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英烈祠(1/2)
博主随后展示新作。这次画的并非袁泽,而是......长孙皇后?!
见过她的人当即认出。
但奇怪的是,众人都觉得画中之人比记忆中更显风韵。
此刻,更多人才真切体会到顾浩画作的魔力——他总能捕捉人物最动人的瞬间,让画中形象比真人更添光彩。
"顾浩的人物画,当真出神入化......
"
无数人凝视光幕上的女子画像。画中人身着素雅青衣,云鬓半挽,气质温婉。
周身仅簪一支乌木发簪,披着月白纱衣从竹林深处款款而来,如雨后新荷般清丽脱俗。
长孙皇后在宫中见到自已画像,微微一怔,随即莞尔:
"这位画师将本宫画得年轻了许多。
"
她对身旁宫女吩咐,
"去查查这位画师现居何处,得闲时请他来为陛下也绘一幅。
"
紧接着下一幅画,众人又见识了顾浩画风的多元。
仍是长孙皇后,但此番是身着凤袍立于太极殿前。
晨光熹微中,她独自伫立在空旷殿前,背对朝堂,极目远眺。
面前是绵长的石阶,画中唯留一道背影。
不知何故,望着那道略显单薄的身影,原本议论她容貌的人都静默下来,最终只是默默凝视,无言以对。
破晓的微光,金殿尚隐在阴影中,加之那道孤寂的人影,整幅画透着静谧的沉重,仿佛......与画中人的心境相互呼应。
【这幅《凤仪天下图》描绘的是当年长孙皇后登临凤位。
独自立于太极殿前,心中装着江山社稷,更装着天下苍生。】
【我想,当时的她,内心定然充满凝重、忧虑,但也满怀期待——因为她将母仪天下。
这份责任重于泰山,但她毅然承担。】
宫中,长孙皇后看到天幕上的画作与博主的解读,先是莞尔一笑,随即对身旁宫女轻叹:“泽儿有心了,甚好甚好。”
说罢,她吩咐宫女:“去打听一下顾浩的住处,改日请他来宫中,给陛下画一幅。”
随后博主又展示了多幅顾浩精品。
但有一幅尤为震撼,也格外庄严肃穆。
画中年轻英武的皇帝独自屹立在宏伟宫殿前,接受万民朝拜。
身侧空无一人,下方跪伏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场面恢宏。
但奇怪的是,画面某些角落点缀着血色,还有数个匍匐在地的人形。
画面中央,袁泽身着墨金龙袍,头戴帝冠,手持天子剑立于高阶之上。
剑尖正滴落鲜血,那抹猩红在灰黑色调的天空映衬下格外刺目。
皇帝始终目视前方,眼神锐利,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威严与肃杀之气。
直至此时,天幕前的众人才意识到那些红色为何物。
是鲜血,还有数具匈奴人尸身。
为什么知道是匈奴人的尸身,因为那长相异于大乾众人。
"这是......?
"
大乾百姓好奇这描绘的是何时之事,因画中宫殿风格似曾相识,细看却又非当朝皇宫。
几位老臣仔细端详后,迟疑道:
"那是......太庙?
"
经此一提,众人恍然。
但不明所以,袁泽前往所为何事?
天玄帝在宫中蹙眉:
"这画的是何时之事?
"
长孙皇后忧心忡忡地握紧双手:
"泽儿未来究竟经历何事?为何画面如此杀气凛冽?
"
【匈奴大捷之后,昭文帝重新规划太庙,一半作为袁氏宗祠,一半设为英烈祠,世代供奉有功之臣。
并且,他还为其中功勋卓著者追封谥号!】
最后四字,博主说得格外郑重。
?!
一些人瞳孔骤缩,猜到画中人群在行何事。
难怪场面如此宏大,难怪袁泽身着最隆重的礼服,原来竟是......
【并且袁泽就下令,“英烈祠”,供奉的名单由百姓举荐、官员核查。
只要是为大乾、为百姓立过功的人,不管是士兵还是农夫,都能入祠受供奉。
顾浩画的,就是袁泽宣布这个决定时的场景——画中百姓跪着献花。
是因为他们的父亲、丈夫曾战死沙场,如今终于能有地方受祭拜;
旧朝老臣躬身行礼,是因为他们看清了袁泽“敬英烈、重百姓”的心思,知道这才是治国之道。
而袁泽站在中间,眼神明亮,嘴角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既没有帝王的傲慢,也没有胜利者的张扬,只有“为百姓谋福祉”的坚定。】
【这里必须说一句,昭文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
他没直接拆了太庙,而是“改庙为祠”——既没让旧臣觉得被冒犯。
又给了百姓一个缅怀亲人的地方,还借“英烈祠”的名义,凝聚了民心。
后来有人问袁泽,为什么不直接推倒太庙,他说:“推倒容易,可百姓心里的‘念想’推不倒。
我给他们一个能念想的地方,他们才会认我这个皇帝。”
你看,这就是昭文帝的治国智慧,不是靠武力压制,而是靠“懂民心、顺民意”来稳固江山。】
天幕前,天玄帝看着画中儿子的模样,捋着胡须频频点头:“泽儿这孩子,比朕当年懂治国啊!”
长孙皇后则握紧了手帕,眼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袁泽这一步棋,不仅稳住了民心,更给了那些为国奉献的人一个交代。
而诸葛明轻摇羽扇,笑着对袁泽说:“殿下此策,既安了百姓,又制了世家,一箭双雕,真是英明。”
袁泽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这都是后来的事,我现在还没想这么远呢。
不过顾浩这画是真不错,把我‘英明神武’的样子画得淋漓尽致,看来未来这润笔费没白给!”
【大乾,当有属于自已的英烈!没有人比那些为大乾安宁、为百姓福祉立下功绩者,更配享后世景仰!】
博主铿锵有力地说完,正式揭晓这幅画的主题:【千年前的昭文帝如此宣告。
太初十二年,他举行盛大祭祀,同日诏告天下,将来还要为他们树立纪念碑。】
【这就是顾浩当时记录的祭祀盛况——《英魂归位图》】
博主心潮澎湃之余,也不禁赞叹:【当年这幅画在博物馆展出时,多少人专程前往瞻仰。
可惜我那时年幼,又路途遥远未能成行。日后定要亲往一睹顾浩这幅巨作风采。】
此刻比起画作本身,画中描绘的事件更让大乾众人心绪起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