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剑影书迷之宝藏寻踪 > 第487章 共情石碑的低语与异质维度的回响

第487章 共情石碑的低语与异质维度的回响(1/2)

目录

共情石碑在超越维度矗立的第五年,其表面的流动光带开始向“绝对异质维度”延伸。这种延伸并非能量的强行渗透,而是像一缕轻烟,顺着此前产生的“理解波纹”缓缓漫入。光带触及异质维度的瞬间,没有引发能量崩溃,反而激起了一圈圈“好奇涟漪”——那里的生命第一次主动向外界传递出模糊的信号,像婴儿试探着伸出的手指。

“好奇是理解的前奏。”星络通过共情网络捕捉到这些信号,它们杂乱无章,却能从中解读出“困惑”与“探索欲”,“异质维度的生命不是拒绝连接,只是从未见过‘不同却不伤害’的可能。共情石碑的光带,就像递向他们的第一支和平信物。”

为了回应这份好奇,全维议会组建了“异质交流队”。队员们经过特殊训练,能在不触发能量冲突的前提下,向异质维度传递“非能量信号”——用光影绘制的共生图景、用静默频率谱写的“无意义旋律”、甚至是从各维度收集的“自然之声”:晶体星域的共振、宇宙花园的风声、虚空维度的星点草绽放声……这些信号不携带任何意图,只为展现“宇宙的多样与平和”。

“交流的第一步,是让对方感受到‘没有威胁’。”交流队队长由默语者担任,他们的静默共振在异质维度中最为稳定,“就像野生动物不会接近挥舞的手臂,却可能被静止的温柔吸引,异质生命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相信我们的善意。”

三年的耐心传递后,异质维度终于传回了清晰的“回应信号”——一段由“自我毁灭”能量构成的“生命旋律”。旋律中没有悲伤,反而充满了对“瞬间绽放”的赞美,就像烟花在最绚烂时凋零的喜悦。全维科学家通过共情网络解析出其中的逻辑:异质生命认为,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延续,而在于“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与他们“自我毁灭”的生存方式完全契合。

“他们的价值观不是错误,只是与我们不同。”凌在交流日志中写道,他的平衡纹因理解这种异质逻辑而泛起微光,“就像有人偏爱白昼的明亮,有人钟情黑夜的深邃,我们不能用‘延续’的标准,否定‘绽放’的价值。”

基于这份理解,交流队设计了“共生观测站”——一个悬浮在异质维度边缘的中立区域,双方可以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观察彼此的存在:异质生命展示他们“能量绽放”的壮观景象,全维宇宙则分享蓝星花的生长、宇宙树的年轮、光之河的流淌,用“缓慢的美好”回应他们“瞬间的绚烂”。

观测站的首个成果,是诞生了“跨维美学”。异质生命的“毁灭艺术”——用自身能量创造出转瞬即逝的能量雕塑,与全维宇宙的“永恒艺术”——能存在百万年的晶体建筑,在观测站中共同展出。虽然审美逻辑截然不同,却让双方都意识到:美没有统一标准,差异本身就是一种美。

“艺术是跨越逻辑的桥梁。”流萤看着异质生命用能量雕塑出的“瞬间之星”,它在绽放的刹那,竟与宇宙树的万维叶产生了共鸣,“当语言失效时,美能传递最纯粹的善意。”

然而,理解的深化也带来了新的伦理困境。异质维度的“能量绽放”会产生大量“湮灭粒子”,这些粒子飘向全维宇宙,虽不会造成伤害,却会让接触到的生命产生“短暂的虚无感”。部分维度的保守派认为,这种虚无感会腐蚀共生的根基,要求关闭观测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