲤鱼嘴还有一尺远的地方就“噗通”落了水。
“啧,”他故作懊恼地摇头,偏头看向江见夏,语气带着点刻意的可怜巴巴。
周奶奶在一旁看着,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彩头!见夏丫头手气旺,看来今天咱们上香,菩萨都看着呢,是个好兆头!”
大家说说笑笑,把剩下的硬币投完,便再次启程,向着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山顶的孔子庙进发。
通往山顶的石阶最为陡峭漫长,仿佛直通天际。
两侧是深冬里依旧苍翠的松柏,枝头挂着晶莹的霜花。
阳光终于艰难地穿透了厚重的云层,在湿冷的石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带来一丝微弱的暖意。
每个人都爬得气喘吁吁,额角沁出细汗。
孔子庙位于栖云岭的最高处,殿宇不算宏伟,但庄严肃穆,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塑像。
殿内弥漫着书卷和墨香的气息,与山下浓郁的香火味截然不同。
这里香客相对稀少,显得格外清幽宁静。
周奶奶带着大家走进殿内。
她小心翼翼地从竹篮最底下拿出那几只精心糊制的纸马。
纸马用细竹篾扎成骨架,外面糊着坚韧的白纸,画着简单的眼睛和鬃毛,形态憨态可掬。
每只纸马背上都用毛笔清晰地写着他们各自的名字。
“来,都拿着,捧稳了。”周奶奶把写有各自名字的纸马郑重地交到每个人手中。
江见夏接过那只写着“江见夏”三个工整小楷的白纸马,竹篾骨架很轻,白纸摸起来有些粗糙。
接着,周奶奶又拿出一叠小小的、裁好的黄纸条,上面用朱砂笔写着同样的名字。
她将写着每个人名字的黄纸条,仔细地、一点点塞进属于他们自己的那只纸马的肚子里。
“这是你们的心意,让马儿驮着,送到孔圣人跟前。”周奶奶一边塞一边解释,神情无比虔诚。
塞好黄纸条,周奶奶示意大家捧着各自的纸马,在殿内孔子像前一字排开的几个厚实蒲团上跪下。
她自己则走到供桌旁,拿起一个长柄的小铜勺,从一个盛着清亮油脂的大陶罐里舀起一勺,小心翼翼地添入供桌上几盏长明灯的灯盏里。
昏黄的灯火跳跃了一下,变得更加明亮稳定。
她又从竹篮里拿出几个红彤彤的苹果和一小包用油纸包着的红糖糕,恭敬地摆放在供桌的空位上。
做完这一切,周奶奶才走到殿侧一位穿着褐色袈裟、正在闭目捻动佛珠的老僧面前,双手合十,低声说了几句。
老僧缓缓睁开眼,目光平和地扫过跪在蒲团上的六个少年人,微微颔首。
他站起身,走到他们前方,面对孔子像站定,双手合十,口中开始用一种低沉而悠扬的调子吟诵起经文。
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在寂静的殿宇内回荡,字字句句仿佛都蕴含着沉静的力量。
经文声入耳,江见夏跪在蒲团上,双手捧着那只轻飘飘却承载了厚重期望的纸马,抬头望着孔圣人温和而睿智的面容。
殿内光线柔和,香烟袅袅,老僧的诵经声如同清泉流淌过心间,让她因爬山而有些躁动的心绪彻底沉淀下来。
高考的压力、对未来的迷茫、还有那始终挥之不去的隐忧,在这一刻似乎都暂时被这庄严宁静的氛围所安抚。
不知过了多久,诵经声停了。
老僧对着孔子像深深一躬,转身对周奶奶点了点头。
周奶奶连忙再次合十道谢。
“好了,孩子们,起来吧。”周奶奶招呼大家,“咱们去外面。”
殿外一侧的空地上,设有专门的焚化炉,比山下的化宝炉小一些。
炉口敞开着,里面燃烧着稳定的火焰,旁边还有僧人看护。
周奶奶示意大家将手中的纸马依次投入炉火之中。
轮到江见夏。
她看着手中那只写着“江见夏”名字的、轻飘飘的白纸马,最后看了一眼,然后松开手。
纸马落入跳跃的火焰,几乎是瞬间,洁白的纸张边缘就卷曲焦黑,迅速被明亮的火焰吞噬。
写着她名字的竹篾骨架在火中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很快也化作了一缕青烟,和那张写着心愿的黄纸条一起,盘旋着升向澄澈起来的天空。
林予冬站在她身边,将自己的纸马也投入火中。
火焰升腾,映亮了他沉静的侧脸。
他微微偏过头,目光落在江见夏被火光映照得格外柔和的脸上,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轻松和不易察觉的温柔:“奶奶说得对,咱们都会考上心仪的大学的。”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像是说给她听,又像是说给那袅袅升腾的青烟,“……一定会的。”
纸马很快焚烧殆尽。
青烟袅袅,在初升的阳光下渐渐淡去,仿佛真的将少年们的心愿带向了不可知的高远之处。
从孔子庙下来,时间已近中午。
周奶奶带着他们来到位于半山腰的寺院斋堂。
斋堂很大,摆着几十张长条木桌和长凳,此刻已经坐了不少香客,人声鼎沸,空气里弥漫着米饭、青菜和豆制品的朴素香气。
大家找了张靠边的长桌坐下。
穿着灰色僧衣的义工们正忙碌地穿梭在桌椅间,将一盆盆热气腾腾的素菜和一大桶米饭抬出来。
