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七零军嫂,挺着孕肚搞科研 > 第338章 大纲六

第338章 大纲六(1/2)

目录

匠心守正:以“慢功夫”筑牢企业发展根基(终篇)

新年的余温还未散去,“槐香”总部的会议室里已坐满了人。鱼灼音将一份海外市场调研报告推到桌中央,投影幕布上跳动的数据格外亮眼——欧洲市场复购率达62%,北美地区木雕礼盒装产品供不应求,甚至有日本经销商提出想引进“槐香”的手工制茶技艺培训课程。

“订单量还在涨,但咱们不能只顾着赶工。”鱼灼音的手指在“品质投诉”那一栏停顿,上个月有三盒槐风酥因运输中防潮层破损影响口感,虽及时补发了新品,却让他格外警醒。小苏立刻起身,手里攥着几张设计图:“我们和马克团队改良了木雕礼盒的防潮结构,在木盒内侧加了一层可降解的植物纤维膜,既不影响木质纹理的触感,防潮效果比之前提升了三倍。”说着,她拆开样品盒,里面的槐花茶包装上还多了一枚小巧的温度感应贴,“消费者收到货,只要看贴纸上的颜色,就知道产品是否在运输中经历过高温,吃得更放心。”

话音刚落,老周带着小郑走进来,两人手里各端着一个白瓷盘。一盘是传统的手工炒槐花,另一盘则撒着细碎的银色糖霜。“这是我们试做的‘雪顶槐蕊’,”老周的声音带着几分骄傲,“之前有海外消费者反馈,希望槐花茶能更适合搭配甜点,我们就想着在炒制时保留槐花的本味,再用天然甜菜糖做了糖霜,泡开后茶汤里会飘着一层淡淡的‘雪’,好看又不抢味。”小郑补充道,“每颗槐蕊的糖霜用量都控制在0.3克,我们用电子秤称了上百次,确保每一杯茶的甜度都一致。”

就在团队忙着优化产品时,定西基地传来了好消息——老李带着农户们种的新槐树苗成活率达98%。原来,去年庆阳基地干旱后,鱼灼音就决定在四个基地都建立“槐苗培育实验室”,邀请农业大学的教授研发适合不同气候的槐树种。老李特意带来了一瓶槐花蜜:“这是新树苗结的第一茬花酿的蜜,比往年的更醇厚,小吕说能用来做槐香果酱,搭配面包卖。”

可新的难题很快出现。日本经销商提出的技艺培训课程需要教材,老周的手艺大多靠“手把手教”,很难用文字准确描述“炒茶时手腕的力度”“闻香辨火候的时机”。小郑自告奋勇,带着摄像机泡在制茶坊里,每天跟着老周炒茶,把每个步骤拆分成“起锅温度112c时的锅底色泽”“翻炒频率每分钟30次的手势”等可量化的细节,再配上慢动作视频,整理成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手工炒槐技艺指南》。

让人意外的是,两名海外留学生也加入了教材编写。来自意大利的卢卡擅长拍摄短视频,他把筛选槐蕊的过程拍成了“沉浸式手工”短片,镜头里,筛子晃动的节奏、槐蕊落下的声音,配上轻柔的背景音乐,在社交平台上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几十万点赞。“很多外国网友说,原来挑选槐花也是一门艺术。”卢卡的中文已经很流利,手里还拿着一本笔记,上面记满了他对“匠心”的理解,“之前我以为‘慢功夫’就是效率低,现在才明白,是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的坚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