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眼熟的剧本(1/2)
第49章 眼熟的剧本
范干津参加SUAE新学期的聚会, 除了两次峰会活动,这学期SUAE最重头的活动之一就是企业实习机会内推的分派。部长和干事们都很看重,当然, 最好的那个机会一般是会长的。暑假也是黄金实习期。
孟杉杉不考研, 暑期实习和她留学计划不冲突,但她还是把名额让出来了。因为她获得了商务部实习机会,也是走流程考核面试的。
内推的有十三家合作伙伴, 二十五个名额。SUAE总人数也就三十余人, 大部分成员都可以轻松获得实习机会。各家内推的流程不同, 有的见面聊一聊就能确定。有的则是相当于省一道笔试或面试,但后续还是要正规选拔,但不管怎么说已经相当于提前进入赛道了。
有银行、四大会计事务所、五百强外企和几家民营大企,大家感兴趣的领域不同。孟杉杉让大家先单独告诉她心仪的企业。肯定会有冲突,比如PG或联合利华这种外企巨头,又比如国内执牛耳的腾讯或华为, 大家都想去。
如果冲突了, 孟杉杉就会点对点遴选, 她是会长,分配权在她手上。大家表面也都服气的。
范干津没去占实习名额,孟杉杉问:“小范你不挑一个?”
范干津想着自个微信名单里那几家搭上线的靠谱老总们,亲自邀请他去“实习”。范干津婉拒道:“谢谢杉姐, 我暑假有事。”
这个暑假时间节点,刚好是芯软破产的时候。Intel中国会出手,把这里面首席技术官兼合伙人之一,架构大神云江弄进他们Stific Researcher实验室。云江在里面待了两三年,又跳槽加入宇派,V家播就是从那时开始有雏形的。
这都是后来范干津进入宇派集团后, 去了解他们的发家史,才知晓的时间截点。
范干津想趁着暑假,提前接触云江。
要把万川融动起来,不是一两亿流动金的事情,至少要数百倍。此外,政府引导、先驱技术、支柱产业,都不可或缺。
范干津不知道当年岳长风他们是怎么把云江挖过去的。范干津在宇派那几年,和这位技术大神也只能算点头之交。他比范干津大十五岁。“程序员该退休的年龄”,云江是继续往上走的那一小部分。他在广州的顶尖高校当过计算机教授、借调到新区主导安全架构工程,在芯软成立的时候又被市政府推上总工程师位置。
芯软是空手套政府补贴的吸血项目,利用这几年国家迫切希望发展高新技术的心情。很快就要暴露倒台了。届时圈内巨头会一拥而上,争抢那些不明真相的人才和技术。如秃鹫抢食一般,谁都想从这具尸体上咬下肥肉。Intel中国抢到了云江,但没过两年,他又被宇派挖走。
范干津并不为自己不搞技术而遗憾。自从那晚上偶尔听到孟杉杉室友对傅望书抱的不平,范干津一直在思考,也逐步明晰了他所秉持的“商务与技术”的支配关系。
没有技术的先驱,商务无法有竞争力。而没有商务的推动,技术无法真正落地。
云江要什么呢?上辈子的少量接触,范干津也不敢完全确认。那时候的云江,对外风光无限,就贡献度和影响力该是宇派第一人;对内已经是一个对自己相对满意的状态了。在此之前克服过什么、获得过什么、岳长风他们给过什么,都是迷。
范干津沉思间,一串陌生号码来电显示在手机上,是北京本地的号。范干津接通,里面传来一个男人和蔼的电流音:“小范同学吧。”
“您好,请问是?”范干津听不太出来,隐有点耳熟。
“岳长风。我们见过的。”
范干津波澜不惊:“岳叔叔,我自然记得。”
有意思,范干津也不着急问他什么事,这只老狐貍单独找他作甚?难道梁辉那边被诈几下,就竹筒倒豆子似的都招了?
范干津也不心虚,他又没参与,只是提建议。梁辉成不成事,算账也轮不到他头上。
他一边接岳长风电话,在电脑的微信上立刻问梁辉:“岳长风给我打电话,什么意思?”
梁辉打了几个感叹号:“!!!”
范干津迅速道:“我先搞清楚。”叫梁辉别轻举妄动。
范干津心想,虽然梁辉是个憨憨,但应该不会憨到随便交代“哎呀岳叔叔那个小范让我不信你,还要我自己做准备哦”。
多半是梁辉行事风格和平时不同,岳长风就起了意,至于怎么查的,知道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岳长风在电话那边和蔼笑道:“小范比我想的,还厉害些。“
范干津先装傻:“您说什么?”