菜式很简单:清炒大白菜、雪菜烧豆腐、素炒豆芽、红烧冬瓜,还有一大盆飘着油花的紫菜豆腐汤。
等待开饭的间隙,江见夏的目光扫过略显嘈杂的斋堂,落在不远处正殿旁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支着一张小小的木桌,后面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僧人,桌上摆着几叠折成三角状的黄色符纸,旁边立着一个牌子:平安符,随喜功德。
她心头一动。
那个盘旋了许久的念头再次清晰地浮现出来。
趁着大家都在闲聊休息,她低声对身旁的程橙说:“橙子,我去那边看看。”便起身,朝着那小小的木桌走去。
僧人见她过来,双手合十,微微颔首。
“师傅,请一道平安符。”江见夏轻声说。
“阿弥陀佛,善哉。”僧人取过一道折好的黄色符纸,递给她,又指了指旁边一个功德箱。
江见夏从口袋里摸出几张零钱,投入箱中,对着僧人感激地鞠了一躬。
她握着那道小小的、带着淡淡香火气息的平安符,指尖能感受到里面似乎包裹着一点小小的硬物。
她小心翼翼地将其收进羽绒服内侧的口袋里,紧贴着心口的位置,仿佛这样就能将那份祈求平安的愿力牢牢守护住。
刚走回斋堂门口,就迎面撞上了从另一个方向回来的林予冬和周嘉阳。
“哟,夏夏,干嘛去了?”周嘉阳大大咧咧地问。
“没,随便看看。”江见夏含糊地应着,下意识地按了按胸口放符的位置。
林予冬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又扫过她按着胸口的手,没说什么,只是嘴角似乎极快地弯了一下。“开饭了,快进去吧。”
斋堂里已经排起了长队。大家拿着统一的不锈钢餐盘,依次从义工手里接过饭菜。
米饭蒸得很香,素菜虽然清淡,但味道干净可口,尤其是那盆紫菜豆腐汤,在寒冷的冬日里喝下去,暖意从胃里一直蔓延到四肢百骸。
大家围坐一桌,安静地吃着这顿特殊的午餐。
周奶奶胃口很好,一边吃一边感慨:“寺里的斋饭就是清爽,吃了心里头都舒坦。”
周嘉阳则小声嘀咕着“没肉还是差点意思”,被许薇在桌子底下轻轻踢了一脚。
吃完饭,将餐盘送到回收处,此行的所有仪式便算圆满完成了。
阳光驱散了晨雾,洒在山道上,比来时暖和了许多。
大家顺着下山的石阶,一路说说笑笑。
在山门殿前的小广场告别。
周嘉阳和许薇陪着周奶奶坐公交车回家。
程橙和顾言也结伴离开。
一时间,只剩下林予冬和江见夏站在寺门前高大的银杏树下。
“送你回家?”林予冬很自然地接过江见夏的背包,背在自己肩上。
“嗯。”江见夏点点头。
两人沿着来时的路,慢慢往回走。
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桠洒下来,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喧嚣的香客大多已经散去,山道显得宁静而悠长。
走出一段距离,周围彻底安静下来,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和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
江见夏停下脚步,伸手从羽绒服内侧的口袋里,小心地摸出那道黄色的三角平安符。
她转过身,面对着林予冬。
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恰好落在她摊开的掌心,那道小小的符纸被映照得格外清晰。
“这个……”她抬起头,目光清亮地看着他,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给你。”
林予冬微微一怔,目光从她掌心的符纸移到她脸上。
少女白皙的脸颊在阳光下近乎透明,眼神清澈而专注,里面盛满了毫不掩饰的关心和某种他一时无法完全解读的执拗。
他没有立刻去接,只是看着她,声音很轻:“给我?”
“嗯,”江见夏用力点点头,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我在正殿那边请的。栖云寺的平安符……听说很灵验的。”
她顿了顿,似乎想解释什么,最终只是抿了抿唇,将符纸又往前递了递,“你……你戴着。”
林予冬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又酸又软。
他缓缓伸出手,不是去拿符,而是先轻轻握住了她微凉的手腕。
然后才用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从她掌心拈起了那道小小的、折得整整齐齐的黄色符纸。
符纸带着她掌心的微温和一丝淡淡的香火气。
“好。”他看着她,眼底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最终都化作了唇边一个温柔到极致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