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章(2/2)
萧景瑜心疼得厉害,将人抱进怀里,轻轻抚着她的背:“娘子辛苦了,我们只生一个便好,以后都不让你吃这种苦了。”
沈青栀刚要开口,又一波阵痛袭来,她受不住,趴在萧景瑜怀里一口咬在他的肩膀上,即便如此,她还是痛得泪流满面。
她这一口咬得用力,萧景瑜却生生忍了下来,只把人抱在怀里柔声安抚。
如此疼了半日,过了午时终于发动。
萧景瑜被稳婆赶出产房,站在产房窗外听着产房内沈青栀喊痛的声音,急得满头大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般不停焦灼地走来走去。
好在生产还算顺利,过了两刻钟,他终于听到屋里传来响亮的啼哭声。
他立即冲到门口,很快一个稳婆抱着收拾干净裹进襁褓的小小婴孩打开门给他看了一眼:“恭喜萧大人,沈大夫平安生下千金。”
萧景瑜却看都没看稳婆怀中的婴孩,只焦急问:“娘子如何了?”
稳婆笑道:“萧大人放心,沈大夫一切安好,等收拾好您就能进来看。”
萧景瑜心这才落下来,稳婆把孩子往前抱了抱:“萧大人,您不看看孩子?”
萧景瑜这才想起孩子,他低头看向稳婆怀里的婴孩,孩子可能是被自己亲爹忽视了不开心,此时又张嘴大哭起来。
明明聒噪得很,萧景瑜却觉得心都要化了。
他小心翼翼地从稳婆手中接过孩子,他以前抱过二郎和桐桐,知道如何抱孩子,但今日第一次抱自己的女儿,他竟有些无措,动作也僵硬得很。
曹蕙兰在一旁看得着急,生怕他把孩子抱得不舒服,连忙把孩子接了过来。
产房里收拾好,萧景瑜立即抱着孩子进去给沈青栀看。
沈青栀原本已累到脱力,此时看到相公抱着孩子进来立马强打起精神:“相公,快抱来给我看看。”
萧景瑜笑着将孩子放在她旁边,沈青栀凑过去看了一眼,脸上的笑意顿时僵住了:“怎么这么丑?”
孩子整张脸红彤彤的,眼睛只睁开一只看看,复又闭上这只眼睛,再睁开另一只眼睛看看,接着脑袋扭来扭去似是在找着什么。
萧景瑜好笑道:“孩子刚生下来都是这样的,等过几日长开些就好了。”
沈青栀听他这样说,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二人脑袋凑在一起眼巴巴盯着襁褓里的小不点看着,孩子突然哇一声哭起来,二人皆吓了一跳,沈青栀:“她怎么了?”
萧景瑜刚要开口,曹蕙兰提着食盒推门进来,好笑道:“还能怎么了,自然是饿了。”
说完进来将食盒放到桌上,先端出一碗汤递给萧景瑜:“栀栀现在没力气,你喂她喝。”
沈青栀也不矫情,曹蕙兰把她扶起来,她就着相公的手喝完一碗汤,觉得有了些力气,便红着脸道:“相公,你先出去。”
萧景瑜顿了顿,不想出去。媳妇和孩子都在这里,他为什么要出去?
曹蕙兰看他不明白,瞪他一眼,萧景瑜这才反应过来,耳尖微微红了,讪讪出去了。
既然孩子是饿了,那沈青栀也顾不得自己吃东西,红着脸让婆母教自己喂奶。
原本曹蕙兰心疼沈青栀想请个乳母,但沈青栀坚持亲自喂养,起码年前她不用去国子监和医馆的时候想亲自喂养。
家里多了个小家伙,一家人忙碌不少,却都高兴得不行。
翰林院那边贴心地给萧景瑜放了几日假,萧景瑜每日在家里伺候娘子和闺女,夜里一次次起来帮忙喂奶还要给孩子换尿布,虽累得黑眼圈都出来了,但仍乐此不疲。
沈青栀自己会诊脉,又有小九这个外挂,所以早早便知腹中是女娃,因此曹蕙兰给孩子准备的小衣裳小鞋子都是粉粉嫩嫩的,可爱得紧。
萧景瑜更是提前亲自买来木料做了摇篮,里面铺上粉嫩的小褥子,等孩子再大些便能用上。
孩子的大名由萧景瑜来取,小名自然交给沈青栀。沈青栀提前就想了好几个,却怎么也挑不出自己满意的。
这日夫妻二人又脑袋凑在一起逗娃时,沈青栀道:“相公,你看她脑袋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也圆圆的,干脆就叫小团子罢。”
萧景瑜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以,就叫小团子。”
如此,小团子便有了自己的小名。
*
国子监医学那边,年终考时,所有学生成绩都合格,诸位太医都松了一口气。
年底时,景文帝下召,立三皇子为太子,此次朝中无人再敢反对。
