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818那位前妻姐 > 第123章

第123章(1/2)

目录

第123章

赵美玲的面馆就在镇上中学附近,生意平时都挺不错。这会儿倒是不忙,她在后厨卤东西,注意到到店里来了人,扬声问:“两位想吃什么?”

擡头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温语槐和顾嘉宝。

赵美玲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大勺,把卤料之类的搁在案板上,她匆忙解下身上的白色厨师服,擦了擦手。“怎么回来了?”

温语槐笑:“这不是给您送电磁炉么?”

“也不提前打声招呼,我还打算过几天再去拿呢。”

赵美玲面对自己糙养的女儿倒是随意,但是对顾嘉宝这样粉雕玉琢,娇生惯养的女孩儿,她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好。想亲近些,又担心自身粗鄙唐突了。

笑着招呼:“顾小姐,你也来了?”

顾嘉宝坐在轮椅上,模样安静,但是她反倒是表现得自在些。

“是的阿姨,我们过来看看,给你送东西。”

除了电磁炉之外,她还特意买了些别的东西,用一个购物袋装得鼓鼓囊囊的。上面是茯苓糕,糯米糍之类的零食,底下她还特意放了个小礼盒,装着的是一对金耳环,克数不高。

前阵子同事通过门路找了个金店老板,给了优惠价,顾嘉宝觉得价格合适,也被带着买了副耳环。但是她平时一向不喜欢穿金戴银,买了也没处戴上。放在那里落灰也是可惜,倒不如拿出来送给阿姨,略表心意。

赵美玲接过她递来的一大包,开心得不得了。又问她的腿是怎么了,责怪温语槐照顾不周到,腿还没好就让人跑东跑西。

“原先我不知道,这丫头也没告诉我。早知道我每天给你送点炖汤过去多好,我这店里正好有。”

温语槐在旁边听着这些话,竟然想不到性格急躁的母亲还愿意这么折腾费事。顾嘉宝自然是拒绝,这里距离她们住的地方太远了,哪里能让人这么跑前跑后。

“上回送的圆子好吃么?”

顾嘉宝笑着说:“嗯,好吃。”

赵美玲听了高兴,留她们多坐会儿。“你们俩还没吃晚饭吧?要不就在我这里吃碗面再走?”

“当然好了,希望没给您添麻烦。”

“怎么会呢,忙得过来,你们先坐会儿马上就好。”

旁边的小桌上碗筷什么的还没收,赵美玲手脚麻利地把东西撤了,拿去麻布擦干净。温语槐挽起丝质衬衫的袖子折了两道,也上去帮忙。

顾嘉宝知道自己腿脚不方便,坐在那里安静地看着她,没上去添乱。

稍等片刻后,一碗堆得满满的牛肉面端了上来,里面除了有牛肉之外,还有些卤煮,卤蛋鸡腿鸡翅,金针菇海带,几乎能放的都已经塞进去了。

满满当当一大碗。

顾嘉宝感受到了热情优待,她不好意思地拿起筷子,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吃起。温语槐看着自己去后厨拌的杂酱面,就感觉出巨大的差距了。

“这么多能吃完么?”

这人是不平衡了吧。

顾嘉宝咬了一口卤入味的海带,低着头,忍不住轻笑道:“我试试哈……”

刚吃几口,她突然放下筷子,跟温语槐开口说:“把你手机给我。”

温语槐也没问,从兜里把手机掏出来递过去。顾嘉宝接过按了几下解开锁,看到了手机壁纸,是顾嘉宝坐在沙发上抱着小猫给它剪指甲的照片。

不知道这人什么时候偷拍的。

点开相机反转过来,顾嘉宝伸了伸胳膊,举起手机。喊她:“擡头。”

温语槐不解地擡头。

顾嘉宝对了对焦,视角拉得更广,赵美玲就在旁边擦东西。她也喊上。“阿姨你也看这边。”

赵美玲扭头冲她们笑。

“拍照呢?”

顾嘉宝把她也拍了进来,保存好,瞧着比较满意,才把手机还回去。“喏,给你的老年回忆录加点素材。”

温语槐接过手机,简直哭笑不得。

“行,谢谢。”

谁料顾嘉宝没玩够,拿着自己的手机又对着面碗拍了几张。温语槐问她这是干什么,顾嘉宝说这是准备自己的回忆录。

临走前赵美玲还从后厨的大冰箱里掏出来一大包牛肉递过来,让她们带回去吃。顾嘉宝刚想拒绝,这些牛肉肯定是原先预备做牛肉面的,没必要因为这个影响阿姨做生意。但是温语槐却接了过来。

“好,我们带回去吃了。”

赵美玲这才满意,笑呵呵说:“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要不今年我们就一起过,叫上嘉宝妈妈一起,咱们一家人吃个团圆饭怎么样?到时候把你哥哥嫂子还有盼盼都叫上,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才好呢。”

温语槐没什么意见,侧头看向顾嘉宝。“你的意思呢?”

