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呆萌萝莉总裁的隐婚虐恋 > 第455章 谁在偷偷续柴

第455章 谁在偷偷续柴(2/2)

目录

但就是这里,那节奏再度响起:饭盒碰撞、扫帚刮地、破篮球砸在水泥地上,三声一组,错落有致,却又奇异地统一,仿佛某种原始的脉搏,在废墟里跳动。

陆昭走近教室后窗,屏息凝望。

十几个孩子围成一圈,每人手中拿着一样“乐器”——生锈的铁盆、断柄的拖把、裂口的搪瓷杯。

他们闭着眼,脸上没有笑容,也没有悲伤,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

老师站在中央,不指挥,也不说话,只是轻轻点头,任由这杂乱之声汇成一股暗流,在低矮的屋顶下回旋奔涌。

“这是……‘响物架’的变体。”陆昭心头一震。

三年前,他在山区支教时创立“响物架”计划——用非标准发声器引导留守儿童释放压抑情绪。

一场课结束,孩子们往往哭得撕心裂肺,但也终于能说出第一句“我想妈妈”。

后来项目因资金中断被迫终止,资料封存,连名字都渐渐被人遗忘。

可眼前这一切,分明是它的魂魄,在无人知晓处重生。

下课铃响,老师收拾器材时抬头,猛然怔住:“你……你是陆老师?”

陆昭一愣。

“我在旧教育局档案里见过你的照片!”老师激动得声音发颤,“你是‘响物架’创始人!我们这儿没人教这个,可去年有个穿灰布裙的女孩待了三天,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声音比嘴诚实’。从那以后,孩子们就开始自发敲打,越敲越齐,就像……就像有人在梦里教他们。”

陆昭沉默良久,忽然弯腰打开行李箱,取出一本泛黄的手绘册子,《非标准声响十二式》。

那是他当年一笔一画整理的心血,原本只想留作纪念。

他递过去,轻声道:“加上这一式——‘沉默的回响’。”

老师接过,指尖微抖:“怎么练?”

“不用练。”陆昭望着空荡的教室,“等他们哪天突然停下来,却仍感觉到节奏还在耳边——那就是成了。”

当晚,他宿在火车站候车室。

寒气从地面渗上来,人们蜷缩在座椅上沉睡。

角落里,一个流浪少年正用指甲轻轻叩击铁椅扶手,断断续续,节奏破碎,却又隐约呼应着白天课堂上的节拍。

陆昭闭上眼,没动。

那声音起初微弱,像夜虫低鸣;渐渐清晰,如雨滴落瓦;最终竟与他心跳同步。

他感到胸口起伏之间,有什么东西被悄然唤醒——不是愤怒,也不是悲悯,而是一种近乎神性的确认:火种从未熄灭,它只是学会了隐形燃烧。

与此同时,高原哨所食堂。

新来的炊事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接替前任时只留下一句话:“锅缝三道,月圆不断。”他不懂,却照做。

每日凌晨四点生火,三道锅底缝隙必须填满干柴,烧足一个时辰,直到锅面浮起细密水珠,才算“开炊”。

奇怪的是,墙上挂着一本登记簿,标题赫然写着:“倾听人数”。

起初他以为是笔误,直到某日暴雪封山,物资断绝。

孩子们饿得脸色发青,他灵机一动:“咱们煮‘回忆饭’吧——谁家里还有剩的,拿来混一锅。”

冷馒头、烂菜叶、半袋过期辣酱、一块发霉豆腐……全倒进大锅。

水沸时气味刺鼻,酸腐混着焦糊,众人皱眉欲呕。

可没人离开。

吃到一半,一个瘦小男孩忽然哽咽:“这味儿……像我爸喝醉后给我煮的面。他说……那是爱。”

静默三秒。

“我奶奶冬天总把咸菜煮化了拌饭。”

“我妈逃债前最后一顿饭,炒的就是这烂白菜。”

“我爹打我那天,灶上也在熬这种糊汤……可他后来蹲在地上哭了。”

一句接一句,像冰层崩裂。

饭毕,孩子们默默刷锅,不知谁提起凿子,在锅底新刻三道深痕——比前任更宽,更深,像是要把所有说不出的话,都嵌进金属的骨髓里。

炊事员看着,一夜未眠。

次日清晨,他把自己第一份工资分成九份,悄悄塞进每个孩子的课桌,纸条上只写一行字:

“这是你替我说出口的报酬。”

而在南方一座老旧社区花园。

孙女蹲在新栽下的七株薄荷前,指尖轻抚叶片。

半个月前她开始收集各家灶灰育苗,邻居笑她疯了,她只说:“灰里有话,苗会听。”

今日挖坑移植,铁锹却碰到了硬物。

一只铁盒,锈迹斑斑,埋得极深。

打开后,一枚焦黑U盘静静躺在其中,标签上依稀可见三个字:“味道课”。

有人惊呼:“这不是当年那个失踪项目的备份吗?数据还能用!可以重启!可以传播!”

她却摇头,当众将U盘放回坑底,覆土栽苗,动作坚定。

那一夜,孩子梦见U盘在黑暗中发出幽光,薄荷根须如血脉般缠绕其上,数据流化作绿色藤蔓,蔓延至大地深处。

醒来冲向花园,发现新生叶片背面竟浮现极淡墨迹,凑近才辨出是一句童谣首句:

“火熄了,烟还在走。”

她不敢声张,只每晚浇水时,对着泥土轻声接下一句。

而万里之外,程远躺在火车卧铺,忽然惊醒。

梦中,他听见无数细碎生长声——是芽破土,是根伸展,是千万个微不可闻的声响,在黑夜深处,静静续燃。

风已南行。

火未尽。

有人正蹲在某堵矮墙外,听一群孩子用手语说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