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 第23章

第23章(1/2)

目录

第23章

凌恒。

晚上, 宁颂仔仔细细地从头到尾阅读了一番学霸大佬的笔记,心中的敬仰如同滔滔江水一般绵延不绝。

上辈子,宁颂亦在学校接触过学术大佬, 也发过一些论文。

在他看来, 这位凌状元的水平不输他曾经接触过的任何业界大牛。

更重要的是, 对方能将枯燥的四书五经分析得鞭辟入里, 清清楚楚。

足见功底。

当天晚上,宁颂挑灯夜读, 将凌恒的笔记抄了一小半。等到天亮的时候, 他才停下来休息眼睛。

不知不觉, 竟然熬了一夜。

但这一宿显然也是值得的, 在太阳初升时, 他终于抄完了整本笔记, 在刘大郎上工之前还给了他。

“颂哥儿,为何这么着急?”

刘大郎看到宁颂的眼底因为熬夜而生出了青黑色。

“这样贵重的东西, 早借早还心里踏实。”

刘大郎点点头:“我会送到齐公子手里的。”

随着笔记一同归还的, 还有宁颂写给齐景瑜的一封信——他如今已经找到了私塾,不必再麻烦齐景瑜。

与此同时,也是表达感谢的意思。

刘大郎珍重地拿起了信和笔记,赶着车走了。

得以见过大佬的笔记, 如同黑夜中的一盏灯, 宁颂虽然熬夜一宿, 可精神仍然是亢奋的。

他忍不住又将笔记从头到尾阅览了一遍。

用齐景瑜的话来说,考县试足够了——从笔记里,他得到的不止是知识, 更多的是角度,与学习方法。

这让他受益匪浅。

何况, 在抄写的过程中,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份所谓的“笔记”与其称之为“笔记”,更像是这位凌状元专门为师弟们写的科举入门参考。

可谓是用心良苦。

凌状元如此,白鹿书院的学风也可见一般。

想着想着,宁颂都有些羡慕齐景瑜了。

只是,无论再怎么羡慕,摆在眼前的问题仍然要处理——

正式入学之前,他得给自己一家人找房子。

西山村距离细柳村是邻村,两者距离不远——但这个“不远”,也是建立在坐车的前提下。

坐车半个时辰的距离,若是步行,起码要一个时辰。

一来一去,就得两个时辰。

这是宁颂无法承受的时间成本。

为了缩短通勤距离,在私塾附近租住一个小院,就成为了宁颂的当务之急。

他在邻村没有熟人,租房子并不容易,好在郑秀才人脉宽广,为他找了个牙人。

“书生郎为何要花这么多钱?你若是一个人住,一间房子足够了。”

这也是许多在私塾里读书的学生们的做法——

私塾里不提供住宿,若家里路程遥远,就租一间房住,等到休沐时再回一趟家。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

宁颂还有弟弟妹妹。

他不可能让宁木与宁淼两个人单独待在家里,无论去哪里,他得把人带在身边。

这座小院是四合院,客厅厢房等一应俱全,一侧小门之外就有水井,很符合宁颂的要求。

只是这小院儿的价格不便宜,一个月的租金二百文,一整年就要二两四钱银子。

加上租金和牙人的佣金,宁颂一共付了三两。

租好了房子还不是结束——这套小院儿里的前主人虽然留下了些家具,可若要住人,仍然需要购置一些家具。

为了这件事,宁颂又花了半个下午。

等到将院子收拾好,宁颂的小金库已经花了六分之一。

除了租房之外,新进了私塾,日日要见人,穿着也不能像往日那样随意。于是,宁颂又花了一两银子为自己做了几套上学穿的衣服。

除此之外,还有读书要用的纸和笔。

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不过是买了两刀纸,就花了五百文,宁颂颇为心疼。

此时此刻,他终于理解小学课文里为什么古代读书人会用树枝和沙子练字了——

纯属是练不起。

此时此刻,他已经在琢磨从哪里能弄一些废纸回来写写画画了。

一番购买活动之后,宁颂的小金库快速地降到还有十二两银子的程度。

这十二两中,他需要再预留出二两作为上学的束修,剩下十两银子,以备不时之需。

十两,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储蓄。

可对于宁颂来说,却是一个需要警戒的数字。

他还有弟弟妹妹要养。

小孩子的花销是不稳定的,有时候生一场病,就会耗费大量的钱财。

如果明年春天要考县试,到时候报名的费用、路费,还有请廪生作保的费用,全都是钱。

想到这里,宁颂忍不住又将自己手里的银子算了一遍。

在读书之前,他就已经知道这是一项费钱的差使——但知道与面对还是两回事。

怪不得在古代读书,是少数人能干的事情。

好在一番花销之后,西山村的房子已经达到了可以住进去的状态。

宁颂松了口气。

担心钱不够用是应当的事,但他有手有脚,还能再赚。开心的是他能够有读书的机会。

仿佛是为了应和他的好心态一样,在宁颂准备搬家的那一日,刘大郎终于想好了,要继续和宁颂做邻居。

“我娘不放心两个小朋友。”

随着刘大娘的年龄大了,刘大郎也不放心自己的亲娘自己一个人长时间待在家里。

想来想去,还是与宁颂一家人凑在一起更为合适。

“租金咱们一人一半。”刘大郎说道。

宁颂当然没有要刘大郎给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