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编辑刺灸心法要旨1-6

编辑刺灸心法要旨1-6(2/2)

目录

从三里穴进入肘外侧边缘,是曲池穴。从曲池穴上行于上臂外侧的前缘,经过肘髎、五里、臂臑穴。从臂臑穴上行至肩部,是肩髃穴。从肩髃穴出于肩胛骨肩峰的前缘,是巨骨穴。从巨骨穴向上到达颈椎骨的交会之处,是说与督脉的大椎穴相会;从督脉大椎穴进入并与足阳明胃经的缺盆穴相交。“络肺下膈属大肠”,是说它的支脉从缺盆上行颈部,再循着本经的天鼎穴,穿过面颊到扶突穴。从扶突穴进入下齿中的禾髎穴,从禾髎穴返回出来挟着口角,交会于人中,左边的走向右边,右边的走向左边,向上挟着鼻孔的迎香穴而终结,从而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大肠经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译文】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大肠经分寸歌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间,阳溪上侧腕中是,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上臑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三寸,禾髎水沟旁五分,迎香禾髎上一寸,大肠经穴自分明。

【注释】商阳穴位于手食指内侧端后方,距离指甲角约像韭菜叶那么宽的地方,这就是该穴的位置。从商阳穴沿着食指上缘,在第一指节前方内侧的凹陷中,是二间穴。从二间穴沿着食指第一指节后方,内侧的凹陷中,是三间穴。从三间穴循行至大拇指和食指的指骨分叉处的凹陷中,是合谷穴。从合谷穴循行至手腕上方外侧,两根筋之间的凹陷中,张开大拇指和食指时取穴,是阳溪穴。从阳溪穴向上行至手腕后方,上方三寸处,是偏历穴。从偏历穴向上行三寸处,是温溜穴。从温溜穴向上行二寸五分,在手臂外侧肌肉突出的边缘处,是下廉穴。从下廉穴向上行一寸处,是上廉穴。从上廉穴向上行一寸,在肌肉突出的末端,按压时肌肉会鼓起,是手三里穴。从手三里穴向上二寸,当手臂弯屈成拱手状贴胸、肘部横纹头的凹陷中取穴,是曲池穴。从曲池穴向上行至大骨外侧边缘的凹陷中,是肘髎穴。从肘髎穴沿着肘部向上三寸,向里侧大血脉的中央处,是五里穴。从五里穴向上行四寸,在两根筋和两根骨头之间的凹陷中,伸直手臂平举时取穴,是臂臑穴。从臂臑穴向上行至肩膀骨头上,在肩端上方两块骨头之间的凹陷处,举臂时会出现空隙,是肩髃穴。从肩髃穴向上行至手臂末端,两块分叉骨头之间的凹陷中,是巨骨穴。从巨骨穴沿着颈部,在缺盆上方、直行至扶突穴下方一寸处,是天鼎穴。

从天鼎穴向上直行至弯曲的脸颊下方一寸,在人迎穴后方一寸五分处,仰头取穴,是扶突穴。从扶突穴穿过面颊直达鼻孔下方,在水沟旁五分处,是禾髎穴。从禾髎穴向上一寸,鼻孔旁五分处,是迎香穴。

胃腑经文

经文说:脾胃是掌管仓库的官员,五味(的精微)由此产生。

又说:胃是容纳水谷、化生气血的海洋。

还说:胃的大小为一尺五寸,直径五寸,长度二尺六寸,呈横向弯曲状,能容纳水谷三斗五升,其中通常留存谷物二斗,水一斗五升就满了。

又说:这条经脉气多血少。

《难经》说:胃的重量是二斤一两。

张介宾说:胃的上口名叫贲门,饮食中的精微物质,从这里向上输送到脾和肺,再布散到各条经脉;胃的下口,就是小肠的上口,名叫幽门。

胃经循行经文

足阳明胃经,起始于鼻子两侧的鼻翼中央,旁边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着鼻子外侧延伸,进入上齿之中,再返出来挟着口唇环绕嘴唇,向下在承浆穴处相交,然后退回来沿着下颌后方的下缘,经过大迎穴,沿着颊车穴上行,到达耳前方,经过客主人穴,沿着发际,一直延伸到额颅部。它的一条支脉,从大迎穴前方下行至人迎穴,沿着喉咙进入缺盆,向下穿过横膈,连属胃腑,联络脾脏。它的直行经脉,从缺盆下行至乳房内侧边缘,再向下挟着肚脐,进入气街部位。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胃的下口起始,沿着腹腔内部下行,到气街部位与直行经脉会合,再向下经过髀关,抵达伏兔穴,继续向下经过膝盖骨中间,沿着胫骨外侧边缘下行至足背,进入中趾内侧端。还有一条支脉,从膝下三寸的地方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另外一条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脚趾之间,从末端出来。

胃经循行歌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还出挟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街逢,遂由髀关抵膝膑,胻跗足指内间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间通,一支别走足跗趾,大指之端经尽已。

【注释】足阳明胃经的经脉,说起始于鼻子,是指从迎香穴向上交至面颊中部两旁,大约经过足太阳经的睛明穴,分别向下沿着鼻子外侧,开始与足阳明经的承泣、四白、巨髎穴相接;从巨髎穴进入上齿之中,再返出来到挟着口角的地仓穴;又绕到嘴唇下方,与任脉的承浆穴相交,然后退回来沿着下颌后方的下缘,再与本经的大迎穴相交。从大迎穴出来沿着颊车穴上行,到达耳前方,经过客主人穴,与少阳经相会,沿着发际到额颅两旁的悬颅穴、颌厌穴,再与足阳明经的头维穴、下关穴相交。它的支脉,行走于大迎穴,从大迎穴前方循着人迎、水突、气舍等穴,沿着喉咙进入缺盆穴,向下穿过横膈,连属胃腑,联络脾脏,散布到脏腑之中。它的直行经脉,从缺盆穴直行经过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等穴,下行到乳房内侧边缘的不容穴;从不容穴循着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等穴,向下挟着肚脐的天枢穴;从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等穴,进入气街部位,即气冲穴。它的另一条支脉,起始于胃的上口,就是前面所说的连属胃腑、联络脾脏的那条支脉,向下沿着腹腔内部,下行到气街部位与直行经脉会合于气街穴,与向上运行的冲脉相会;其中向下行的本经经脉是脾关穴。抵达伏兔穴后向下,从伏兔穴经过阴市穴、梁丘穴,下行到膝盖骨中间的犊鼻穴,循着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等穴,向下沿着胫骨外侧边缘,是丰隆穴;从丰隆穴循着解溪穴,下行到足背的冲阳穴;从冲阳穴经过陷谷穴、内庭穴,进入第二趾外侧端。它的本支分出的支脉,一条从下巨虚穴向下进入第二趾外侧端;另一条循着足背进入大脚趾与第二趾之间的厉兑穴,从末端出来,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按语】足阳明经是足大脚趾旁边的第二趾,不是中指,必定是传抄造成的错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