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长安城外,真正的大唐(2/2)
均田制到了贞观后期就已经不稳了,李治上位算是已经没有了,所以作物也被迫改变。
至于现在嘛,大家还在风风火火种粟。
可是看看这大太阳,这万里无云的场景,这些作物就是为蝗虫当储备粮。
王皓和猴儿刚过河就看到了一家在种地。
要命!
这时候的主力农具就是直辕犁,这东西是一种将人和牛都能累死的工具,这玩意只要一动就会死命的往地里钻。
没办法,后面的人只能拼命提着。
牛拉的时候那根辕也拼命的扯牛,所以一头牛要拉着犁、和辕玩杠杆、还要拉着不得不死命拽的人。
这玩意绝对是一个体力和技术活,不会的人上手绝对是犁毁牛累死。
另一个耒耜就更绝了,这玩意还没有铁锹和锄头好用。
看这玩意有一种后世在电视上看非洲人使用那种奇葩工具进行耕种的荒诞感,无用功发挥到了极致。
极端落后的生产方式,极端低的产量,这才是真正的现实。
朝堂上一堆王佐之才,就没有一个发动一下脑子将耒耜这种大禹时代就使用的农具改良一下。
一直到了唐末吴越之地发明了曲辕犁,农业才进入到后世熟悉的世界。
现在的农业,还带着原始的狂野。
一个曲辕犁一头牛,一个人一早上就能耕三唐亩的地,现在直辕犁和耒耜为农具,一家人齐上阵,一天还搞不定一唐亩。
曲辕犁还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深耕。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农具,王佐之才一个个都佐不出来。
有问题,老天在惩罚。
风调雨顺,君臣齐心。
好话好功劳全都被占了,真正屁事没做。
有人统计过,要是不要乱收税和乱摊派徭役,一个皇帝和底下的大臣全都当雕塑,那天下也差不到那里去。
忧国忧民的大员多指导几次,反而会更糟糕。
“郎君,走吧。
“这些都是粗人,他们只会这样。”
王皓笑笑没说话,人就怕脱产,脱产之后会对生产有一种本能的躲避和鄙夷。
在猴儿看来种地这种粗活就不该是郎君这种有档次的人看的,郎君就该坐在庙堂之上辅佐圣人。
“这有什么,不管是圣人还是王爷,国公还是百姓,都得吃饭对吧。
“要是这些粗人全都不干了,圣人也得饿死。”
王皓蹲下搓了一下土,干的好像是炭烤的一样。
尽管旁边是水渠,可这水渠是供城里的生活水,百姓是一滴都不敢沾染,王皓觉得自己要是粟这时候一定会大喊,老子是耐干旱可你们不能把老子当傻子玩啊,这是一滴水都不见就让我生长是吧。
又走了一回,一家人刚好坐着休息。
王皓走过去,这家人肉眼可见的拘谨。
“这样种下去能出来么。”
一个满脸皱纹,晒的黑红的男子站起来道:“回郎君,不知道哩。
“时辰到了,不种不成。
“先种上,等天爷下点,都三月头上了,下不下都要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