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385章 皇太女

第385章 皇太女(2/2)

目录

一些保守官员对如今京城的风气大为不满,以前讲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看看现在,一个个都跑到街上大声说笑,一点不娴静,因为某些人开的不好的头,如今女子跟男人闹和离的情况也不断增多,在这些官员看来,这个社会乱了,没有章法了,迟早要闹出更大的乱子。

如果不是那几个宗室子弟太不争气,如果不是皇帝身体不太好,他们真希望皇帝能多活几个年头,将来直接越过公主,将皇位交到皇孙手里,现在他们是被迫无奈接受公主参政,如何允许其他女人行为逾矩。

“那张大人知道再单独为女子建一座学堂,那要增加多少开支吗?这笔费用是张大人来掏吗?”

张御史黑线,让他掏?开玩笑:“那不如留在家中。”

说来说去还是不允许女子走出家门去读书了,燕向熙不再看这思想迂腐的张御史,而是向皇帝洋洋洒洒地陈述了一番,说明女子为何要读书,女子读书也为明理,而且能够更好地教育儿女,因为子女更多的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

燕向熙还特地作了番调查,如今纺织业比过去发达不少,这归因于当初顾昭在工部作出改进的纺纱机与织布机,如今京城和江南一带从事纺织业的女工有多少,这些女工为家庭又带来了多少收入,其中有多少是用来供养孩子读书的,用这最简明的情况来说明女子走出家庭对百姓来说,到底是不是好事。

原来读不起书的家庭,因为女子带来的这份收入,使得孩子能进入学堂,将来未必不能参加科举进入朝堂,这是为朝廷培养有用之才,比起女子只守在家中相夫教子,明显于朝廷更有功劳。

谁能想到,永福公主会花费这番工夫收集这些数据,想要如此准确的数据,显然花费不少心思和时间去准备的,这是不是说公主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日?

这些数据连皇帝都不知道的,颇感兴趣地让燕向熙呈上来看个究竟,这些数据表明,女子出来做工的确不是坏事。

“诸位爱卿怎么看?”

“陛下,如果女子都出来做工,那家中父母谁来孝敬?男子也出来做工,那乡间的田地谁来耕种?”因为顾昭的操作,如今这作坊越来越多,在作坊做工拿到的工钱明显比种地来得多,他们不免担忧,以后大家都不愿意种地去了,大周子民吃什么?

燕向熙早有准备:“这就是需要我们朝廷去引导,百姓的目光也许短浅了点,但这也正是我们朝廷存在的意义,朝廷可以制定出种种规定,比如田地不得荒芜,否则会进行一定的惩罚,规定作坊必须在农忙时节放农假,否则也给予作坊处罚,同时在提升商税的时候降低农税,鼓励农民进行耕种,等等。”

之后朝会的议题完全偏了,围绕着燕向熙所说情况展开了讨论,大周朝仍旧以农为本的,所以的确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让商业活动不得干涉正常的农业生产,让那几位想将话题引回来的御史始终不得法。

于是他们想要另找机会再参顾昭一本,结果皇帝就下了道圣旨,圣旨册封永福公主为皇太女,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早晚的事,但圣旨一出,依旧引起了不少的哗然,满京城轰动,接下来更是围绕册封仪式忙碌个不停。

其实谁看不出来,皇帝分明是支持顾昭的动作的,听前去尧昌府的人带回的消息,那学堂可不是刚才开办的,顾昭不可能在开办的时候没征得皇帝同意的,既然皇帝都同意了,他们还争论什么?尤其是皇帝分明是要让永福公主上位的,那接下来肯定为会公主造势,公主身为女子,那女子地位的提升也是必然趋势,还想将女子拴在后院中相夫教子,讲究无才便是德?

显然不可能。

皇帝是想早点将女儿的名份给定下来,省得有什么意外情况,这朝堂为了皇位乱起来。

皇帝倒是没有册封皇太孙,尽管非常疼爱,毕竟小孙儿还小,看不出以后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女儿不是那没有责任心的人,也不会只有这一个孩子,下一任皇帝就交由女儿自己去挑选了。

册封仪式结束后,正式成为皇太女的燕向熙,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京城办了家女子学院,让那些保守的大臣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长此以往,那些女人还不得翻了天?简直大逆不道,有违纲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