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靠近核心一点(1/2)
第102章 靠近核心一点
李鹿知道范干津买了一大堆昂贵玩具给儿子, “礼尚往来”地回了两张高级音乐会的票给范干津。范干津不太感兴趣,也没时间去听,想婉拒。李鹿说:“小范董这种优质青年,也该抽点时间发展一下对象, 找个合适的姑娘, 来一场浪漫的高档约会,免得浪费这么好的青春年华。”
范干津失笑:“八字没一撇, 李总着急我终身大事?”
“必须随时掌握动态啊。宇派现在是pre-IPO吧。等上市了, 你谈女朋友、结婚、离婚、生孩子,可都是股价波动的大事呢。我是一定要打到宇派新股的,小范董能不能以权谋私给我留点?”
范干津笑:“不留,我要全部中饱私囊。”
“那好歹透露点择偶信息?”
范干津:“一片空白。”
李鹿:“合伙人的家庭稳定, 能让股民更放心。人家觉得小范总太高冷了, 我们当然知道你是洁身自好, 但有些人怕是会觉得, 说不定有什么……呵呵。”
范干津:“难言隐疾?古怪口味?奇葩德性?”
“也不必说得那么狠。不过, 作为大公司台柱人物,都要接受公众目光检视的,最好不要有任何地方落人口实。”
“谢谢李总,我会思考的。但现在, 真没时间想别的。我们还是把光伏板项目搞清楚吧。”
-
鑫工这边的事情需要酝酿, 范干津又匆匆赶回北京,处理宇派的工作,依然没歇出哪怕一分钟的时间去“找对象”。
pre-IPO是准备上市期, 这是一个要赚钱的资本公司必须经历的步骤。甚至可以说,很多公司就是奔着上市暴富的目的出生的。
宇派的战略规划里,能上市和刻度机的成功有莫大关联。这也是愁了范干津好几年的事, 如今正是解决的关键期。
岳长风当了五年的执行董事,按照管理办法,连任的执行董事不能超过五年。所以去年投资人就选范干津作为执行董事。
这几年,云江带着工程师们做的攻坚任务就是根据成型芯片和手工匠师的制作方法,倒推刻度机构造。就像有一张画,要倒推出画师草图、勾线、描图、上色的过程,好听的说法叫发挥想象力,不好听就是瞎蒙。
“好歹让人看一眼内部构造。不然真没法猜。”云江道,“军队的手工做法,是精确地在电子显微镜尺度下,拨动280次刻针,蚀刻出69根纳米级的刻痕。要用机器做,机器里肯定是有无数褶皱,如果看不到内部,我们一秒试一种可能的通道长度,都要试到宇宙灭亡的六百亿年后。”
美方AUM一直不许中方技术人员接近租赁的刻度机,每年的租金还涨得越来越贵。范干津就和岳长风筹划了“照像”计划。
在担任轮值的执行董事期间,范干津实施这个计划——说服董事会其他成员,通过了一项庞大的资金预算:从研发资金中划出一亿,租用一颗北斗卫星,期限一个月。
他无比庆幸宇派有政府的股资在里面,虽然谈判拉锯过程颇为艰难。但好歹谈下来了。政府允许他们用一颗北斗卫星,委派了国防部的军人和技术专员来监督使用。不该对准的地区一点都不能看,数据也必须筛过后才能传递。
在得知了范干津和岳长风的全部计划,国防技术专员表示:喜闻乐见。在他们的权责范围内,尽量配合。
之后,范干津找了清华大学校友的生物实验室合作,开价三千万。
没过多久,美方AUM所出租的那台被保护得非常严密的刻度机,在它所放置的“超无菌”“全消毒”室内环境中,居然长了一种奇怪的霉斑,像脏脏的柳絮黏丝。
那里是宇派应美方要求,在美国新泽西建的“分部”公司,钱没少花,但放置刻度机的地方是不许中方人员进入的。中方人员在那里只能当厨师和保安,连库管和清洁都不能让中国人来做。
美方找不到源头,但也无法甩锅,因为那栋建筑不许任何中方人员进入。他们进行了一轮全面的消杀,可是阴魂不散的霉斑隔天又会出现。而且它越长越多,只要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无论是墙面、地板、烧杯、桌椅,甚至那台珍贵刻度机的顶端,都开始悄悄被霉斑攀爬。
