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共商大计(1/2)
Z`
"
纪凌尘看着眼前这三个各有千秋的美人,心中五味杂陈。刚刚平息了杨威的叛乱,现在又要面对边境的威胁,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陛下,您在担心什么?
"柳如烟察觉到纪凌尘的沉默,轻声问道。
纪凌尘回过神来,苦笑道:
"朕在想,这改革之路怎么就这么难走?刚收拾了内部的反对派,外面又有麻烦。
"
"陛下,您别多想!
"武芊芊拍了拍胸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
"
慕挽歌也点头道:
"对啊陛下,困难是有,但办法也不是没有。学堂的事臣妾已经想好了几个方案,边境的事有芊芊在,您还担心什么?
"
听着三人的安慰,纪凌尘心中暖流涌动。有这样的红颜知己相伴,再大的困难也不算什么了。
"你们说得对,
"纪凌尘重新振作起来,
"朕不该这么悲观。挽歌,你刚才说想好了几个方案,详细说说。
"
慕挽歌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从袖中又掏出一张纸:
"陛下,臣妾想着,咱们可以分三步走。
"
她展开纸张,指着上面的字迹说道:
"第一步,在京城建一所示范学堂,让朝中大臣和百姓都看看效果。第二步,选几个重要的府县建分校,积累经验。第三步,逐步推广到全国。
"
"这个思路不错,
"纪凌尘点头道,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
武芊芊凑过来看了看,挠着头说:
"挽歌,你这字写得真好看,比臣妾的狗爬字强多了。不过这上面的数字臣妾有点看不懂。
"
"哈哈,芊芊你就别谦虚了,
"慕挽歌笑道,
"你的字虽然不如柳姐姐那么秀气,但很有力度,一看就是练武之人写的。
"
柳如烟轻抚着纸张,温声说道:
"挽歌这个计划很周详,不过臣妾有个小建议。
"
"如烟姐姐请说!
"慕挽歌虚心请教。
"在选择试点府县的时候,要考虑地域平衡,
"柳如烟分析道,
"比如选一个富庶的江南府县,一个边境重镇,一个中部农业大县,这样更有代表性。
"
"妙啊!
"纪凌尘拍手叫好,
"如烟想得真周到!这样一来,各种情况都能覆盖到,积累的经验也更全面。
"
正说话间,殿外又传来脚步声。这次来的是礼部尚书,他年过六十,满头白发,平时做事谨慎,很少无事登门。
"老臣参见陛下!
"礼部尚书行礼后,神色有些复杂。
"爱卿请起,
"纪凌尘示意他平身,
"有什么事吗?
"
礼部尚书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
"陛下,老臣刚收到一些消息,关于学堂建设的。
"
"什么消息?
"慕挽歌紧张地问道。
"各地的儒学大师们听说要建新式学堂,反应很激烈,
"礼部尚书小心翼翼地说道,
"他们担心传统文化会被冲击。
"
武芊芊一听就不高兴了:
"什么儒学大师?还不是一群老古董!陛下的新政这么好,他们看不见吗?
"
"芊芊,别激动,
"纪凌尘摆手道,
"让礼部尚书说完。
"
礼部尚书继续道:
"他们联名上书,希望陛下三思而后行。还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圣人之道不可弃'。
"
"又是这一套!
"慕挽歌气得脸都红了,
"这些人就知道抱着破书不放,从来不想想百姓的死活!
"
柳如烟轻声说道:
"看来反对的声音还是很多。陛下,咱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
纪凌尘沉思片刻,问道:
"礼部尚书,这些儒学大师都有什么来头?
"
"大多是各地书院的山长,还有一些退休的老官员,
"礼部尚书如实汇报,
"他们在当地影响很大,门下弟子众多。
"
"朕明白了,
"纪凌尘点头道,
"他们是担心失去话语权。传统的科举制度让他们地位崇高,现在要改革,当然不愿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