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共情石碑的低语与异质维度的回响(2/2)
“虚无感不是威胁,是理解异质逻辑的必经之路。”来自幻梦维度的梦织者,曾在观测站中体验过这种虚无,他说这种感觉让他明白了异质生命对“瞬间价值”的执着,“就像品尝过苦涩,才更懂得甘甜的滋味,体验过虚无,我们才能更珍惜连接的真实。”
议会最终决定保留观测站,但设立“净化屏障”——用万维叶的能量过滤湮灭粒子,只允许“安全剂量”进入全维宇宙,既不阻碍交流,又保护脆弱的生命。这种“有限度的开放”,成为处理异质维度关系的新准则。
五年后,共情石碑的光带已在异质维度中扎根,形成了一片“理解之域”。这里的异质生命开始尝试“非毁灭式的绽放”——用能量创造出能存在数小时的“持久雕塑”,虽然对他们而言已是“漫长的妥协”,却象征着跨越逻辑的包容。
“共生的最高境界,是允许对方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共生。”星络站在观测站的边缘,看着异质生命的持久雕塑与全维宇宙的流动光带交相辉映,“我们不必让他们接受‘延续’的价值,他们也不必认同‘永恒’的意义,只需要在各自的逻辑里,欣赏对方的存在。”
宇宙树的万维叶上,第一次记录下异质维度的能量特征。叶片上的文字不再是“法则”或“答案”,而是一句简单的话:“存在即合理,差异即丰富。”光之河的支流顺着理解之域继续延伸,不再追求“融合”,而是创造“和谐共存的空间”。
在异质维度的启示下,全维宇宙的共生理念完成了最终的升华:共生不是让所有生命变得相似,而是让相似的生命更亲密,让相异的生命能尊重,让绝对异质的生命可共存。这种理念像共情石碑的低语,渗透到每个维度的角落,成为所有文明的精神共识。
回响号的日志最新一页,贴着一张观测站的影像:异质生命的能量雕塑在左,全维宇宙的光之河在右,中间是共情石碑的光带,三者虽截然不同,却在黑色的宇宙背景中,构成了一幅平衡的画卷。星络在影像旁写道:
“宇宙的共生,就像这幅画。没有谁需要模仿谁,没有谁必须改变谁,只需要各自绽放,就能在虚空中拼出完整的美。而我们的使命,就是守护这份差异的和谐,直到时间的尽头。”
飞船再次起航,这次的目的地是异质维度更深处的“未知领域”。星络知道,与异质生命的交流或许永远不会有“融合”的一天,但只要理解之域在扩大,好奇涟漪在扩散,这种“和而不同”的共存,就已是全维共生最珍贵的成果。而共情石碑的低语,将永远指引着他们,在差异的海洋中,寻找那道连接所有存在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