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帝师他要带球跑 > 第 62 章 澜民

第 62 章 澜民(2/2)

目录

就在宁鹤收回目光的那一刹,周遭突逢变乱,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擡起了肮脏的手,拉住身边的香客,不让他们走,苦苦哀求起了钱财。

香客们苦不堪言,有些怕事的,便赶紧掏出银子铜板丢在了地上,流民们的眼中登时发出了光亮,恶狗扑食般地冲做一团,抢夺起钱财。

流民们大概见宁鹤身边簇拥了不少人,并不敢上前打劫宁鹤,可寺庙外却早被这些抢钱的流民扰得乱做一团。

过了好一会儿,几个主事的僧人才姗姗来迟,出面对那帮流民道,“今日龙祥寺需得接待香客,不开斋布粥,尔等若是饿了,可以去城南的断月楼讨要饭食!”

僧人话落,流民们便四散而去,龙祥寺外这才恢复了一派宁静。

宁鹤将这番插曲看在眼里,心中却暗自生疑:断月楼?那不是烟花之所吗?断月楼三个字从这些个出家人的口中轻巧说出,着实是奇怪了些。而且……听方才那僧人的语气,断月楼经常施舍流民?

一个烟花之所,做了本该是朝廷须做的事?

宁鹤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当下便启程去了郡守府,盘问起地方长官何昌。

“何昌,吴郡流民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宁鹤面色不善,也不欲再同何昌兜圈子,开门见山地问道,“这事和断月楼又有什么关系?你最好一五一十地告诉孤,否则,你头上的这顶乌纱帽可别想要了!”

“哎呀,皇上!皇上!那些流民真的不是江南灾民啊…其实…其实……”

何昌眼瞧这宁鹤真动了怒,也不敢再有所隐瞒,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冲宁鹤道,“那些流民…是…是澜地的人!”

“澜地?”

宁鹤的眉心重重一跳,“到底怎么回事?”

澜地,位于苍山以南的西江边塞。自江南乘船,沿着西江继续南下,渡大泽,跨蛮原,便可抵达。

那里风景如画,甚是富饶。澜族人同中原人的相貌也并无差距,原是同根而生。

乱世时期,中原朝代叠出,战乱频仍,澜族先祖为了避战,便举家搬迁至南方沧澜之处,并将此地命名为澜地。

关于澜地的传闻,也是自古有之。其中最骇人听闻的,便是澜地的男子体质异于常人,能以男儿之身孕育子嗣。

传言是说,几百年前,澜地的某一任君王与男人相爱,一生一世只守他一人,他们的爱情感动了上苍,于是某一日,就有神仙驾鹤而来,赐予他们澜族男子孕育孩子的能力,自此以后,澜地皇族才能够得以繁衍生息,延续血脉,而澜地的其他男子也有了这般神奇的能力。

澜地民风淳朴,子民也大多良善温和。数百年间,都与中原相安无事。

然而就在大雍先帝掌权之后,以外戚王氏,戍边大将李世峰等人为首,扬言澜地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撺掇先帝攻打澜地,澜地人虽誓死保卫家园,但最后却功亏一篑,一战而败。

当时的相国大人王光深派人另扶了澜地的傀儡政权夺取皇位,而那些负隅抵抗的皇室臣将则被统统贬为奴子,送去讨好别国权贵。

从此,奴子,便成了澜地的特色贡物,距今已过去了二十多年。

宋南裕,便是其中之一。

宁鹤听完何昌所说,紧锁眉头,“照你说来,澜地是发生了动乱,才会有这么多落难子民流窜来了我大雍国境?”

自大雍与澜地签下安澜之盟后,先帝就下了诏令:大雍王朝永世不得进攻澜地。

谁也不知,先帝的态度为何转变得如此之大,但他确实在后来撤走了边境军队,就连李世峰也被他调去安门关,当了个区区总兵。

宁鹤登位以来,也没大对澜地设防,如此看来,澜族那些落难的民众逃往大雍,也非是难事,但他们能如此堂而皇之地进到江南地界,显然还是有当地官员的庇护。

譬如,何昌。

思及此,宁鹤猝然起身,质问道,“可就算澜地再如何动乱,何昌,孤没下令,你好大的胆子,敢开城门放这些外族流民进来?你就不怕引起动乱,孤会治你个欺君之罪吗?”

何昌重叹一声,擡手擦了擦脸上的冷汗,无奈地道,“陛下恕罪,臣实在是看那些澜地人可怜,常饿死在城门口,于心不忍,才放他们来的啊……再说,他们也不会引起多大的动乱,他们可是有断月楼撑着呐!要说那断月楼的老板沈公子,那可当真是菩萨心肠,他自掏腰包,每逢月中,月末,都会在断月楼开堂布粥,安抚流民,很多孤苦无依,流浪至此的流民都被他收留下来,在断月楼当个伙计婢女之类的,若有愿入断月楼为倌为伎的,他也照收不误,着实是解了这流民之难啊。”

何昌一番话说得言辞切切,但宁鹤明白,这何昌之所以愿意多管闲事,并非是因为心肠良善,只怕是暗中收了断月楼的不少好处。

可……

断月楼收留澜民的目的又是什么?断月楼的老板……沈…沈月怀为何要对澜民这般关心?

宁鹤沉思了会儿,看来还得抓沈月怀当面问清才是,不知为何,宁鹤对澜地的事,总是格外在意,

或许是因为,宋南裕就出身澜地吧……

想到宋南裕,宁鹤甚是焦躁不安,正出神间,小福子却急匆匆地冲进了郡守府。

小福子也顾不得等人通传,战战兢兢地跪到宁鹤跟前,“皇上,宋大人,他,他出事了,您快回去看看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