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两代人婚恋观(1/2)
女儿见我坐在沙发上,眉头还皱着,显然还在为她和那小伙子分手的事惋惜,便坐到我身边,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介意,像是终于找到机会把心里的疙瘩说出来:“爸,您还觉得可惜啊?再说了,我们这次出去吃饭,还是我先付的钱呢。”
她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摩挲着衣角,眼神里带着点委屈,“虽然饭后他把钱转给我了,可这根本不是钱多少的事啊!您想想,哪有第一次出来约会吃饭,让女方先付钱的道理?
正常情况下,不都是男方抢着付钱,就算女方要 AA,男方也会主动坚持吗?这不是小气,是态度的问题啊。”
我手里捏着刚泡好的菊花茶,杯沿的热气氤氲着,听到这话,我愣了一下,手里的杯子都顿了顿,倒真没料到还有这茬。
之前只想着两人聊得还行,条件也匹配,压根没问过相处时的这些小细节。
仔细琢磨琢磨,女儿说的也不是没道理。
就像小区里张阿姨家的儿子,第一次带对象吃饭,提前半个月就订好了餐厅,上菜后主动给女孩夹菜,结账时更是早早跑到收银台,生怕慢了半分,那股子重视劲儿,任谁都能看出来。
按照常见的相处礼仪,第一次单独外出吃饭,男方主动买单确实是更显诚意的做法,哪怕之后女方想 AA,或者像这小伙子这样事后转钱,可主动的态度和被动的弥补,总归是不一样的,心里的感受也差着一截。
可转念又想起老家邻居家的儿子,也是农村出来的,性子实诚得很,去年带对象回家,吃饭时不知道给女孩拉椅子,也忘了主动递纸巾,后来还是邻居阿姨悄悄提醒,他才红着脸忙前忙后。
这么一想,或许这小伙子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打小在村里长大,没接触过太多城里年轻人约会的套路,性子实在得很,不懂得这些弯弯绕绕的社交礼仪。
他不是故意不主动,不是小气,而是压根没往这方面想,脑子里就没有 “第一次约会男方必须先付钱” 的概念。
毕竟农村孩子大多是这样,朴实得像地里的庄稼,不会油腔滑调地说好听的话讨好别人,做事也少了些城里人的活络劲儿,不懂那些察言观色的小技巧,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干,没那么多心思琢磨细节。
我把心里这些想法慢慢跟女儿说,末了,还是忍不住叹口气,拉过她的手劝道:“闺女啊,也许人家心里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就是性子太实诚了,没考虑到这些细节,不是故意怠慢你。
你看,从正月初七见第一面,到五一分手,这一折腾,既耽误了你三个月的时间,也耽误了对方三个月的时间。
你今年都二十七了,对方也三十了,人生能有几个三个月啊?况且你们这个年纪,正是找对象、定终身的关键时候,时间多宝贵啊,哪经得起这么耗着。”
女儿听了,轻轻叹了口气,肩膀微微垮下来,语气里也带着一丝无奈:“爸,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那也没有办法啊,谁都不想这样的。”
她抬起头,眼神里满是认真,“可感情这事,真的勉强不来。要是因为怕耽误时间,就凑活跟一个没感觉、连细节都让自己不舒服的人在一起,那以后几十年的日子怎么过?
过得不舒心,天天心里堵得慌,不是更麻烦吗?到时候再后悔,可比现在分手难受多了。”
看着女儿坚持的样子,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满是复杂的情绪。
有对她不懂珍惜的着急,有对这段缘分错过的惋惜,可也知道她说的是心里话,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作为家长,我们这代人考虑的和孩子终究不一样。在我们眼里,婚姻更像是一场安稳的 “合作”,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把小家庭经营好。
只要男方家庭条件好,家里有五六套拆迁房,以后不用为房子发愁;人老实本分,不会沾花惹草,能踏实上班挣钱,会持家过日子,这就足够了。至于长相好不好看,是不是一米八五的大高个,会不会说甜言蜜语哄人开心,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毕竟结了婚之后,日子哪有那么多风花雪月,全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是孩子哭了要哄、衣服脏了要洗、父母老了要照顾的琐碎。
漂亮和帅气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在孩子半夜发烧时帮着送医院,不能在家庭遇到困难时一起扛过去。我们更看重的是,两个人能一起好好伺候孩子,看着孩子从牙牙学语长到长大成人;
能把小家庭照顾好,家里的水电费按时交,冰箱里永远有新鲜的菜;
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不吵架、不冷战,有事儿一起商量,互敬互爱,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
只要孩子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不用为生计发愁,不用为感情难过,我们做父母的,就算是彻底放心了,晚上睡觉都能睡得踏实。
可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他们这代人更看重 “精神共鸣”,更在意相处时的 “感觉”。他们在意第一次约会时男方是否主动买单的细节,因为那代表着重视;
在意对方的长相是否合眼缘,因为每天看着顺眼才能舒心;在意两个人聊天是否有共同话题,能不能聊到一块儿去。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比房子、存款这些物质条件更重要。他们宁愿多等几年,也不愿意凑活,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内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