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文人的攻城略地,文化入侵(2/2)
“这,就是一个例子。
“这工具很简单,不是他只能这么简单,而是他这么简单就能用。
“复杂的,我在等有人研究出来。
“这大唐诸多人才,不能什么东西都是我拿出来的,这样大唐的才子有是什么用,我的学校有什么用。”
李世民点点头。
作为皇帝,王皓的所作所为自己是受益最多的。
不管是实际还是政治影响,自己都到了最大的好处,自己也现在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先生所作所为,朕全都看在眼里。
“先生所想只为苍生,这是朕比不了的,朕能做的就是兢兢业业,将先生所想推行下去。”
李世民这点就非常强。
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李世民是非常愿意听人话的,作为一个帝王能听话,其实是非常稀有的品质。
历代明君,都有这个特质。
文治武功双全的皇帝,那更是将听话贯彻到底。
有能人提出更好的东西他们绝对不会想着画蛇添足,用这种办法来彰显自己。
“我知道,陛下一定会的。
“学校的事和珠宝店一样,让它正常运行就行了。
“珠宝店的效果已经显现了,现在长安城的百姓已经开始能鉴定珠宝了。
“突厥人那些次等货现在全都没了市场,最近进入长安城的珠宝品质大大提升,价格也降低了三分之二。
“不仅如此,审美也是大唐审美。
“我将丝绸交给了蜀王经营,这件事同样重要。
“要让世人以我大唐之美为荣,不能反过来,这件事看似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非常大。
“文化的力量和价值,陛下手下这帮人完全看不到。
“比如一件胡服,他最开始可能只要五百文,可是大家都喜欢,那慢慢的就会变成一贯。
“反过来呢,一件丝绸衣本来卖一贯,可形成潮流那可以是三贯。
“不仅如此,那些人都会以穿唐服为荣。
“这样就能持续传输丝绸,扩大销售渠道,就算是没来过大唐的人对大唐也会有非常好的印象。
“长此以往,就算不是大唐人心中也以能在大唐为荣。
“慢慢的,他们就开始学习大唐,心中拥护大唐。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我们的人天天研究什么儒家,却没有让这些东西形成文化上的霸道力量。
“文治武功,不是说文人就不能开拓,这显然不对。
“文人的开拓,在于文化。
“要是小国和遥远的国家都以唐文化为荣,那他们就愿意为唐文化掏钱。
“这是来自大唐的衣服、这是来自大唐的文玩、这是来自大唐的书籍、这是来自大唐的吃食等等。
“文化影响力足够,那他们就会为这些掏钱。
“别人肯掏钱,钱会流入大唐,他们主观上也会亲近大唐,就会成为大唐最坚定的盟友。
“这才是文人的开疆拓土。
“武夺地,文夺心。
“要是做不到这点的文就不要说文治了,这是蜀王在学校的研究课题。
“从实际出发,他要出成绩就要从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得到可靠的数据才行。
“蜀王现在正在全力做这件事,我要是一直介入只会打扰他们。
“不干扰,就是我能做的最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