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2/2)
他也一直习惯把糖留给别人。
糖在他的人生里是未送出去的遗憾,这份遗憾又太沉重。
后来,他总是在兜里揣一把糖,送给和她一样大的女孩,似乎只有这么做,才能填补心里的空洞。
沈灼的掌心躺着蒋诵送他的糖,另一只手伸进衣兜,拿出一块粉色包装的。
他也是在同一天,在女主人的谦让下,偷偷拿了一颗。
他把粉色的糖递给她。
“我们一人一块。”
“好。”
蒋诵小心翼翼地接过,笨拙地撕开包装,里面是一颗水蜜桃味的流心软糖,她撚起,慢慢放在嘴里。
软糖外表裹着一层白色颗粒,触到舌尖的瞬间炸开甜意,她细细体会这浓郁的味道,忽然露出笑容。
“好甜啊!”
***
日子飞快。
找的补课老师住在学校附近,蒋诵提前开启早出晚归的学习生活。
六月初,高考,马路被限制出行。大批的家长等在校门口,场面相当壮观,一片绿的红的惹眼旗袍。
她背着书包,艰难穿过人群,看到等候区有免费供应的瓶装水和小面包,想了一下,走过去。
“请问,我可以拿两包吗?”
水在遮阳伞下壮观地摞了三层,穿着短袖的中年男人看都没看她,大方地甩手:“随便拿。”
蒋诵拿了一瓶水,两袋小面包,放进书包里。
现在,没有人比她更懂什么叫贫穷,也深刻体会到这样的处境能迅速改变一个人。
补课费用昂贵,还要维持日常生活,处处捉襟见肘,她却越来越平静,且很快适应这种生活。
每隔三天就要去早市一趟,买一些农家自己种的蔬菜和顶饿的主食,一块钱的馒头,嘴甜磨一磨老板,买五个能送一个。
她也留意街边发的广告,领活动赠送的生活用品,也会赶在超市关门的前半个小时,买打几折的促销品。
她还曾连续三天,和老奶奶们一起排长队,参加店铺开业赠送土鸡蛋的活动。
租的房子不能开火,只有一个电煮锅,她学会用最简单的厨具做任何想吃的东西。
高考结束,盛夏来袭。
北方的夏天不是很热,高三提前开课。
蒋诵各方面都适应得很好,学习也努力。在天气变热开启路边摊经济时,沈灼买了个二手烤炉,在夜市支了个烧烤摊。
就是忙,从下午四点一直到凌晨四点。
他收摊后,五点多到家,蒋诵六点走,两个人在夹缝时间匆忙地吃早餐,有时是沈灼带回来的,有时是煮的青菜挂面。
吃完,他去睡觉,她去学校。
高三的生活她已经经历过一次,这次得来不易的机会,她比别人更迫切地把握,每天都第一个到班里。
沈灼不用她帮忙,希望她尽可能地多睡,两人虽住在一个房子里,却很少碰面。蒋诵回去的时候,他已经走了,锅里留着给她的夜宵。
她也免不了做对比,想到上一个高三时饥饿的深夜,时不时被甩脸色,或者话里话外的哭穷,抱怨学校怎么总收费。
蒋诵有些紧张。
昨天,班主任说要交一千二百块,里面包含了午餐费和各科试卷大练习。
今早上课前,老师说班里还有七个人没交,希望尽快。
她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是这七人之中的一个。
晚自习结束后,她走了相反的路,去沈灼摆摊的夜市。
一路上都在想怎么开口,越想越觉得亏欠太多,那四十万像一座山,荒谬地砸进她单薄的人生里。
她有时会觉得喘不过气,就算他明确表示已经是一家人,她还是很难代入妹妹的角色,也不知道怎么理所当然地接受他的好。
她只能拘谨着自己,买了一个小本一一记下,想等以后赚钱了,悉数还给他。
夜市充斥着吵闹声和浓郁的香味,她背着书包,离很远就看到沈灼的小吃摊,食客不少,烤炉前排着队,他低头忙着,没注意她来了。
他头发长了,没时间理,也因为生活不规律,熬夜,脸色有些差,猛地一看,还有些颓废诗人的气质。
外形这方面,蒋诵也不遑多让。
头发扎成马尾,露出大光明的额头,还是瘦,身上挂着灰突突的校服,扔人堆里直接找不到。
她站在队伍最后,看着周围的俊男美女,他们光鲜亮丽,肆无忌惮地大声谈笑,生活里似乎不存在困苦这种晦气的东西。
她并紧鞋子,把自己缩进人群里。
终于排到,她小声说:“忙…忙吧?”
沈灼听到熟悉的声音,擡头看了女孩一眼,哎呦一声,眼里露出惊喜:“你怎么来了?”
也不管她的回答,从最边上拿了一串烤好的鸡翅,放在炉火上热了热,递给她,“吃完回家,这边太乱了。”
蒋诵捏着温热的铁签,挪到旁边不碍事的角落,低头咬了一口。
好吃,比学校食堂的好吃一百倍。
她细嚼慢咽,话在心里倒了三遍,总算鼓起勇气。
“哥…我班老师说,要交一千二。”
说完,心马上提到嗓子眼,像等候发落的罪犯。
沈灼手里忙活着,有些奇怪:“我昨天就交了。”
蒋诵瞪大眼睛:“啊?”
他把烤好的一把串递出去,收回几张现金,直接越过烤炉,熟练地塞进她校服兜里。
“我在家长群里呢,看到老师通知就转账了。”
蒋诵愣了几秒,无措地把钱从兜里掏出来还给他。
“我不要。”
他啧了一声,又送回她兜里,口气很硬:“给你的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