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大楚最狂太子 > 第130章 新政推进

第130章 新政推进(1/2)

目录

太和殿内,四人围坐讨论正酣。慕挽歌摊开手中的图纸,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规划说道:

"陛下,臣妾想着这学堂分三个部分,算学堂、格物堂,还有实作坊。

"

纪凌尘凑近了看,只见图纸上画得极为详细,连桌椅摆放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挽歌,你这规划得真仔细,

"武芊芊也探头过来瞧,

"不过这实作坊是干什么的?

"

"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地方,

"慕挽歌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光学理论不行,得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比如学了算学,就要会用算盘;学了格物,就要会制作简单的器械。

"

柳如烟轻抚着图纸边缘,温声说道:

"这个想法很好,不过臣妾担心一个问题。那些世家子弟会愿意动手吗?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让他们干这些...

"

"管他们愿不愿意!

"武芊芊大咧咧地摆手,

"想考功名就得按规矩来!陛下都说了,科举改革势在必行,谁敢不服?

"

纪凌尘听着三人讨论,心中暗暗点头。芊芊虽然说话直接,但说得在理。这次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让那些世家子弟也尝尝实际动手的滋味。

"如烟的担心有道理,

"纪凌尘沉声说道,

"不过朕倒觉得这正是改革的意义所在。那些世家子弟从小只知读书,不知民间疾苦,让他们动动手,说不定能学到更多。

"

正说话间,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太监快步走进来,跪地禀报:

"陛下,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求见,说有急事商议。

"

纪凌尘皱了皱眉头。这两位大臣平时很少一起来,今天突然联袂而至,必定有事。

"让他们进来。

"

不一会儿,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匆匆走进殿来。工部尚书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平时做事稳重;户部尚书年纪稍轻,负责国库财政,这两年因为工坊收益颇丰,倒也支持新政。

"臣等参见陛下!

"两人齐声行礼。

"平身,

"纪凌尘挥手道,

"有什么急事?

"

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对视一眼,工部尚书先开口:

"陛下,臣刚收到各地府县的奏报,都在询问学堂建设的事。

"

"学堂建设?

"纪凌尘有些意外,

"消息传得这么快?

"

"陛下,

"户部尚书接话道,

"听说朝中要建新式学堂,各地官员都很积极,纷纷请求在当地也建设类似的学堂。

"

慕挽歌听了心中一喜,没想到自己的方案这么快就有反响。她忍不住说道:

"陛下,这说明大家都很支持新政啊!

"

"支持是支持,

"工部尚书神色有些为难,

"但问题是建设这么多学堂,需要大量银两和人手。而且各地情况不同,统一建设怕是不容易。

"

户部尚书也点头道:

"臣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全国都要建这样的学堂,光是建设费用就要几十万两银子,后续的运营维护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听到这话,殿内一时安静下来。慕挽歌脸上的兴奋之色渐渐收敛,她咬了咬嘴唇,显然在思考对策。

武芊芊看不得挽歌为难的样子,大声说道:

"什么几十万两!国库里不是有钱吗?工坊这两年赚了不少,怎么就拿不出来?

"

户部尚书苦笑道:

"武将军,国库虽然有些积蓄,但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军队装备要更新,边防要加强,各地还有水利工程要修建。这学堂建设虽好,但也得量力而行啊。

"

柳如烟轻声说道:

"两位大人,是不是可以先选几个地方试点?不用一下子全国铺开。

"

"如烟说得对,

"纪凌尘赞许地看了她一眼,

"可以先在京城和几个重要府县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

慕挽歌眼前一亮,连忙说道:

"陛下英明!臣妾也是这么想的。而且可以采用官民合办的方式,减轻国库负担。比如当地商人出一部分钱,政府出一部分钱,这样既能建设学堂,又能调动民间积极性。

"

工部尚书听了连连点头:

"慕大人这个主意不错!这样既能控制成本,又能让民间参与进来。

"

"不过,

"户部尚书还是有些担心,

"民间出资的话,他们会不会要求参与管理?到时候学堂的方向会不会偏离初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