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1/2)
学堂
冯渊知道他起来了,递给冯义一片,才开口道:“义儿已经五岁了,想不想读书了?”
嘴里塞着糕点,含糊的说:“不、要,窝要在家里,睡大觉!”
冯渊很无奈,继续劝说弟弟:“读书是件好事,以后走上科举路,你至少在应天府不会被人欺负,读书人是受人尊敬的”。
等冯义吃完糕点,冯渊给他端了杯水,润润嗓子。
冯义现在很是懈怠,他也不想读书,脑袋里乱七八糟,他不想面对外面的世界,他想一直待在家里,说他胆小鬼也罢,毕竟他现在才五岁,是真的年纪小。
青莲色的帐子,被秋月缓缓拉起,露出里面的架子床的全貌,樱草色的衣被边上镶了银红的被边,八岁的男童穿着月牙色的寝衣,眼见天光渐亮,他迷迷糊糊的爬起来,开始洗漱。
冯渊穿好圆领袍衫,苍青打底配湖水绿,清爽的很,冯渊很满意。
秋月今日一身松花配桃红很是娇艳,清秀可人,雀儿帮着端上早食。
秋月是他娘的陪嫁,已经十九了,她父母双亲俱在,下月就要脱奴籍,嫁给她家邻村的一个清白人家。
秋月在将出嫁之前,教了雀儿很多,让雀儿好好照顾大爷。
冯渊洗漱完,吃好早饭,出门时天刚亮,崔举人家住在城中最好的东城,远离花柳繁华地,离石子巷有些远,冯渊坐在驴车上,晃悠地一路坐着去学堂。
说起石子巷位置在应天府很尴尬,不算好不算坏,处在偏中间的位置。
崔举人家境殷实,是应天府本地人士,崔家是本地有名的书香人家,崔举人本名崔青鸿,二十过童生试,又过院试成了秀才,年纪有为。
时事难料,崔举人二十八才过乡试,多年落榜,一朝上榜自觉才识有限,欣喜若狂,能成为举人已然是侥幸,专心在家中开办学堂,招收附近的聪敏学童,收些束修养家。
因冯义迟迟不愿启蒙,冯渊只得一人前往,冯叔驾着驴车,轮子掀起青砖路上的微尘。
两刻钟后,冯渊背起书袋,自己下驴车,跟冯叔道别后,冯渊进去崔举人府上,一进门便有童子引路,直到私塾所在院门口。
“冯小公子,请进”,童子引完路,便作揖离去。
“哦,好”,冯渊小声回道。转头抓紧书袋,进去了。
小院院名木樨院。木樨,桂花的别称,意“蟾宫折桂”。
小院不大,与后院隔开,另开了门,崔举人收的学生十几个人,年纪相差甚远,最大学生已经开始科举下场。
小院坐北朝南,中间分了三个小屋子,东边是书房,院子里种松竹、海棠,梨杏等,错落有致。
三个小屋子是按学习年龄分,有刚启蒙的幼童,以及已经启蒙三年的,再往上学生会慢慢少了,学到十多岁的不久,只有三四个人,这几个人是要走科举的。
冯渊走进中间的屋子里,这时已经有人在了。正中的小桌子上已经摆放好了笔墨纸砚。而人站在门口,抱着书本。
两人作揖问好,冯渊先开口:“我叫冯渊,今年八岁了”,这人,他并不认识,猜想是这三年里崔举人新收的学生。
对面的小萝卜头一板一眼回:“我是宋景春,今年七岁”。说完,相顾无言。
宋景春似乎觉着不好,又补了一句:“这里除了你我,另一个同窗偶染上风寒,在家休养”。
“只有我们两个人”,冯渊的语气有些惊讶,惊讶于崔举人收的学生已经这么少。
“有两位同窗,转到别处去了”,宋景春不自在的朝他解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