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短篇民间故事 > 第669章 善念

第669章 善念(1/2)

目录

从前有个少年叫马二,那年他刚满十二,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学堂的门都踏不进去。他爹靠卖豆腐维持生计,小马二便主动承担起捡柴火的重任,每天东翻西找,总能扛回好几捆。

一日,马二照例去京城的大路边捡柴火,正准备往家赶时,突然从南边飞驰而来一匹快马,马背上的包袱不慎掉落在他脚边。马二急忙大喊:“喂,你东西掉了!”可马跑得太快,那人根本没听见。马二捡起包袱,打开一看,里面竟有四对元宝。虽然只是个孩子,但马二也知道这是笔大钱,足够让家里过上好日子。然而,他又想到老话说的“外财不发命穷人”,决定还是等失主回来。

于是,马二把包袱藏在柴火堆下,自己则守在一旁等待。不久,那个骑马的人满头大汗地折返回来,看到马二,他急忙下马询问。马二先开口:“你是来找包袱的吗?”那人点头如捣蒜:“是啊,你看到了吗?”马二又问:“你包袱里都有啥呀?”那人边擦汗边说:“有4对元宝,还有一份重要的公文。”马二踢开柴火,露出包袱:“你看是不是这些东西?”那人打开一看,果然一样没少。他这才注意到捡包袱的竟是个孩子,连忙道谢:“小兄弟,这次多亏了你啊!元宝丢了我不怕,但这公文要是没了,我可就完了。这样吧,公文我拿走,元宝归你。”马二连忙摆手:“不行不行,元宝是你的,我可不能要。”那人又说:“那咱俩一人一半咋样?”马二还是摇头:“一半我也不要。”说完,他背起柴火就回家了。

到家后,马二跟他爹说了这事儿。他爹一听,气得直跳脚:“你个憨货,这钱又不是你偷的,凭啥不要?别说4对元宝,就算有一对,咱也不用做豆腐了!”马二却坚定地说:“人家的东西就该归人家,外财咱不能要。”他爹一听更来气了,咬牙切齿地说:“你这憨货,要你有啥用?”一气之下,竟把马二赶出了家门。

马二无处可去,只能天天走村串户,靠要饭度日。这一走就是三个月,这天他走到了江南,正是数九寒天,冷得要命。他没钱没吃的,冻得走都走不动了,周围围了一堆人看热闹。有的人心疼得直掉眼泪,有的人则只是看热闹。

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个五十来岁的员外,问马二:“你家在哪儿啊?”马二哆哆嗦嗦地把被赶出家门的事儿说了一遍。好多人听了都抹眼泪,还有的说马二他爹不是个东西。杨员外听完马二的话,瞅了瞅他,见这孩子聪明伶俐,五官也周正,正好家里缺个书童,就说:“你跟我走吧,我有个孩子需要你陪他上学,也给他做个伴。”马二就跟着员外回了家,洗了澡,换了衣服,立马精神多了。

从那以后,马二天天跟着员外家孩子去上学。员外家孩子在屋里学,马二就在外头听。员外家孩子笨得很,学一遍又一遍就是学不会,马二倒是一听就会。有时候上课老师问员外家孩子问题,这孩子不会答,马二就在窗外替他小声提示。时间长了,被老师逮了个正着。老师问马二:“你是干啥的?”马二就把陪少东家上学的事儿说了。老师见马二机灵聪明,就收他当学生,还不收学费,让他跟少东家在屋里一块念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