岳长风道:“我上周去见创顺董事长,听说你给他们牵线,推荐了一个厉害的中俄混血工程师,讯书CTO——差点就被免职了。是你上回在公园里说的人吧。”
岳长风见创顺董事长时,对方听得他的另一个合伙人是金融大学的学生,主动兴奋说起此事,作为“金融大学的学生果然不错”的一个谈资。
岳长风听得出创顺董事激动的“雪中送炭”“这下有希望”不是客套,但技术内幕也不好打探。真是奇怪,讯书做语音智能,创顺做超导,在哪方面有交集?讯书放人也很痛快,难道签的技术保密条款不是一个领域?真是诡异。
范干津松了口气,不是找他兴师问罪。原来是施络姆那件事。范干津是在寒假牵的线,他不认识创顺董事长,但刚拜年联系过的那几家惦记万川融的大集团,做区域融媒体的,自然有业务交集,也搭线认识了。几个电话,不麻烦。对于范干津来说,只是顺手弥补上辈子的遗憾。
讯书乃至施络姆本人其实都不太明确超细矽片丝厚度的商业意义,只把它当成了没法落地的概念。
接触后,施络姆和创顺一拍即合,创顺百般试探,发现施络姆确实懵懂,不像是反向商业间谍。也和讯书商业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无关。很痛快就完成了人员流动。
去到创顺后施络姆才会明白,原来这个赛道上竞备已久。创顺没法公开找人,更不能张扬这一块的意义。
范干津恰巧的“牵线”,很是让那边董事忐忑了一阵,但见施络姆本人都茫然的样子,范干津又只是个学生,还反复强调纯属巧合,创顺董事长便也跟着装傻。
信息不对等的优势,想必是后面有高人在指点,是好意。连带着对金融大学的学生赞不绝口,心里惦记着一份情谊。
“那位施络姆先生确实在找下家,他有些着急。和岳叔叔你们这边的项目也不是很对口,还是创顺合适些。您不会不高兴吧。”范干津娓娓道。
岳长风有什么资格不高兴,当初是他自个拒绝范干津“帮忙”的,人家反手推荐给创顺,听上去是更好的岗位,合情合理。
“没有不高兴。”岳长风和蔼道,“我是想亲自跟你解释一下,我是很希望与你合作的。梁辉一直夸你,你确实不比他逊色。”
范干津等着一个“但是”。
“而且,你也是真心在帮梁辉的吧。最近他稳重了不少。应该是受了你的影响?虽然我和你不熟,那天见面,我就对你印象很深刻。”
老狐貍猜得很准嘛。用“而且”代替“但是”的话术,更容易让人放下戒心。
范干津继续虚虚实实地演:“谈不上帮忙。朋友要一起进步。梁学长是很自信的人,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
潜台词就是,我可没专门针对你和这项目,我和梁辉关系还可以,如果他有什么变化,大概是潜移默化。梁辉的自以为是确实让人头疼,我平时也会提醒他。
岳长风顿了几秒:“小范,我们那项目,最近在准备注册公司,但遇到点小问题,梁辉跟你说了吗?”
范干津判断道:“梁学长只说了准备注册公司,没说具体问题。他有时候会发愁。我也不太好问。”
岳长风“嗯”了一声,主动问:“你现在对这项目还有兴趣吗?”
范干津友好道:“我很乐意帮忙。”
岳长风意味深长:“帮忙,终究是别人的东西。”
范干津脑中冒出一个惊愕猜测,仍不动声色:“因为本来就是别人的东西。”
岳长风又突兀换了个话题:“小范,如果你曾经呕心沥血帮过别人一个很大的忙,他也保证以后至少把你的损失平价弥补。但后来他发达后有余力,却不再提这件事。你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把你的损失换回来,应不应该?”
不同的叙述角度,事情会变成不同的样子。岳长风那样说,当然让人同意他的做法。
范干津道:“您这样说,便是应该。”他脑中又冒出了一个惊悚猜测。
岳长风在电话那头笑了笑,淡道:“很好。很好。所以你不必担心城市银行会找我要债。反过来的。是他们欠我的债。”
“岳叔叔?”范干津手微微颤抖,虽然刚才他隐约猜到,但真的听到,还是震惊了数秒。
他就知道这只老狐貍没那么容易出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