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 第63章

第63章(1/2)

目录

第63章

临州府到京城路途遥远, 就算是全力以赴的赶路,也耗费了足足半个月的功夫。

等举子们到了京城,整个人如同脱了一层皮, 脸上晒得黝黑, 看上去根本不像是斯文的读书人。

当然, 话虽如此, 比起旁的学子,白鹿书院的几位应考的考生却又好多了。

“你们有人拉肚子没有?”

见几人虽然疲惫, 但精力充沛, 精神头儿十足, 有熟悉的府学学子凑上来问。

都是东省人, 可这一路上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

这几位府学的考生经历了腹泻、水土不服、发烧等一些列意外, 算上去虽然出发比白鹿书院的人早, 可到京城却是同样的时间。

“没有。”

白鹿书院的人也纳闷。

等到回去之后,一复盘, 才晓得是哪里出了问题——由于离开之前, 被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喝生水。

就算路上需要在打生水来取用,也提前过滤,过滤完了之后,才煮开了喝。

虽然当时看起来有些麻烦, 可这在无形之中也减少了患病的风险。

更何况, 由于离开之前干粮准备得极为充足, 他们这一路上需要开火的次数屈指可数。

“多亏了颂哥儿的辣酱了。”

由于辣酱的存在,他们赶路只需要掰一些面饼用热水化开,再加上一勺辣酱调味就已经足够。

随着参加会试的学子们的到达, 本以为在路上受够了挫折,到了京城之后就能安心下来读书了。

可哪想到身体上状态的不同, 决定了考生们不同的行程。

白鹿书院的学子们在路上受到的磋磨不多,到了京城,短暂的休息之后,就铆足了劲头读书、参加书生之间的宴会,一时半会儿间,京城里似乎全都是他们的身影。

“这都是人,怎么差别这么大呢?”

一边酸着,有人一边打探其中的秘诀,辣酱的事儿本身就不是什么秘密,很快,许多考生们都知道了。

不少人偷偷来问有没有卖的。

“到时候进了考场,要自己煮食物,这东西才叫便捷呢。”

吃了一口辣酱拌的蔬菜,这位机灵的府学学子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抱歉,这是我们白鹿书院食堂里出品,我们自家人专供哈。”

明明是最简单的话语,旁人却在其中听到了一种毫不掩饰的得意。

在京城,白鹿书院的辣酱引起了一股小规模的浪潮,只是,身在临州的宁颂却对这一切全然不知。

他快忙疯了。

自从食堂招商大成功之后,徐师兄就摆烂,就学院里大多数事情交给了他。

“加油,能者多劳。”

包子铺几经改版,最后定下来了几款经典的馅料,宁颂原本刚从生意上忙完,就有收到了徐师兄的委托。

“……没门儿。”

宁颂才不是别人交给他什么,他就老实干的性格。更何况,干这些活计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他为什么要给自己揽麻烦上身。

“谁说没有好处?”

徐师兄早知道如何说服宁颂,闻言,只是列举一系列好处:藏书阁的书无限量供应;认识许多夫子,能随时请教;

最重要的是,获得院长关门弟子的身份。

“你难道不想做齐景瑜的师叔吗?”

白鹿书院的院长是齐景瑜的外祖父,若是宁颂答应了,岂不是能在辈分上压齐景瑜一头。

“那我不是闲得慌吗?”

成了齐景瑜的师叔,他过年还能给齐景瑜发红包。

“那你说,怎么样你才肯答应。”徐师兄是实在不想处理这一通杂事了,如今算是宁颂说什么,他都答应。

“我想与张夫子学《春秋》。”

《春秋》,是张夫子的本经,也是专业的研究项目。

这位张夫子性格内向,自从考中进士之后,就没有当官,回了白鹿书院做研究,平日里谁都不见。

徐师兄是因为经常给张夫子送饭,这才混熟的。

宁颂眼馋这位学术大佬很久了,据他了解,这位张夫子的水平应当排列在书院夫子中的第一位。

是白鹿书院里隐藏的“扫地僧”。

“……行。”

