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在牛津(2/2)
-
“不管,我们得打你一顿秋风。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范干津于是顺水推舟,彬彬笑着:“想去哪里?”
他看见这些姑娘们都没拉箱子,一副预备大玩一场的架势,“你们行李呢?”
“在十字车站,你也赶紧存一下。”她们带范干津过去办手续。都是明天才报道,范干津和文可可分别在牛津郡和剑桥郡,要买短途车票,其他几位的学校都在伦敦市区,离这里也不远。她们有的申请学校住宿,有的干脆短租房子,都准备吃完晚餐后才过去。
姑娘们可激动了,大苯钟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牛津街这些耳熟能详的景点筛了一遍,讨论着到底是坐观光巴士还是泰晤士河游船。范干津由她们决定,绅士地做好“护花”工作。
最后他们步行穿过几条街区,来到泰晤士河边,品尝炸鱼薯条之类的“黑暗料理”,实际味道居然还不坏,然后坐上游船。范干津给大家买单。
文可可如今已经是校学生会策宣部的部长,给大家拍短视频,范干津也跟着她们一起往那屏幕里微笑打招呼。在游船上,陆续经过圣保罗教堂、千禧桥、伦敦眼等景点,最后停在伦敦桥前面的码头,夜晚的灯光已经亮起。大家就着堡形桥身的外观拍了纪念照。
最后大家又在国王十字车站分开,范干津坐上去牛津郡的小火车。收拾东西,发现包里塞了张粉色小笺,左手歪扭写着“班花,你笑起来真好看。”不知是哪位不愿暴露字迹的姑娘了。
衣兜里,被塞了几颗巧克力。
连衫帽里,藏了个伦敦眼兜售的纪念徽章,心形的。
背包外侧,夹了两朵千禧桥边的薰衣草。
这一个个的,悄悄往他包里放东西,很熟练啊。
范干津数了数:粉笺、巧克力、纪念章、薰衣草……似乎是不同人放的。
今天除了他之外,还有七个女生,其中文可可是喜欢梁辉的,还把自个当假想情敌。剩下六个姑娘里,有四个都给他示好?更可怕的是,范干津完全不知道该猜是谁。
她们扎堆在一块儿,只拣些群体类型的调侃说辞,看不出来谁对范干津有意思。又都漂漂亮亮的,化的妆也很像。范干津都有点脸盲……如果不是同班了一年,怕是分辨人名都有困难……
-
范干津来到牛津郡安顿住宿。交过申请材料,分配到的留学生公寓条件还行。他便暂且安顿,不再考虑租外面房子。
这间公寓叫waterloo,一栋三层楼高的独栋建筑,男女混住,年级院系混住,单人单间,每层住五人,每层有三个盥洗室、一个厨房、一个公共起居室。一楼有健身室、洗衣房。
公寓旁边有间小教堂、背后有间书店,对面是校医院,走十分钟能到著名的叹息桥景点,距范干津日常活动的商学院校区有二十多分钟脚程。一路上能看到柏德利图书馆、万灵学院等建筑。
范干津住在二层楼最里面一间,等他放好东西去厨房时,隔壁间的门开了。披头士的背景音乐中,探出个褐发灰眼的白人小哥。简单寒暄中,范干津得知这位路克来自挪威,学医,现在念大三。他一直住在这里,对范干津说,之前他房间住的是位学法律的韩国姑娘,大四毕业走了。
隔壁的第二个房间门也打开,橄榄绿眼睛的金发美女拿着个咖啡壶,友好地邀请两位帅哥宿友一起去厨房。她叫拉瑞莉,来自意大利,念比较文学的研究生。范干津注意到她先是好奇地审视着自己这东方青年男子面孔,判断是不是自己的菜。过了几分钟,就转头和挪威小哥眉来眼去地放起电来。
三人进入宽敞的公共厨房,有两台烤箱、三个灶台、两个微波炉、两个水池、大片的流理台,还有六架整齐的厨具。一台高冰箱,以及能环坐五六人的餐桌。
他们闻到浓烈的油炸腌味,一个黑人小哥在流理台边炸鱼,已经炸好的裹着红黄色酱料放进餐盒。黑人小哥也向范干津问好,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麦克斯,大二,念材料动力学。
那意大利姑娘看他七八个腌鱼的餐盒,有些已经放进了冰箱,眼神明显划过一丝不悦。
范干津顺着她的视线——厨房里有一个公用的大冰箱,冰箱共有四层。挪威小哥路克用第一层,意大利姑娘拉瑞莉用第二层,某个范干津还没见面的宿友用第三层,第四层非常大,之前说是那韩国姑娘和黑人小哥共用,不过现在已经密密麻麻堆满了腌鲱鱼的盒子。可能会熏到那意大利姑娘放在上层的咖啡豆吧。
挪威小哥和意大利姑娘俨然统一战线,一个对那黑人小哥说:“中国人喜欢做菜,麦克斯,得给人家腾点地方放东西呀。”另一个对范干津意有所指道:“中国菜很好吃,但请不要在冰箱里放肝脏,也不要在唐人街买带血肉块回来喔。”
得,不但被当枪使,而且饮食差异、固有印象,全给他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