翻过年,过了元宵节,国子监复课,小团子已经三个多月学会翻身,沈青栀虽是不舍,但还是狠心准备给她断奶请乳母。
小团子哭得撕心裂肺不肯要乳母,最后沈青栀实在狠不下心,只得辛苦她婆母,每日带着小团子和她一起去国子监和医馆。
原本萧景瑜想让她先把医馆坐诊推掉,但沈青栀不愿意,做大夫最怕突然松懈,她怕自己久不坐诊,会把学到的医术都还给小九和两位老师了。
好在国子监只有她一个女博士,所以贴心地给她准备了单独的休息间,带着小团子去倒也方便。
如此,国子监迎来了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学生,只三个多月还在吃奶的小团子。
沈青栀的女学生们不用上课时最喜欢做的事,便是跑来沈青栀的休息间来逗小团子。
大家对这个白白嫩嫩又好看的小团子喜爱得紧,丝毫想不到,这个小团子以后会变成国子监里让女学生们抱手星星眼、男学生们闻风丧胆直呼惹不起的大姐大。
五月份田假时,医学开始招收第二批学生。
这一次招生比去年要顺利许多,许多平民家的女娃想要进国子监学习医术,若家里不算贫困的,父母都会想法让她们进学堂识字。
因此,京城里有女夫子开了个学堂,专门招收女娃,教她们认字开蒙,一时掀起一股女娃识字开蒙的热潮,这倒是意外之喜。
小团子一岁时,一家人准备了颇有仪式感的抓周仪式。
小团子已经会蹒跚走路,她穿着红色喜庆的衣裳,在诸多小玩意里没选玩具,而是径直走过去先抓起毛笔,又继续往前两步,另一只手一把抓起一棵药草。
大人们被逗乐了,小团子看着哈哈直笑的大人,也觉得自己很棒,她把毛笔和药草往腋下一夹,学着娘亲的样子给自己鼓掌,嘴里喊着:“棒!”
沈青栀乐得不行,她看着自家小团子,想起之前还在老家时与相公二人说过的玩笑话,如今看来当初还真没说错,她家小团子还真是聪明好看,嘴巴还讨人喜呢!
过了抓周仪式,沈青栀便狠心给小团子断了母乳,以后由乳母继续哺乳至两岁。
小团子虽万般不乐意,但她如今也是懂一点点事的小娃娃了,知道娘亲是打定主意了,所以她虽然生了好几天气不肯理娘亲,但过了几天还是原谅娘亲了。
*
萧景瑜在翰林院期间官职已晋升至六品,在翰林院满三年后,被调入京兆府任职。
这既是景文帝惜才,也是他不忍心让小夫妻二人两地分居,毕竟沈青栀还要继续在国子监做医学博士。
国子监医学开设满五年后,第一批学生通过考核顺利结业,被分配到京城附近几个州县新开设的官医。
官医设立初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与当地衙门协作不顺畅,衙门不愿担负开支,以及受到当地私人医馆的联合抵制等,甚至传扬力度不够导致许多偏远些的地方并不知朝廷开设了官医。
好在这些问题朝廷那边早已相好应对之策,不过一年时间,第一批开设的官医便正常运作起来,逐渐被百姓认可。
官医接诊的对象大都是看不起病的贫民人家,而医馆接诊的对象则多为小富及以上人家,所以官医与医馆并不矛盾对立。
官医要购进药材,医馆绝大部分收入都是通过售卖药材获得,官医低价从医馆的渠道购入药材,医馆也能从中得利。
而且官医的大夫都是太医亲自培养的,医术比医馆大部分大夫要强上一些,而官医的大夫赴任前便被要求对于医术不得藏私,所以偶有医馆的大夫或郎中来请教,总能满意而归。
久而久之,官医和医馆的关系由最初的对立变成互利。
官医这边看病虽便宜,但除了下户,其他人来看诊也会收费,所以官医本身便能负担自身大部分运转开支,其余的,出去朝廷拨款,当地衙门需要负担的并不多。
衙门负担少部分钱,但得利却显而易见,病死率明显降低,降低疫病风险,人口数增多,这也算一项政绩。
所以,地方衙门也渐渐接受了官医的存在。
既然官学开设医学可行,景文帝跃跃欲试,想要在更多地方推广。不需要每个州的官学都开设,暂且每个路仅选在府城的府学开设医学即可。
此事仅靠地方衙门自然不行,需要朝廷派熟悉章程的人前去监督,沈青栀得知后,主动给自己和萧景瑜报了名。
他们来京已八年,她早就想出去看看,不过夫妻二人一直被公务缠身没机会罢了。
她一直惦记着北溪村那边,也没忘记当初在沂州城义诊时见到的流民和下户贫民。当初她就想,等她学成医术、他相公入仕后,她相公外放为官,她为人看诊,夫妻二人携手造福一方。
