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车成了(1/2)
研究所进度不错,手扶拖拉机已经手搓了两台,没事就在厂东边的大野地里突突的跑,测试各种性能,老陈也给他们设计了个车兜,拉两吨的东西依然动力十足。
熊光明找人在那边垒了几个不同坡度的土坡,什么石子路、泥沙路、水坑、搓板路等等,这俩车被一通折腾,发现问题赶紧调整。
9号时候,农用三轮车正式开始组装。
第一道工序,车架定位。用槽钢和钢管混合焊接的车架,被天车稳稳吊起,安放在特意找平的装配平台上。几名壮硕的工人立刻用螺栓将车架与平台紧固在一起。这是整车的根基,容不得半点偏差。
熊光明决定弄这玩意儿也是因为不需要所谓的底盘,所有部件装在焊好的架子上就行。
接下来,是悬挂系统的安装。前轮套筒式减震前叉用的是长江750摩托车的技术,安装相对顺利。但后轮的钢板弹簧悬挂,却遇到了第一个小麻烦。按照设计,钢板弹簧的一端通过吊耳与车架连接,另一端则通过活动支架与后桥连接。在安装左侧后桥时,发现活动支架的销孔与车架上的对应孔位有大约二毫米的偏差。
“不行,硬砸进去的话,以后悬挂动作不灵活,容易磨损甚至断裂!”老陈用手电筒照着,仔细观察着偏差情况。
熊光明也看了看还真是:“陈厂长,设计原因?!还是配合件之间的公差导致的?”
老陈看了看图纸,一拍脑门:“橡胶垫块被压后会有变形量,这里长度放宽50道就合适了。小孙,记录!”
熊光明站直身子看了看:“刘师傅,刘海中!刘科长~~!”
“来了,来了!”刘海中有预感,又到自己露脸的时候了!
熊光明把地方让出来:“刘师傅,看看能不能能不能现场扩孔?”
刘海中探过身子拿手电仔细看了看:“扩孔容易,但保证不了圆度和光洁度。用锉和铰刀慢慢修,保证严丝合缝!”
老刘手艺是没得说,动作沉稳节奏感强,看高级钳工干活真是一种享受。
随后,安装了刹车鼓和轮胎的车桥总成被吊装到位,与钢板弹簧连接。当两个后轮终于稳稳地接触地面时,这堆零件第一次有了车的雏形,在场的所有人忍不住发出一阵低低的欢呼。
那台编号为“LY100-0001”的首台量产原型发动机,被天车轻柔地吊起,缓缓移向车架前部的发动机舱。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吴院士亲自在下方指挥,确保发动机的每一个支脚都准确地对准了车架上已经安装了崭新橡胶减震垫的安装座。
“慢一点~~好,往下放~~左边稍微高一点点,好!对准了!”他的声音在寂静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随着“咔哒”一声轻响,发动机稳稳地落座。几个猹研究员亲自上前,用手检查了每一个减震胶垫的压缩情况,确认均匀无误后,才用扳手将固定螺栓按照规定的扭矩逐一拧紧。
发动机的落户,意味着这辆车拥有了灵魂,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接下来是传动系统的连接。自主设计的三前进挡一倒挡变速箱被安装到发动机后方,输入轴通过一个简易的法兰盘与发动机飞轮壳连接。最大的挑战在于变速箱输出轴到后桥驱动轴的传动连接。
由于加工和安装的累积公差,传动轴的两端法兰盘存在微小的不同心和角度偏差。如果强行连接,会导致运行时产生巨大的振动和早期损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