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孔颖达最后一搏,为儒拜访(1/2)
长安普通学校不普通啊!
名字听着很谦虚,实际上内容强的飞起。
学校太猛,导致前两天根本没有人来报名,大家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都在等!
等有人去考试,看看结果再说。
毕竟有人探路比自己一头扎进去啥也不知道要好的多,起码有一个参考。
第三天,王皓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孔颖达。
这老兄现在是相当的憔悴,因为那晚的事导致他现在的项目也停了,门下弟子也都各种借口回家了。
孔颖达自己也教书,就是标准的那种精舍。
收弟子二十几名,都是勋贵之家的孩子,不管是出身还是学识全都满分的存在。
不过现在学生都已经回家,孔颖达也没有拦着。
在古代,名就是一切!
你别管李纲教死了两任太子,就他在宇文宪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足够他吃一辈子。
毁于一点,就是这么残酷。
大家都投降,可于禁一次投降把自己半生积累全都毁了。
要不是一次投降,于禁那就是曹魏外姓将领的标杆,其他所有人包括张辽仰望的存在。
孔颖达这件事如果成了,那他就是宗师。
以学识折服神仙。
只需要这一件事,那他孔颖达就是唐朝六经宗师,只要说唐他就得被立在第一位。
可惜,输了。
这一下,孔颖达失去了一切。
这点时间这老头好像老了十几岁,整个人精气神都被拔干净了。
“王神仙,我真错了么。”
“没错。
“你也只是想要正义而已,这件事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他的意义是什么。
“太史公为什么那么牛叉,那不是说他会写,而是会考察的写。
“这,就是他值得被尊敬的原因。
“言而有物,我认为这点最重要,大胆假设,再认真求证,只有这种精神我认为才可以说正义什么的。
“你注释的东西我看过一些,怎么说呢。
“确实是在注释,仅此而已。”
司马迁很牛叉的一点是史记的记载准确率非常高,当然不是百分百正确。
结合考古发现,司马迁对于商周时期的记载准确率在八成以上。
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司马迁说自己走访可不是谦虚的词,那是真走访。
有人说太史公夹带私活,可这本书在后面说了是成一家之言。
本来就算是私修史书,当然可以掺杂很多的个人情感,问题是就算夹带私活还有这么的高的真实性。
史记之所以被当成正史是因为他写的太好,而不是一开始就是正史中夹带私货。
相比之下,资治通鉴这种国家大力支持,以国家通史在里面大量写故事才有问题。
宋朝编撰的史书都有这个问题。
新五代史、新唐书等等,全都在里面加小故事,官史的严谨性差史记太多。
史家之绝唱,这话那是一点夸张都没有。
“愿闻其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