如今朝廷开设医学和官医,大有在整个大景推开之势,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她不想错过机会。
萧景瑜不能回乡任职,那他们便去其他地方。只要她把这次的差事干好,便能促使官医在大景各地落地生根,青山县迟早会有官医,北溪村的乡亲们也能受益。
所以她见到景文帝和皇后,认真道:“陛下,娘娘,在地方官学开设医学和官医,最重要的是要得到衙门的支持。若我和萧大人合作,他定会支持配合我,此事便能事半功倍。”
景文帝虽知这是她找的借口,但也明白她说的确有道理,所以景文帝沉吟半晌还是同意了。
八月底时,萧景瑜调任从四品许州知府的调令下来。紧接着沈青栀升任国子监从七品博士,以国子监博士身份赴许州府学,协助府学开设医学并主持医学事务的调令也下来了。
巧的是,陆承睿去年终于吊尾考中进士,如今正带着妻儿在许州
调令下来那日,小九再次隐身,沈青栀唤了它好几次都未得到回应。
如此几次之后,她突然想起来,每次系统要升级时,小九都会如这般销声匿迹。她心中一喜,小九要升级了?
系统上次升级还是在北溪村时,过去已有九年,这几年她又一直忙着国子监医学的事,竟忘记了系统升级这回事。
她满心期待地等着,这次小九升级耗时足足两天,沈青栀都有些担心时,小九终于冒泡了。
【系统已成功升级,恭喜宿主达成中级医学成就,进入高级医学阶段。】
沈青栀高兴问:“那系统以后还会继续升级吗?”
【学海无涯,宿主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还望宿主再接再厉。】
沈青栀:……好罢,还是那个高冷的小九。
她想了想又问:“那以后,你会离开吗?”
小九顿了顿:【学海无涯,宿主能保证在有生之年把所有中医学知识全部学会掌握吗?】
虽然小九没有实体,但沈青栀还是感受到了,它若是有眼睛,此刻两个眼珠子定是已经翻到天上去了。
不过她也很高兴就是了,小九的意思很明显,她有生之年,小九不会离开。
事后她也猜到,系统此次升级的契机应是她成功推动医学和官医开设。
所以当初系统并没有明确升级要求,因为并没有统一标准,系统级别越高升级难度越大,除了收录知识、提高自身医术外,或许还要做成某件事,成功推动所处时代中医学发展才可以。
系统后续升级难度会更大,但沈青栀并不怕,她有的是时间,也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只为系统升级,更为自己的初心。
*
二郎如今正在国子学读书,桐桐和妞妞去年从国子监医学结业,被分派到京城附近的县官医,所以曹蕙兰要留守京城,照看几个孩子。
九月初,沈青栀一家三口收拾好行礼,带着萧四郎一家和几个丫鬟婆子小厮,一路往东行进,远赴许州。
即将满六岁的小团子第一次出远门兴奋得很,一路上不时掀开马车帘子,看到外面的一切都觉得新奇。
“娘亲,爹爹,我们要去哪里?”
“去一个很远的地方,爹爹去做官,娘亲做先生,那里还能见到陆叔叔和陆婶婶。”
小团子眼睛一亮:“那是不是也能见到小哭包弟弟?”
沈青栀笑了笑:“对。”
小团子口中的“小哭包”弟弟,正是陆承睿的儿子。
说来也是奇怪,陆承睿那么个大大咧咧没脸没皮的人,生的儿子居然是个软萌可爱的小包子。
小包子比小团子小一岁,在京城时最爱缠着小团子玩,偏偏小团子大大咧咧时不时就把人给惹哭,因此,小团子便赏了小包子一个外号,小哭包。
小团子和小哭包已经一年没见,友谊的线线却还没断。
小团子从马车座底下拖出自己的小箱子,扒拉着里面的宝贝,准备挑出一个送给小哭包。
沈青栀坐在马车里,看着蹲在地上一边扒拉玩具一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地小团子,没注意到,一旁同样满目柔情看着她的相公。
她看着小团子,他看着她。
须臾后,萧景瑜的手复上沈青栀的,夫妻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今日,他们一起远赴许州;来日,他们一起并肩战斗。
再过许多年,他们一起看遍大好河山,携手归隐田园。
他(她)身在处,便是吾乡。
此生永不分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