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 > 第249章 传承

第249章 传承(1/2)

目录

自从陈中华进入集团之后,陈小满有意识的放权给他,给他历练的机会,准备等他上手之后,将集团交给他。

陈中华也没让陈小满失望,方方面面都做的非常好。

他像一块海绵,迅速吸收着企业的运作精髓,又像一座桥梁,巧妙地将父辈的务实理念与新时代的管理方法连接起来。

陈小满的放权并非撒手不管,而是更像一位老练的教练,在场边观察,关键时刻才出声指点。

他将越来越多的日常运营会议交给陈中华主持,自己则只参与战略方向的讨论。

起初,一些元老高管还会习惯性地在会后找陈小满“再确认一下”,陈小满总是笑着把他们推回去:“这事中华定了就行,你们跟他商量着办。”

这种坚定的支持,逐渐为陈中华树立了威信。

陈中华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是关于一条老旧生产线的改造升级。

这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几种经典的片剂和膏药,虽然设备陈旧,效率偏低,但产品质量稳定,在老用户中口碑极佳。

以生产总监为代表的老臣子们主张小修小补,怕大动干戈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更舍不得这些“功勋老设备”。

而年轻的工程师团队则提交了一份全面引进国外自动化生产线的方案,效率高,误差小,符合GMP标准,但投入巨大,且需要停产至少三个月。

会议上,两派争论不休。

陈中华没有急于表态,他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泡在那条老生产线里,跟着老师傅们上下工序地跑,记录每一个环节的耗时和瓶颈。

又详细调研了市场对新线产品的预期和竞争对手的产能情况。

第二次开会时,他没有支持任何一方的原有方案,而是拿出了自己的第三套方案:“这条生产线不能丢,它是我们‘实在’口碑的根,但也不能不改。我建议,分步走。”

他走到白板前,条理清晰地阐述:“第一步,我们先投资对老线最关键的两个环节进行自动化改造,这部分投入不大,停产时间可控,能立刻提升30%的效率。

第二步,利用提升效率后节省出的时间和产能空间,在旁边筹建新生产线。

新线采用模块化建设,成熟一个模块,投产一个模块,逐步替代老线的剩余环节。

这样,既保证了市场供应不间断,老产品品质稳定,又实现了平稳过渡和技术升级。

最重要的是,”他看向那些老师傅,“新线建设过程中,请我们的老师傅全程参与,把你们几十年摸索出的工艺诀窍,变成新线的控制参数。

这不是淘汰,是传承和升级。”

这个方案,既考虑了现实顾虑,又着眼于长远发展,更体现了对老员工经验的尊重。

生产总监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缓缓点头。

年轻工程师们也觉得虽然不如一步到位痛快,但更具可操作性。

陈小满在会后听了儿子的汇报,只问了一句:“资金流能跟上吗?”

“测算过了,分步投入,完全没问题。”陈中华自信地回答。

陈小满拍拍儿子的肩膀:“就按你说的办。”眼神里是全然的信任。

这件事的成功处理,让陈中华在集团内的地位彻底稳固。大家看到,这位“少东家”不仅有想法,更有办法,能团结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一起做事。

随着肩上担子越来越重,陈中华也更加忙碌,但他总会挤出时间,代替父亲去傻柱的何家菜坐坐。

有时是带着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去散散心,有时纯粹是去感受那份热闹的烟火气。

傻柱还是那个大嗓门,看他一个人来,总会炒两个小菜,端上一壶酒,坐在对面:“咋样?又遇上啥挠头事了?跟你柱子叔念叨念叨。”

陈中华会发现,有些在会议室里怎么也想不通的关节,跟傻柱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聊着,听着那些“菜咸了淡了”、“街坊邻居咋念叨”的大白话,反而能豁然开朗。

他会把市场部那些文绉绉的报告,用大白话转述给傻柱听,傻柱往往眼睛一瞪:“这扯半天蛋,不就是说咱这药好使还不贵吗?直接说不就完了!”

这种最直接的反馈,成了陈中华检验策略是否“接地气”的重要标准。

与此同时,陈小满逐渐退居二线,有了更多时间陪安雨琪散步,去找老朋友们下棋聊天,甚至有时间重温一些医学古籍,琢磨些新的方子。

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企业的长远战略和研发方向上,偶尔才会在关键决策上,给陈中华一些画龙点睛般的建议。

他看到陈中华不仅稳住了局面,更开始展现出超越自己的魄力。

比如,陈中华力排众议,组建了一个电商事业部,开始尝试线上销售。

又比如,他推动成立了“弘济传统医药研究中心”,系统地挖掘整理民间验方,用现代科技加以验证和提升。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陈小满把陈中华叫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是股权转让协议。

“爸,这……”陈中华有些意外。

“拿着吧,早晚的事。”陈小满语气平和,“你现在做得比我好。

思路活,看得远,又能踏踏实实落地。

交给你,我放心。

以后啊,我就挂个董事长的名头,给你把握把握大方向,具体怎么跑,你说了算。”

陈中华接过文件,感觉分量比之前任何一份都重。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权力的交接,更是使命和责任的传承。

“爸,我会努力的,绝不会让您和爷爷的心血败在我手里。”

“我知道。”陈小满笑了笑,“对了,晚上没事吧?叫上你妈,去你柱子叔那儿,咱一家好好吃顿饭。

我得告诉他,以后想蹭饭得找你报账了,我说话不管用喽!”

父子俩相视而笑。

晚上,何家菜馆里更加热闹。

当傻柱听说陈中华正式接班,举起酒杯嗓门震天响:“好小子!比你爹强!你爹当初就知道傻干,你现在是又聪明又实干!来,大伙儿走一个!庆祝咱们弘济有了新掌勺的!”

娄晓娥笑着嗔怪他乱比喻,安雨琪温柔地看着儿子和丈夫,眼里满是欣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