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和唐太宗对掏?拿四次元口袋躺平 > 第172章 古代一脉单传的必要性,技术壁垒必须有

第172章 古代一脉单传的必要性,技术壁垒必须有(1/2)

目录

“你父亲,寿不足三年。”

三年么。

李绩倒是没有什么情绪波动,作为从乱世过来的人对这些生死已经看的很开了。

“多谢先生。”

“寿数三年,我拿一个药丸国公拿回去,吃了这药丸这三年无痛无灾,会很安稳的过完这最后三年。

“该吃吃该喝喝,也不要想其他了。

“这些事国公知道就行,就不要让老爷子知道了。

“至于结亲的事就算了,政道这几年需要研学,在突厥这些年他学习落下太多。

“看着还行,实际上系统性的学习有缺失。

“我已经给他说了,等我的学校开起来他就会去上学,暂时没法结婚了。”

李绩点点头,只要有理由就行。

自己作为儿子总不能顶撞老爹,孝都有一本经在那里杵着,孝经之下反驳就是找死。

不过人家拒绝了,那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多谢先生,我会好好告诉阿耶这件事。”

王皓点点头。

李绩这个人非常有分寸,属于那种不管和你说什么,都有一种疏离感。

“国公行走过的地方很多,有没有特殊人才推荐,我学校需要一些老师。

“这些老师的待遇还行,希望国公能不吝指点。”

李绩眉头紧锁,这学校虽然说是精舍,可勋贵中消息灵通的都知道,这是一所皇帝全力支持的精舍。

一旦成立,地位怕是比国子监只高不低。

就这地位,要是自己能推荐人才进去当老师当然是非常好,长安城想要推荐人进学校的简直不要太多。

现在问自己,显然是看上自己的才能和识人之能。

“我认识一名探测打井人才,他每次都能精准找到水脉,只要他打井,都能成功。

“而且井水旺盛,几十年不枯。

“这种人,算不算人才?”

水利勘测?

这岂止是人才,这是人才中的人才啊,王皓找的就是这种人。

“是,当然是人才,还是顶尖的那种人才。

“水利勘测这件事可不简单,就算是有各种精密仪器都不一定能百分百搞定。

“这人成功率如此之高,如果这都不算人才还有什么能算人才呢。

“他叫什么,住哪里呢。”

“此人叫高策,就在长安县。”

李绩根据自己得到的消息推测王皓需要的人才,只是实验性的说了一个,没想到居然真的算。

而且听王皓这意思,这种人才还是非常稀有的那种。

“这样么,那我拜托国公一件事。

“国公帮我上门问一下,看想不想来我这里当老师,待遇呢,比一般的精舍老师好一点。

“当然,不愿意就算了。

“毕竟这种技术可能是几代单传,如果不想公开我也理解,切莫要威胁。”

古代人思想和后世不一样。

一脉单传,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古代,生产资料跟跌非常非常慢,比如耒耜这种工具,大禹发明什么样他现在还是什么样子。

再比如烧瓷,一个小技术可能从东汉传到唐朝还是家族吃饭的工具。

生产资料更迭慢的一个原因就是需求。

打井,一般是在原来的井水枯竭、天持续干旱、搬迁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