而且不管怎么用消毒药剂处理,第二天它又会阴魂不散地长出来。幸好,这种霉斑只是看着难受,似乎没有影响刻度机任何性能,但这么精密的仪器,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得把它彻底消灭。
美方人员非常慌张,只能归咎于空气或地下可能有什么问题。他们也顾不得反驳中方人员热闹议论的“搬出来晒太阳吧,除菌”“烤一烤就没事了”的起哄。
因为还真的唯有阳光照射过的地方,那种小霉斑不会复长。人工紫外线光源都杀不掉,不知是太阳光中哪些混合波起作用了。
他们终于妥协,把刻度机搬出室外,但周围还是五十米红外线警戒,谁都不许靠近。
那天美方在五十米外架了木墙,申请了US国民安全队的军人保护,防备森严。
美方把刻度机一片一片拆开,让它的内部结构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再全方位喷上消毒药物,又立刻搬回了防御森严的室内。
他们并不知道,太空中的一颗北斗卫星,为了这个时刻已经等待了很久,它以装载的最高清的镜头,从几万米的高空锁定在拆开的刻度机上,放大到最大尺度,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传回来处理过的高清文件,有200G。正是那台机器一片片拆开后,摆在地面的样子。每个模块的大小和它内部的沟槽,都清晰可辨。
“勉强可以试试了。”经过国防部技术专员解禁后,这张卫星合同图传回宇派内部。只有岳长风、范干津和云江能看得到这张珍贵的照片,上面能分辨毫米级别的管道,但更小的就看不清了,太空和地面太远,已经是高清摄像头的极限。
毫米的精度,相当于给了草稿,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这是实打实一亿元砸出来的。
三千万为那种狡猾的人工合成小霉菌买单。清华生物实验室的负责人给它起的代号叫“蒲公英”。它对大部分消毒药免疫,却不能在光下存活太久。它的菌丝蛋白其实并不会对刻度机有任何伤害,就是看着吓人。
中方人员虽然不能靠近刻度机,但在那些美方技术人员下班时,和他们同行,不小心蹭一下,却非常容易做到。进出实验室的美方技术人员都要全身消毒,更换衣服,但几百次的尝试中,总有一两次,粗心或者偷懒,美方的消毒没到位。
事情能做成,最少起码要有两位偷懒或粗心的美方老哥,要负主要责任。
“有照片,今年底,一定要做出来。”岳长风说,“烧了一亿三千万,我们再过两年就真的租不起了。”
云江声音沉甸甸的:“我有信心。”
范干津道:“也不必逼得太狠,保证不出错更重要,钱如果不够,我再去找。”
云江带照片离开后,岳长风道:“小范,你倒也不必给他背水一战的意志上保险,人在绝境的时候才会爆发。现在不能盲目乐观,有五家投资方约定的是五年上市离场,只允许两年延期——还有一年半就到七年了。我们决不能在刻度机做出来前上市。何况还要给财务审计至少留一年。”
范干津道:“我怕他逼那些工程师太狠,不要闹出事。”
还好迄今为止没和精神病院联系,这辈子的云江似乎也没有那么疯了。
岳长风道:“你最近,要小心。”
准备上市期间的变数总会很大。不论是竞争对手,还是另有盘算的投资人,这时候都可能成为敌人,采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攻击手段。
范干津点头:“岳叔叔也一样。”
岳长风道:“有段时间你想通过日本索芝那边接触刻度机,但后来又放弃了。”
范干津道:“牛津那边有个同学是索芝高管,但两年前他猝死了。”就是那位敬语称呼他“范君”的Akira。他死于一个圣诞节,那天伦敦下雪了。
岳长风欲言又止:“日本企业压力太大了?”
范干津沉默了一会儿,淡道:“我也不太清楚。”
AUM、索芝、门子矩阵,刻度机的垄断三寡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