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 第63章

第63章(2/2)

目录

齐景瑜,不说了,是书院院长的外孙,关系户;齐师兄,上一任管庶务的,与各方面打过交道,人脉党;藏书阁的师兄,江南首富出身,有钱。

宁颂,就更不用说了。

一直到目前为止,一些人还没弄明白宁颂的来历。但这不妨碍他们不敢招惹。

如此几位齐聚在一个小小的学社里,足以看得出这个学社的分量。

“既然如此,那就……”

打不过就加入!

没过多久,服务社里多了申请想要加入的人,冲在最前面的,就是周果。

在一番面试之后,服务社的框架也搭起来了,俗话说,有了干活的人。

宁颂这才给之前在服务社里打工的学子结清了兼职费用。

“原来这学社里就你们几个人?”周果进来之后,才知道被骗了。

“不想待的话,大可以走。”

宁颂丝毫没有勉强的意思。

“……那可不行。”周果虽然是受了一些误导,被骗进来的,可进来之后才发现了作为服务社成员的好处。

不光是能够借着学社见到更多的人,建立更多的联系,还能消息灵通,在无意间获得许多隐形的福利。

更重要的是,作为官宦世家出身的他,在服务社里嗅到了权力的气味。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这确实是一种来自非正式途径的权力。

周果赖在了服务社里不愿意离开,宁颂顺势给了他副社长的职位,并将许多工作交给了他。

可虽说周果忙前忙后,存在感十足,可在外人眼中,宁颂却仍然是那个说了算的人。

尤其是当书院院长公开宣布,宁颂是他的关门弟子之后,宁颂在白鹿书院里的声望莫名地达到了一个顶峰。

由于他年龄实在小,师兄们笑着叫他“小师兄”。

这个称呼虽然是存在于调笑的成分居多,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宁颂在书院里身份的变化。

要知道,上一个被学子们心悦诚服地叫做“师兄”的,还是以一己之力将白鹿书院的招牌打出去的凌恒。

“别,我何德何能。”

见宁颂拒绝这个称呼,于是就有人叫他“宁社长”。

不多时,随着白鹿书院与外界的交流,这个名号也传了出去——如今谁不知道,白鹿书院里如今说了算的人,不是院长,而是这位姓宁的小师兄。

陆之舟听了,专门拿来嘲笑好友。

“怎么说,你们一个大师兄一个小师兄,听起来还挺配?”

凌恒无语地瞪了好友一眼。

瞪完之后,又没忍住,对着窗口之外静静地出神:自从过年之后,他就刻意避着人。

似乎用这样的方式,能够阻碍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一样。

只是,这些烦恼似乎只让自己一个人惊扰,造成这一切的另外一人,似乎非但没有受到影响,生活还很丰富。

此时此刻,凌大人的心中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复杂难当。

宁颂并不知道,自己为了偷懒的瞎折腾反而引起了旁人心中的酸涩,处理完了书院的事务的他,正在与齐师兄一起蹭课。

张夫子讲课讲得的确很好。

自始至终,宁颂的学业都是强在了见多识广上——得益于他穿越的特殊背景,许多时候都是靠着观点取胜。

只是论起正儿八经的做学问,那当然比不过其他同龄人。

张夫子对这一点看得很重。

他没有否定宁颂的长处,而是默默地开出一个长长的书单来,压着宁颂埋头苦读。

“你本身就比旁人学的少,如今再不努力,怎么能行?”

给宁颂做完了心理建设,这位张夫子也纳闷,按照宁颂的灵巧与聪慧,这么多年来,基础本不应该这么差才对。

“之前你都干什么去了?”

闻言,宁颂一脸麻木。

那他怎么知道,他也是穿过来不久啊!

时间在张夫子的压迫下飞速流逝——张夫子的确是一个很认真夫子,当他将宁颂作为一个可以研究的学术项目时,就下足了功夫。

他不但陪着宁颂一起读书,还及时批改宁颂的作业,根据宁颂的进度来调整教学科目。

如果说之前的学习方式是散养的话,那这一段时间进行的就是魔鬼特训。

有别的夫子看不下去了,来劝:“你这着急做什么,乡试三年一次,下一次考试还远着呢。”

张夫子面无表情道:“那是他的事。”

他教人可没有教三年的道理。

哪有一个项目持续做三年的?

平日里既要与同班一起完成学业,到了晚上,又要来接受张夫子的鞭策,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宁颂就瘦了一圈。

脸颊上被刘大娘喂养出来的那点儿婴儿肥全都没有了。

整个人如同一棵树一般,在春日里无声地抽了条,直到某一天有人忽然惊呼:“颂哥儿好像变得帅气了。”

“……是我长高了。”

十七岁的年纪,原本就是长身体的时候。

“不得不说,我们小师兄瘦了之后,看上去竟然很好看。”

如果说之前的宁颂的长相是清秀、书卷气,到了现在,似乎可以用俊秀、魄人来形容。

“颂哥儿的母亲本来就是美人。”

对于这一点疑惑,刘大娘不悦地强调道:“之前只是小孩子,没长开而已。”

在宁颂争分夺秒地成长时,京城里前去赶考的白鹿书院学子们终于回了程。

他们离开时,路上白雪皑皑,等到回到书院时,书院的枫树已经红了。

大半年的时间一晃而逝。

好在这些考生们在考试时有所收获,虽然有三人落榜,但另外两个人考中了进士。

一个人是二榜,一个人是三榜。

这亦是让人惊叹的好成绩。

除此之外,他们还给宁颂带来了大批的辣酱订单。

“颂哥儿,你都不知道,你的辣酱有多受欢迎,有丧心病狂的人甚至偷我们东西。”

有辣酱,连银子都不偷。

正是因为辣酱的受欢迎程度,白鹿书院的学子在外也受了不少额外的照顾。

只是,虽然在科举上获得了好成绩,但这几位应考的学子心情并没有多愉悦。

在与宁颂说完话之后,就去与院长并夫子等长辈们说话。

没过多久,宁颂也知道了原因。

原来在这学子们参加会试的这一段时间里,京城里的形势波谲云诡,让人捉摸不透。

随着皇上的年迈,皇权继承人之间的斗法愈发复杂。

学子们光是看着,都觉得心惊动魄。

“……今上年龄不是不大吗?”到底是视野有限,宁颂在听完了八卦之后,仍然一头雾水。

齐景瑜给他解惑:“早年夺嫡时受了伤,一直没好。”

正是因为这伤,今上子嗣艰难,如今就这么一位公主,收养了一位皇子。

这两位,一位是亲生血脉,奈何在性别上吃亏;另一位则是旁支,不是今上的亲生孩子。

双方都有不足之处,因此斗得格外激烈。

“我都不知道师兄当时从京城离开,是不是预料到了这一天。”

相比于京城,临州却是是一个安稳的地界。

但这所谓的安稳似乎也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没过多久,京城里的斗法就影响到了临州。

储玉这个新上任的临王府世子被派去了边疆。

“那是老皇帝心腹把持的地方。”

说是去打仗,不如说是被调去看守着。

“难道京城真的有变动?”

长久以来,京城与临王府都是各自安稳,如果不是有例外,也不会忽然动这么一下。

随着政局变动频频,宁颂身处临州,也莫名有了一种安静的生活被打破的错觉。

到了年终,这一个错觉终于被证实。

京城里传来消息,皇上万寿节将至,公主为了讨父亲的欢心,亦是为了加重自己身上的筹码,上表请求在明年加试一门乡试作为恩科。

消息传来,整个临州府的读书人们都沸腾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