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烟雨楼功成,浅浅归江湖(1/2)
春雨连绵,京南的云气低垂,青瓦、白墙、竹影交织,像被水洗过的一幅旧画。
烟雨楼的总舵,就立在这幅画的深处。
那是一座极静的院落,没有往日暗卫的巡行,也不再有传讯的鸽群掠过。唯有檐角的风铃,在微雨中叮当作响,仿佛在为一个旧时代送终。
苏浅浅静坐在廊下,身着素衣,鬓边一缕银丝被风吹动。她面前的案几上,摊着厚厚的卷宗,一摞摞密报封册,用朱印封口。那些,是她亲手整理、亲手封存的“烟雨楼档案”——曾经的秘密,如今都将归于尘土。
雨丝斜落,竹影婆娑。她抬起头,目光落在庭前那株梨树上。花开得正盛,白如雪。花瓣落在石阶上,映着灰蓝的雨色,像极了旧年那场雪夜,她从尸山血海中走出,被少年宁凡递给一盏温酒的模样。
那时他说:“若有一日天下安定,愿你不再以影为生。”
她轻声一笑,指尖摩挲着印信。那是烟雨楼的主印——黑金雕凤,冷光森森。多少年了,这一枚印,压下过多少密令,封过多少秘密。如今,竟也要交还。
门外传来脚步声。
继任者沈晦已立在门口,年纪不过三十,身着新制文袍,神色克制,眉眼间却有那一抹曾属于她的冷静。
“主上——不,阁主。”他改口,低声道,“都已按您的命令整理完毕。明日一早,档案将移交至新设的‘皇家档案馆’。”
苏浅浅缓缓起身。
“很好。”她看着他,语气平和,“此后‘烟雨楼’不复存于暗夜。你记着——它该化为光。”
沈晦一怔,眼中闪过敬意与惶然。她转身,从案上取出一封信,亲手递给他。
“这是最后一份情报。”她的声音轻微到几乎听不见,“关于海外商路的潜在风险,记得存档于‘外贸卷宗·乙册’。明日之后,这里的一切,便与你有关。”
沈晦接过信,双膝一跪:“属下谨记。”
她轻叹一声。
雨势更大了。她转过身,慢慢走到廊外。风带着湿气扑面而来,她却笑了。
“沈晦,”她忽然说道,“你可知,这世上最难守的是什么?”
“属下愚钝,不知。”
“是‘功成’二字。”
她抬头看着那被雨雾吞没的天空,眼神淡淡:“人若立于暗处太久,终会忘了阳光的模样。可天下既安,我等影子,也该隐去。”
她伸手,解下腰间佩印。那是一方历尽风霜的黑玉印,印下的每一道棱角都带着锋芒。她将它放在石案上,覆上白布。那动作很轻,仿佛怕惊动了什么。
——
黄昏时分,宁凡召见于御书房。
雨声仍在。烛火昏黄,窗外的榆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
“浅浅,你真要走?”宁凡看着她,语气平稳,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低沉。
她行礼:“天下既定,烟雨楼之职已尽。臣女浅浅,请辞职务,归隐江南。”
宁凡静了很久,终于叹息。
“你这一走,朕便失了一双最锐的眼。”
“陛下错了。”她抬头,眉目间依旧如往昔那般清冷,“烟雨楼在,天下安,百姓不察;烟雨楼散,天下亦安,百姓不忧。臣所望,不过是让后人不必再知有‘暗影’二字。”
宁凡沉默半晌,终于取出一方金匾,亲手递给她。
“功在千秋。”
苏浅浅接过,缓缓俯身:“陛下厚恩,浅浅铭记。”
宁凡又取出一卷地契,笑意温和:“这是江南烟雨镇的一处宅院,临水而建,院后可望梅岭。若累了,便去看看真正的烟雨。”
她的指尖在卷轴上停顿片刻,眼底的光忽明忽暗。
“臣告退。”
她转身离开,身影被殿门外的雨幕吞没。
宁凡看着那背影,忽然想到多年前,在暗巷中第一次见她时,那时她不过十七八岁,满身血污,眼神却冷得像铁。如今,已是功成身退,白衣如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