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385章 皇太女

第385章 皇太女(1/2)

目录

当天的情形在当地闹出不小的动静,谁能想到,彭母的话竟然是真的,彭家这未来女婿他们都知道的,就算没见过也听说过的,庆凌府内外还有不知道顾家那桩抱错的案子?顾昭在庆凌府当地也是大大的名人,顾家还算不得一等一的好人家?

这下当地其他未嫁的姑娘对彭姑娘和彭家都各种羡慕妒忌了。

亲事订下,顾旸对今年的乡试更加看重了,动力也更足,不过教学的任务也没放下,走上正轨后给学生上课耽搁不了他多少时间,而且这也是种体验。

顾昭也给予了十分的支持,帮他梳理学过的知识点,给他出题让他写文章,顾旸的天分也许不是最好,却最为用功的,因而在内力外力充足的情况,他的水平在一点点的提升。

离乡试的时间越来越近,顾昭给他安排了最后的复习计划,然后就让他启程回庆凌府了,乡试要到籍贯原地去考,所以还是早早回去适应下当地的气候。

顾旸离开的时候彭夫子并没跟着一道走,而且继续留下教学,顾昭也知道了彭夫子的想法,他余生想将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顾昭当然双手支持。

又一年的向日葵花盛放的时候,尧昌府的游客数量倍增,许多外地人,甚至还有京城的公子少爷们,大老远地赶来尧昌府欣赏美景,他们的到来也为尧昌府的经济带来了更大的活力。

一些人回去后还向报纸投稿,文章中描述了尧昌府的美景和其他种种奇特之处,这让尧昌府的名声更加响亮,不再是默默无闻,就算知道提起来也是穷乡僻壤的认知了。

尧昌府的物产如今也非常丰富,除了当地出产的物品外,还有从互市上流通进来的外族出产,以及从西南运送过来的大批特产,比如西南出产的水果以及由本地加工制成的水果罐头,都成为尧昌府的一大特色。

还有人注意到尧昌府百姓乐衷于种树的行为,追问之下才知道是顾昭这位知府大人提倡的,是为了造福后代子孙,因而有文章中将顾昭的这一提倡写了出来。

在顾昭于尧昌府任职的这第三个年头,京城依旧时常能听到他的声音,比如尧昌府的羊脂皂,还有尧昌府出产的毛衣以及五香瓜子,随着前往尧昌府的游客越来越多,带回来的各种讯息也越来越多,比如顾昭竟在尧昌府办了许多官方学堂,让适龄孩子不分男女都可免费入学堂读书,有读书人来此看到这样的情况回去后大夸特夸,以为这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使得京城围绕着顾昭这人和他所做的事议论纷纷,甚至朝堂上关于他的声音都不小。

顾昭原来在京城办的那些事就让不少官员感觉大受威胁,他升官的速度太快了,好不容易这人出了京城,还去了那么偏远的地方,一些官员以为顾昭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地方上做出多少成绩,结果事与愿违,顾昭在那穷乡僻壤做出的举动连京城都惊动了,这是他自身能力的进一步证明,可想而知,等他回到京城后,皇帝又要给他升官了,还是非常名正言顺的。

这怎么可以?对顾昭让适龄孩子免费上学的事他们攻击不到,圣人都说有教无类,提这事只会为顾昭增长名声,没看如今不少文人知道此事后都夸赞顾昭做得好,甚至想让朝廷在其他地方也推广此种模式。

但让女子读书这总可以了吧,而且男孩女子在一个学堂读书,这像什么话?

于是抓住这一点,像是约好了一般,一日朝会上好几个御史出来参了顾昭一本,认为顾昭此举大错特错,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女人读书像什么话?还是和男子一处读书。

因为这些人想要抓顾昭一个错处,因而攻击的话语说得非常难听,黎大舅当场脸色就难看起来,这些混账东西真是弄不死他外甥不罢休啊。

黎大舅等这御史说完刚要出列反对,站在最前列的永福公主的声音却响了起来,永福公主本身的存在,就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一句话的最好反驳:“张大人是不是认为本宫也不该出现在这朝堂之上?以为本宫是无德之人?”

那位张御史一听这话哪里接下去,他敢说公主是无德之人?凭当初公主为了牛痘接种一事在外奔走了那么长时间,他就不能说出公主是无德之人,公主做的分明是有功德之事,为百姓谋福。

“这……下官并无此意,只是男子女子在一个学堂,总归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