此情此景,顾嘉宝也不忍心辜负心意。

“行,回头我跟我妈说。看她来不来。”

赵美玲高兴极了,“那我明天就去市集上买菜。我多买点儿,给你们准备好吃啊。你们回去的路上搞慢点啊!”

天已经黑了,温语槐开车的速度并不快。镇上变化很大,有了公共图书馆和路灯,夜里再也不是一片漆黑,几个小男孩在路边玩炮仗,不知道是摔炮还是别的,猛地在路边炸响。

顾嘉宝坐在副驾上啃卤鸡爪,阿姨给她塞了一大包。她戴着一次性手套啃得津津有味。听到炮仗声,她下意识地扭头看温语槐。

上次她就发现温语槐极其不喜欢噪音。

但此刻温语槐心情极佳,脸色还算平静,连炮仗声都不烦了,这点动静也成了新年的先行曲。脑海里却突然酝酿起了别的事情。“还有不到一个星期过年,周三我要去开会,那就是三天,时间勉强够。”

她转头跟顾嘉宝商量说:“我们要不要去个地方?”

顾嘉宝问:“哪里?”

“法国。”

“这么突然吗?”

“嗯。我也是临时想到的,时间刚好差不多够。而且我记得上次看到你有签证。”温语槐充满暗示性地看着她。

镇上的公路再往前开就是国道,前方卡车出没很多。温语槐干脆就在路边停了下来,她执行力很强,从黑色羽绒服的口袋里翻出手机,开始查询航班。修长的手指在荧光屏幕上点动几下。她的镜片映着一片淡蓝光泽,神色专注,却意外很温柔。

很快就有了结果。

她擡眸看向顾嘉宝,说:“近期南城开通了直飞法国的航班,最近一趟是凌晨三点。现在是晚上八点,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七个小时准备。走吧?”

“还有七个小时,跑到异国他乡,那不睡觉了?”

温语槐点头,轻笑说:“嗯,不睡了。”

对上了她邀请的视线,顾嘉宝发现自己毫无抵抗力,没有办法拒绝。只好加入这场略显疯狂的旅行当中。

“好。去吧。”

到家之后,她们匆匆忙忙地打包行李。

为了这趟突如其来的旅程,顾嘉宝特意戴上了一顶很厚实的浅草绿针织帽,还有耳机。温语槐带的是笔电,备用的充电宝,还有一些证件和一些水笔。准备得差不多,她们又急匆匆地离开家。整个过程做起来居然极其流畅,顾嘉宝本以为会丢三落四极其困难,但是实际上什么阻碍也没有。

而且全程都没有惊动隔壁卧房里的霍阿姨。

直到坐在候机室,看向头顶刺眼的白色灯光,顾嘉宝才有些实感。她们真的要过去了。内心不免有些紧张,她看向旁边的温语槐,显然对方比她冷静镇定地多,还在回复工作消息。

顾嘉宝就没说话,打算自己默默消化情绪。反正等到登机应该就好了。

谁料温语槐注意到了她的视线,冷不丁说:“我给你带了你爱看的侦探小说。”

顾嘉宝十分惊喜;“真的?”

“当然了,路上你可以拿她来打发时间。”温语槐手指敲字很快,她回了消息就把手机塞进衣兜里,给人拿书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没干。

她错愕道:“刚才带回来的牛肉忘记放进冰箱里了。”

顾嘉宝接过书。“要不跟霍阿姨发条短信?让她明天早上醒了去放吧。一个晚上不碍事的。”

温语槐点头。

“有道理。我们还真是丢三落四……”

“这还叫丢三落四,明明只忘记一件事。压根不算,很顺利了。”

“也是,这点小事无所谓了。”

玻璃幕墙外是清晰可见的浓稠夜色,眼看着她们的航班起飞时间正在一点点靠近,顾嘉宝有种恍然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的感觉。她听着前面座位的一家三口在聊天,说落地之后要去吃什么美食,孩子在学校里的课业表现如何。这些琐碎的烦恼,在这一刻似乎都变得美妙起来。

前面排着蜿蜒的长队,温语槐牵着顾嘉宝的手,拉着行李箱走向登机口。

因为是夜间的缘故,周围的乘客大多数都是神情疲惫,几乎没人说话。在这片安静中,顾嘉宝却在隐秘地心神激荡。在拥挤的廊桥上怀揣着对地球另一端的期待,她走进去,没过多久,飞机起飞,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顾嘉宝靠着椅背想了很多事情,思绪没有定性,一会儿飘到童年,一会儿飘到工作后。她悬在高空的云层中,思考起了自己的人生问题。一直到困得不行,才沉沉睡去。

