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圣人远眺?紫霄宫中观古今(2/2)
他看向诸位圣人:“吾等已历万劫,超脱物外,本当不染红尘。昔日旧世,吾等或身陷劫中,或推波助澜,皆因身在局中。而今,老师合道前有言,圣人非量劫不起,非灭世不出。此非放任,而是此‘意识形态之劫’,绝非外力可强压平息。吾等若以圣威强行调和,划定界限,不过是制造更大的压抑与不平衡,待到爆发之日,更为酷烈。此劫,终须众生自渡。”
老子的目光再次投向那纷争初起的新宇宙,声音愈发缥缈:“顺天应命,非是屈从劫难,而是明悟天道轮回、文明兴衰之常理,不因劫至而惶惶,不因纷乱而迷失本心。”
“守心明道,乃是在万千思潮碰撞、无穷诱惑干扰之下,坚守自身所信所选之‘道’,无论那是仙道、科技之道还是基因进化之道。唯有坚信,方能不惑;唯有明道,方能不偏。然此坚守,非为排斥他道,而是以自身之道,印证天地,完善自身。”
“如此,方能在轮回劫波之中,寻得一线超脱之机,非为个体之超脱,而是文明整体于一次次劫难中,汲取教训,融合创新,实现螺旋上升之‘渡’。”
他的话音落下,紫霄宫内重回寂静。
元始天尊默然,周身仙光微微收敛,似是认可了老子之言,不再执着于以绝对秩序强行干预。 通天教主眼中锐利光芒闪烁,最终也缓缓平息,那沸腾的剑意沉静下来,仿佛在思考如何在“争”与“渡”之间寻得平衡。 接引与准提双手合十,面露思索,似在琢磨如何将“超脱执着”之念,于此劫中传播。 女娲娘娘手中的小人不再变幻无常,而是呈现出一种努力思考、艰难求索的模样。
圣人们不再言语,只是继续远眺。
他们看到,那争论仍在继续,冲突时有发生,猜忌与隔阂在滋生。量劫的阴影确实在蔓延。
但他们也看到,在激烈的辩论之后,有仙神开始尝试用逻辑算法优化丹方;有机械族单元开始收录研究那些无法量化的“感悟”案例;有基因战士开始思考力量与心性的平衡;更有无数的人族,在迷茫中尝试着吸收各家之长,艰难地探索着那条真正的融合之路。
文明灯塔的光芒,依旧静静地照耀着,偶尔洒落的旧世回响,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会激起涟漪,却也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与警示。
希望与危机并存,纷争与探索同在。这就是新宇宙的现状,这就是意识形态劫的初貌。
圣人们收回了目光,不再关注那细节的纷扰。他们已知晓结局并非注定,过程充满变数。
最终,六道圣人意念,化作一道共同的箴言,如同无声的钟鸣,并非投向世间,而是烙印于紫霄宫的本源之中,作为他们对此劫的最终态度与对众生的渺远期望:
“顺天应命,守心明道,方渡轮回。”
这十二个字,轻若烟尘,又重逾洪荒。它们不会直接显现于众生面前,却会作为一种冥冥中的指引,或许会在某个生灵濒临迷失时,于其心湖深处泛起微光;或许会在某种思潮走向极端时,引动天道平衡之力的微妙调节。
紫霄宫重归永恒的寂静。圣人们的身影在氤氲紫气中愈发模糊,仿佛化为了道的一部分,只是静静地存在着,观望着,等待着。
他们不再干预,并非冷漠,而是深知,这场关于文明方向的劫难,必须由身在其中的众生,用自己的智慧、勇气与抉择,去亲身经历,去痛苦挣扎,去最终领悟。
唯有如此,新的文明,才能真正超越旧世的轮回,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全新的道路。
而这条路,注定漫长而艰难,布满了理念的荆棘与思想的迷雾,其凶险程度,尤甚于刀光剑影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