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女官崛起(1/2)
乾隆七年惊蛰,紫禁城神武门的晨雾尚未散尽,三十六名新科女官已在宫门前列队。她们身着月白色直裾官服,腰间系着不同颜色的丝绦 —— 蓝色代表户部,红色象征工部,青色属于礼部 —— 发间统一别着刻有 \"女官\" 二字的玉簪,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卫琳琅站在队列最前方,五品官服上的海水江崖纹绣工精致,袖摆处隐约可见用银线绣的盐场轮廓,那是她在扬州盐政任上的功绩印记。
\"卫主事,内务府传您即刻觐见。\" 养心殿的小太监捧着鎏金传票,目光忍不住在女官们身上打转 —— 这是紫禁城首次迎来成批的女性官员,连丹墀上的铜鹤都仿佛在侧目。卫琳琅整了整衣襟,跟着太监转过九曲回廊,心中想起三年前初入官场时的场景:那时她还是个捧着《盐政纪要》的八品知事,如今却要以内务府主事的身份,参与皇家事务的核心运作。
内务府值房内,七名资深管事正围坐在紫檀木案前,手中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为首的李公公见卫琳琅进来,故意将账本摔在桌上,珊瑚珠子散落一地:\"主事大人,这是上季度的绸缎入库单,您可看得懂这满篇的蝇头小楷?\" 他阴阳怪气的腔调里,藏着对女官的轻视。
卫琳琅弯腰捡起账本,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字:\"李公公,绸缎入库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两成,损耗率却增加三成。\" 她从袖中取出中央学院特制的复式记账本,\"不如试试这种记账法,每笔出入库都分 ' 品类 '' 产地 '' 损耗 ' 三栏,月底还能自动汇总。\" 说着,她用红笔在泛黄的账页上画下清晰的表格,笔尖划过之处,李公公的脸色渐渐铁青。
养心殿檐角铜铃叮咚作响时,李公公手持明黄圣旨疾步而入,蟒纹补子随着喘息微微起伏:\"着令内务府三日内查清各宫旧藏典籍数目,随《四库全书》修撰进度同步造册。\" 话音未落,他已捻着兰花指朝卫琳琅瞥去,浑浊的眼珠在金丝眼镜后转了转,\"主事大人,这差事可关乎皇家文脉,您看是否由老臣代劳?老臣在典籍库浸淫二十年,闭着眼都能摸出《永乐大典》残卷。\"
卫琳琅垂眸敛去眼底笑意,素白指尖轻轻擦过圣旨边缘暗绣的云纹,忽然抬眸笑道:\"有劳公公指引典籍库方位。\" 她转头唤来两名身着月白襕衫的女官,腰间格致科特有的银钥匙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苏砚、沈昭,把你们在中央学院整理《天工开物》的法子带上。\" 李公公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看着三人迈着利落的步子消失在游廊尽头,袖中佛珠被捻得簌簌作响。
推开典籍库雕花木门的瞬间,呛人的灰尘裹挟着陈年墨香扑面而来。卫琳琅用帕子掩住口鼻,透过斜斜射入的光柱,看见蛛网上垂落的《古今图书集成》残页,以及墙角堆叠如山的樟木箱。\"按中央学院分类法,经史子集用朱、青、玄、黄四色标签。\" 她抽出一卷发黄的《周礼注疏》,指尖抚过被虫蛀的书脊,\"经部典籍按《永乐大典》体例排序,史部按朝代分架,子部...\"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重物落地的声响。李公公瞪圆了眼睛,看着女官们推着天工院特制的滑轮书架轻盈穿梭,素手翻飞间,朱红标签如蝶翼落在《论语集注》扉页。当她们用算筹快速核对着架位编号时,老太监突然想起三十年前养心殿夜宴,自己也是这样惊愕地看着西洋传教士演示自鸣钟。
三日后,养心殿暖阁里龙涎香萦绕。雍正帝摩挲着卫琳琅呈上的典籍目录,彩色标签在明黄绢面上宛如跃动的星子。案头新科女官的治绩奏折堆得半尺高,扬州盐商账本改革、漕运税银核验... 帝王忽然将奏报重重一掷:\"卫琳琅,朕听闻你在扬州时,让盐商的账本比户部的还清楚?\"
卫琳琅额头触地,青玉发簪在金砖上投下细碎的影:\"陛下谬赞,不过是用了些算学技巧。\" \"算学技巧?\" 雍正帝起身走到落地书架前,抽出粘杆处密档对比,\"朕看是治世之才!\" 他的朱批笔重重敲在目录上,\"这种分类法,准你在内务府推行。明日就让粘杆处的人来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