与张夫子请教和学习,这本身是自己的杀手锏,奈何现在也要分给宁颂,徐师兄咬牙道。

他没有宁颂那种处理庶务游刃有余的本事,学院里这么多事情,着实是影响到了他的学业进度。

虽说长期相处之后,他与宁颂确实建立起了很好的关系,可这不代表他不在意自己的策论被评价不如宁颂往事。

这是驱使他抛开一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的动机。

“我还有一个要求。”

大约是看穿了徐师兄的底线,宁颂得寸进尺道。

“……说。”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答应了徐师兄的请托,接下来的时间里,宁颂就逐步接触了书院里的杂事。

要说复杂,那的确是颇为心累,每一日发生的小事数不胜数,大到类似于采购、对外,小到课程的安排,书舍的安排,都需要徐师兄安排。

正是因为夫子们早知道了这事儿都是徐师兄负责,因此一遇到问题,下意识就来找他。

往往,这些问题的确是徐师兄想办法解决的,于是更加强了“有事找小徐”的刻板印象。

长此以往,徐师兄的时间就在处理这些杂七杂八的小事之中流逝。

宁颂走马上任之后,见到类似的情况,就先收集情况,订立章程。

徐师兄被折磨的经验,全都成了宁颂的处理一件事的宝贵经验。

“就算知道怎么做,他们也会找你的。”对于宁颂想要一劳永逸的想法,徐师兄打心里不赞同。

一些小事,未必是当事人不想处理,但比起询问“规程里安排是怎么做的”,最好的办法还是找来徐师兄这个大管家。

“反正小徐是肯定会处理的嘛。”

“所以你不想干了。”宁颂冷静地拆穿道。

既然这种模式无法长久维系,让徐师兄压力十足,那么就一定有改变的必要。

于是,一项一项的“问题处理指南”被制作了出来,交给了各位相关方。

这一改变一开始当然是不被接受的,许多人对于指南看也不看,遇到事情,就下意识“找小徐”。

得不到回应,就感觉受到了怠慢,许多人告到了院长那里去。

与此同时,徐师兄听了宁颂的要求,到处抱怨哭诉,恨不得让所有知道,自己干不下去是因为太忙太累耽误学习。

“……我就不该答应你。”

在外人面前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到了宁颂面前,徐师兄恨不得将宁颂的肩膀扶着摇一摇。

他现在的形象,还怎么出去做人?

或者是徐师兄愁眉苦脸的模样太过于惊悚,又或者是旁人反应的“事故”,的确可以靠着问题指南来解答,这一回合的交锋里,宁颂一方大获全胜。

然而这还是结束。

趁着拉扯出来的这点儿时间,宁颂拉了几个人,建了一个小小的学社。

“这是什么学社来着?”

书生们之间为了交流学业,不少人会选择加入一个学社,借以互相批改文章,提高自己的水平。

奈何,宁颂这个学社看似与学业交流的目的毫不相关。

“你马上就知道了。”

学社建好了,先拉了齐景瑜、徐师兄与藏书阁师兄加入,再起名为“白鹿书院服务社”。

“……服务社?”

“是呀。”宁颂丝毫不觉得自己这个名字起得烂,理直气壮道:“服务夫子与同窗们,不是服务社是什么?”

很快,夫子们就见识到了服务社的威力。

无论是什么问题,在实在无法用指南处理时,服务社的社员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

全程看着笑眯眯的,脾气很好,但能处理的他们帮忙处理,稍稍过分一点儿的需求,就会被温和而坚定地拒绝。

“抱歉,我们社长说了,这个不可以。”

夫子们恨,但因为之前自己一方理亏,因此只能忍气吞声,重新计较。

其他方面亦是。

有人看不惯这个多出来的、存在感极强的学社,想要辩论一番,就有人拉着他道:

“你也不看看这服务社里的都是什么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