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登基大典(1/2)
顺天府的官道在暮色中蒸腾起细碎霜雾,仿若天地间浮着一层若有若无的薄纱。弘历的御马踏着残阳余晖,在查看双季稻越冬情况时,突然被田埂边惊飞的寒鸦吓得前蹄腾空。马蹄慌乱地踏碎结着薄冰的田埂,新君来不及反应,便被狠狠甩向丈外棱角分明的青石。沉闷的撞击声惊起一群归巢的麻雀,扑棱棱的翅膀声在寂静的田野上空回响。
当林璃策马疾驰赶到时,只见帝王的明黄箭袖已被鲜血浸透,殷红的血迹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刺目。他腰间那枚珍贵的算筹玉佩,此刻也摔成两半,断玉处露出的北斗纹刺青,与他胸前绣着的直隶三十六庄坐标纹路形成诡异的呼应,仿佛预示着某种神秘的关联。
\"郡主,皇上伤及心脉......\" 太医院首座声音带着止不住的颤抖,布满皱纹的手握着银针,悬在弘历心口上方迟迟不敢落下。林璃快步上前,按住他的手腕,随即袖中滑出天工院特制的琉璃听诊器。那精致的铜制听头轻轻贴在帝王胸前,随着蒸汽驱动的簧片运作,原本微弱的心跳声被放大成急促的鼓点,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用苗疆血藤胶封住伤口,\"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算筹快速翻转推演,眼神中透着冷静与果断,\"立即通知陈墨竹带着差分机来测算药性,一刻也不能耽搁。\"
亥初刻的养心殿,三十六盏北斗纹琉璃灯将殿内照得亮如白昼,光影交错间,气氛显得格外凝重。昏迷中的弘历手指突然紧紧抓住林璃的衣袖,血沫顺着嘴角溢出,染红了她月白官服上的算筹纹。\"宁嘉,稻田的防风障......\" 帝王的目光艰难地落在墙上的《直隶水利图》,声音微弱得如同游丝,未说完的话消散在铜漏的滴答声中。案头的《钦定皇帝宪章》摊开在 \"顾命大臣摄政\" 条款,墨迹被泪水洇湿,却显露出底层用荧光剂写的 \"天命归玥\"—— 那是三年前埋下的双季稻防伪印记,此刻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三日后的军机处,鄂尔泰的朝珠在胸前绷成紧绷的弧线:\"皇上骤崩,国不可一日无主!\"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二十四名女官,卫琳琅的袖口正渗出北斗纹荧光,那是绿萝卫紧急集合的信号。张廷玉的算盘敲出沉重的节奏:\"按宪章,顾命大臣可暂摄国政......\" 话未说完,陈墨竹已抱着蒸汽打印机闯入,吐出的纸页上列着全国一百七十二名女官的联署劝进表,每个花押旁都用算筹标着治绩评分。
\"诸位大人,\" 林璃的声音混着殿外飘来的桂花香,\"还记得去年直隶的蝗灾吗?\" 她展开舆图,蝗虫路径与弘历亲督的灭蝗队移动轨迹完全重合,\"皇上临终前,还在算筹上刻下马铃薯推广计划。\" 她忽然指向窗外,神机营士兵正在更换刻有她生辰八字的枪托,\"但此刻的大清,需要的不是暂摄,而是能让算筹继续丈量天下的引路人。\"
最具说服力的是顺天府连夜送来的万民折,十万百姓的指印在荧光灯下显形为北斗图案。卫琳琅捧着折页,指尖划过直隶农妇的血书:\"我们不要嫡庶之争,只要能让稻田丰收的君上。\" 折页夹层里,还夹着西域商队的请愿书,他们用波斯文写着:\"恳请让北斗纹照亮丝绸之路。\"
立冬前夜的天工院,陈墨竹正在调试蒸汽织机。改良后的提花程序正在编织明黄缎面,机杼声中,北斗七星与算筹纹交替浮现,边缘用苗疆银线绣着蒸汽管道与齿轮。\"郡主,\" 她指着即将完工的龙袍,\"袖口的十二章纹换成了算筹、齿轮、显微镜图案,暗纹是全国新政成果分布图。\"
林璃摸着龙袍内衬的蚕丝,里面用荧光剂绣着各省女官的名字,体温传导下,卫琳琅(两淮盐政)、阿朵(苗疆学政)、古丽(西域通商)等名字依次亮起。腰间的玉笏是新制的 \"科技兴国\" 笏板,正面刻着《周髀算经》与牛顿力学公式,背面用蒸汽浮雕呈现天工院、女子学院、皇家银行的建筑图,握柄处嵌着能自动校准方位的微型浑天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