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生活的感悟(1/2)
这些年在企业里摸爬滚打,见多了部门间的推诿扯皮,也看透了人际关系里的弯弯绕绕,那些明里暗里的利益纠葛、看似和谐实则疏离的同事关系,一点点拼凑出企业内部复杂难辨的全貌。
有时候看着身边人为了一点权力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点利益耍尽心思,心里总免不了一阵唏嘘。
起初还会忍不住想和人倾诉,想说说自己的困惑与不解,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 说了又能怎样呢?改变不了现状,反而可能徒增麻烦。
后来索性就想通了,啥也不说了,安安稳稳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每天按时到岗,把手里的任务细致地拆解、落实,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每一份报告都认真撰写,不为别的,就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每个月到账的那笔工资。
这份工作或许没有多大的成就感,却能给我一份安稳的生活,既然选择了留下,就该守好自己的本分,不掺和那些无关的是非,也不纠结于那些无法改变的复杂。
现在最大的盼头,就是等退休的那一天。想象着退休后,不用再每天早起赶通勤,不用再应对没完没了的会议和报表,终于能卸下肩上的担子,过一段属于自己的日子。
身边偶尔有人说,说不定退休后企业还会返聘,到时候薪资待遇可能更好。可我早已下定了决心,即便返聘的橄榄枝递到面前,也绝不会回来。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熟悉了这里的人和事,也积攒了太多的疲惫,倒不如退休后去其他地方换换环境。或许可以去一座慢节奏的小城,清晨在街边的早餐铺吃一碗热粥,午后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晒晒太阳,傍晚沿着河边的步道慢慢散步,那样的生活,想想都觉得惬意。
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明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以前总觉得年轻,偶尔熬熬夜、加加班也没什么,可现在稍微劳累一点,身体就会发出 “抗议”。
头晕、乏力、睡眠质量下降,这些小毛病不断出现,也让我开始重视健康。而要想有个好身体,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情。
心情好了,看什么都觉得顺眼,做什么都有动力。遇到烦心事的时候,试着换个角度想想,或者找个方式发泄出来,比如听听歌、跑跑步、和朋友聊聊天,不让坏情绪在心里堆积。有了好心情,吃饭才香,睡觉才稳,身体自然也就越来越棒。
家里只有一个女儿,从小到大,我们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她身上。
看着她从牙牙学语的婴儿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心里满是欣慰。身边很多朋友为了给孩子买房子,压力山大,可我和老伴倒没那么大负担。
我们觉得,不一定非要给孩子买房子,只要她能过得幸福、快乐就好。等她结婚的时候,我们打算陪送一辆十多万的车,不算多贵重,却是我们的一份心意,希望能为她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
以后她要是遇到什么困难,无论是工作上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麻烦,我们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她。毕竟我们就这一个女儿,我们这辈子攒下的钱财,最后也都是她的。
不求她大富大贵,只愿她能平安顺遂,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有对职场的淡然,有对退休生活的期待,有对健康的珍视,更有对女儿的牵挂。这些简单的想法,串联起了我平凡却充实的生活,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们供暖单位的工作节奏,从来都是跟着供暖季走的,只要一公开供暖,所有人就进入了 “无休假” 模式。
从每年的十一月初,当城市里的气温开始持续走低,家家户户都盼着暖气来的时候,我们就正式上岗,一直要坚守到第二年的四月五号。
这小半年的时间里,暖气就是居民生活的 “生命线”,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得很,哪怕是赶上节假日,也得守在岗位上,确保每一户人家的暖气都能正常供应。
不过单位也不是完全不讲人情,要是家里真有主要的事情要办,比如家人生病需要照顾、孩子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只要提前跟领导请假,说明情况,领导都会通情达理地批准。
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谁家还没点急事呢,这点上单位做得还是挺人性化的。
等到四月五号停炉,供暖季正式结束,我们的工作节奏也就慢下来了,开始恢复正常的双休日。
而且除了双休日,每个人还有半个月的带薪休假。虽然说是半个月,但从四月五号到十一月一号,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为了应对停炉后的一些突发状况,比如管道维护、设备检修等,每个人在双休日还得轮流值班。
这么算下来,去掉值班的时间,一个人最多也就只能休十天左右的假。可即便如此,我也觉得挺好的了。
现在很多单位,要么没有带薪休假,要么休假时间特别短,能有这样的休假安排,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待遇了,我挺知足的。
时间过得是真快,转眼间,2023 年的春节就要来了。
查了一下日历,2023 年的春节是阳历 2023 年 1 月 22 好,眼看着没几天就要过年了,心里既期待又有些焦虑。
期待的是,今年女儿还是会回家过年,一家人终于能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顿年夜饭;
焦虑的是,女儿今年已经二十七八岁了,这个年纪在我们老家,早就已经结婚生子,可她至今还是单身,这成了我心里最大的牵挂。
我心里盘算着,这次女儿回家过年,必须得好好跟她谈谈。
实在不行的话,就让她回老家找工作,别再在北京上班了。倒不是说北京不好,只是在北京那样的大城市,对女儿来说,找对象实在是太难了。
她一个人在北京打拼,身边认识的人大多都是同事,圈子本来就小,又没有熟人能帮她介绍对象,这样下去,几时才能找到合适的人啊?
不像在老家,我还能发动周围的亲朋好友帮着留意。
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大家都知根知底,介绍的对象也靠谱,至少人品、家庭情况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可在北京,她连个熟人都没有,想找个合适的对象,简直比登天还难。
再说了,北京是天子脚下,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在那里上班的外地人,随便拉出来一个,可能都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优秀的人太多了,女儿在里面根本不占优势。就算她能遇到心仪的人,对方的要求也不一定低,找对象的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就算女儿在北京找到了对象,结婚买房子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北京那样的大城市,买一套房子,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稍微好一点的地段,一套房子没有几百万根本就拿不下来,对于我们这样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这笔钱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