等到温语槐把她喊醒的时候,她们已经落地,到了地球的另一端。

飞机降落后,在跑道上缓缓滑行。顾嘉宝睡得半醒,神志不清地拎起双肩包,跟着下去。到了外面才真切地看到满街都是高鼻阔目的外国人,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

她顿时觉得很有压力,好在不是一个人来,温语槐先带着她去酒店办理入住,随后找了一家餐厅吃饭。

饭后正好是下午,大街上到处都是散步的人,温语槐要带她一起观光,这在异国他乡的街头是一件很有新鲜感的事情。但是顾嘉宝没想到她们旅程的第一站居然是墓地。法国有很多的公墓。这里长眠着许多的历史名人,作家哲学家画家导演,各式各样的艺术家。

温语槐递给她一杯热可可,一边走一边跟她说:“上次我在你的书架上看到了伏波娃,那个时候就在考虑也许有一天我们一起来法国,一定要带你看看她的墓。她的很多读者都会过来。”

“我知道,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过有很多人过来她的墓碑前打卡。”

顾嘉宝从未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跟创作者产生真实世界的联系,她跟着到了那座墓碑前,墓碑并不大,跟宏伟华丽沾不上边。却有茂密的绿荫缠绕。

从建造上说,跟周围的墓碑没什么不同。但是碑石上有许多的红色唇印,是世界各地女孩儿们留下的,底下有一些鲜花,还有很多纸张,用小石头压着。

有些是给伏波娃的信件,有些则是只留下了机票地铁票。

里面还有不少中文。

顾嘉宝被吸引了视线,她蹲下来看了好久,把信件都都读完了,或长或短。有些陌生的文字用了翻译软件。

[二零二五年一月一日,我跨越了大半个地球来见你。我没有考上梦想的学校,也不知道我接下来的人生将要驶向何方,但是感谢您给于我的勇气。生活总归还在继续。]

[女]

[您的身后绿荫环绕。]

顾嘉宝读到最后,也想要写点什么留在这里。但是翻遍全身,却发现自己没有带纸笔。温语槐把口袋里的一只黑色水笔掏出来,递给她。

提议道:“要不你就在别人信件的空白处写?”

“这样是不是不好?”

到了最后,顾嘉宝拆开了咖啡杯上的一圈硬壳牛皮纸,用笔写下:[谢谢。感谢生命。]找了个小石头压着,起身离开了。

阳光穿过树荫,她们两个人慢悠悠地逛着这片公墓,每一块墓地好像都有它背后的故事,隐藏着一个人一生的悲欢离合。

温语槐还认出了这其中的不少名人,一边走一边给她科普讲解,这些人的生平经历,她们的思想主张,还有有关于墓地的趣事。比如有位作家的墓碑上放着一个笔筒,来来往往的人们会把笔留下,塞在那里。顾嘉宝听了觉得很有意思,也把她们的笔留在了碑石前的那只笔筒里。

逛了半个下午,她在这里认识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人物,摇滚乐手,还有交际花妓女,名垂青史的大作家,形形色色,最后居然都躺在这里。她有种大开眼界豁然开朗的感觉,才知道这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生命存在过,居然还有人可以活成这样。

下午再次飘起了小雪,这里的冬天也很冷。好在温语槐早有准备,撑起了一把黑伞。牵着她的手慢慢地走。最后,快要走出墓地,顾嘉宝突然停下脚步,拉着温语槐往一个方向看。

“你看那个?”

温语槐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是一座墓碑。

她问:“怎么了?”

顾嘉宝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指了指墓碑上刻着的数字[1994-1997]。

生于1994,猝于1997。

“这个女孩儿是跟我在同一年出生的,好奇妙啊。”

温语槐这才注意到墓碑上的数字。偶然会有撞上的,但一般人估计都会觉得有些不吉利,不会细细思索这些。

“嗯,的确是。”

可因为数字缘分,让顾嘉宝莫名其妙对这样一个陌生的生命产生了某种牵挂感情。她盯着那块的墓碑看了一会儿,墓地上还摆着许多小东西,镶大颗假钻的女婴皮鞋,带着铃铛的玩具,婴儿帽子,但是已经褪色,依稀可以看出原本应该是柔软的天蓝色。

“虽然是同一年出生,可是现在我都比她大好多好多了,她在三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父母一定很伤心吧,这么小的生命。”

“一想到我的同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就觉得好难过。可是我又没办法把她看成我的同龄人,因为她只有三岁。你说如果她活了下来,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呢?”

温语槐诚恳地说:“应该跟大多数按部就班的人没什么区别。”

顾嘉宝想了一下。

“可是那样不就很幸福了么?”

“是啊,很幸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