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2/2)
老皇帝放手不管,衡亲王磨着世家老臣还国库银子。
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接驾四次,欠银百万。
甄家欠的银子,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甄家人口繁多,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了。
百万两银子,伤筋动骨。甄家原先打过祖上列侯的林家主意。
林如海能顶门户。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
钟鼎之家,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历代主母都是名门世家,贾敏当年不下三十万两的嫁妆。
以战功起家,积累财富,多年一脉单传,又加之主母嫁妆,家底不下百万。
林如海年近中年,连女儿都不曾有,当时甄家和其他豪族,都在暗地里虎视眈眈。
可没想到,贾敏先是有了养子,后来又有了一双儿女,林如海夫妻俩病弱的身子也好了,俨然有了长寿之像。
林氏一族最出息的就是林如海这一支,荣国府请罪,抄家倒台。
林家孤立无援,可没想到林家有儿有女了,皇帝又派人去监视贾赦。
金陵有皇帝探子,最有势力的甄家只有退了,其他的打消了想法。
甄家原想皇帝游巡,想求请免了,可没想到皇帝避而不来金陵。
京中轰轰烈烈的讨欠银,甄家享受富贵荣华多年,库银只能算杯水车薪。
老皇帝知道这事不厚道,所以老皇帝让儿子顶上,自己一路游山玩水。
想到让国库充盈了银子的甘泉县知县,老皇帝听说他又搞了不少新奇玩意,特意从邻省来了杨州。
刚入甘泉县时,老皇帝打扮成行商装扮,租了一处院落暂住。
县中百姓安居乐业,欣欣向荣,老皇帝看在眼里。
听说城外开始采摘梅子,老皇帝好奇,这寻常的梅子,到底有何妙用,原先荒芜的山坡上,种满了梅子树。
在大山的包围下,可谓是满山坡的梅子树。
冯渊带领着老百姓们,还在已经七成熟的梅子,品相干净完好的,用来做酒做果干,其余的百姓们留着自己吃。
腌渍梅、话梅等,应使用于青梅期采收的青梅,乌梅、梅酒、梅醋等应使用于黄梅期采收的黄梅。
冯渊教授了果农们梅子的产品制作,现在梅树还处于青梅期,可以制作腌制梅。
洗干净梅子后,再将梅子晒制几天,用粗盐腌制梅子。
有一些梅树上结了黄梅,冯渊制作话梅用芒种过后黄熟梅子,黄梅从树上采下来洗净后,放在大缸里用盐浸泡月余。
取出晒干;晒干后再用清水漂洗,再晒干;然后用糖料泡腌,再晒干―――如此多次反复。可谓是“十蒸九晒,数月一梅”,最后成为肉厚干脆、甜酸适度的话梅。
这种话梅如果贮藏得好,防潮防蛀,可保存数年而不变质。
冯渊给干活的果农,煮了绿豆酸梅汤,生津止渴,解暑热。
制作梅子,少不了白糖和粗盐,这两个都是金贵东西。
腌制梅和话梅讲了方法,成品还有等待制作中。
老皇帝听了新奇,向果农买了几斤的青梅和黄梅,带着方子,打算回去自己做一下。
冯渊看着行商买了梅子,向果农们说:“看看梅子不值钱,方子本官说了,别人也会做,所以梅子不能买太多给别人,接下来内里的各环各节要保密,方子是方子,但你们学了精髓,可以让做出的腌渍梅和话梅比别人只学了方子的,要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