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想我(1/2)
昌平二年快要过完了, 年节将近,陈国却并不昌平。
交战的双方在边境对峙。靖国作为第三方,虽然已经与陈国秘密通信表态支援, 但至今还按兵不动。
承诺只是一纸空谈, 实利才是他们真正在意的。
他们在等待破局之时, 出兵相助占了上风的一方,加入赢家阵营。
但果然如徐嘉式所承诺, 边境的战火没有烧到江州,燕绥可以安心返程。
几个月前,燕绥离开京城时,除了侍卫, 只带着双顺和裴良方。此番回程, 多了堂兄长姐侄子孩儿,返京之路并不寂寥, 但老王爷长眠江州,和裴良方或许也不会再见了。
人生总有遗憾,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临行前,燕纪突然也说暂时不回京城了。
怎么都要走了?
燕绥心中低沉,孤家寡人的落寞感油然而生, 诚恳挽留:“兄长, 朕并非过河拆桥之人,栩儿占了郑王世子的名分,朕会倾尽所能补偿兄长。”
燕纪摇头:“陛下, 我明白你的心意。但京城的高床软枕我睡不下, 荣华富贵于我而言也是枷锁。老王爷是因我而死的, 我想忏悔赎罪。陛下, 让我去边境和徐嘉式一同御敌吧, 虽然只有一只胳膊,但身残志不残,我还不是个废人。若能立下尺寸战功,册立栩儿为储君也就更加名正言顺。”
燕绥赧然:“是高宗造孽,留下的祸患,朕却安居后方,让受害者们去卖命。兄长为朕考虑至此,朕受之有愧。”
“陛下不必愧疚。我去战场,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废人,若说真是为了谁……”燕纪郑重地看着燕绥,“皇后生前待我很好。其实我父亲当年虽心有不甘,但愿意臣服于太子燕绪,只是后来发现了徐敏的存在……陛下,你的相貌品性酷似先皇后,郑王一脉会永远忠诚于你。”
前尘往事在简略的言语间显得似是而非,燕绥来不及深刻体会,燕纪便告辞,身着戎装奔赴前线。
在城楼送别了燕纪,燕绥一转身便看见阿术双眼泛红紧抿着唇。
燕绥叹息一声,将孩子揽进怀里:“想哭就哭出来吧。”
孩子在怀里颤抖,良久才发出声音:“他们都不要我了。我不要学医了,我要继续偷东西,反正我也没有家,没有家人,谁也别想管我!”
“再生气也不能说这种话。”燕绥轻抚孩子红润的小脸,“虽然你师父走了,但他留下的信件里写了这半年你要练习的功课,不许你偷懒。至于你父亲……”
燕绥目光越过城墙,眺望远方:“他是真正的君子,志向品格高洁,你要学他。他们没有不要你,只是有必须要亲自去做的事。你有家人的。等册立栩儿为储君,朕会再封你为郑王世子,你便不仅有父亲,还有皇叔了,我们是一家人。”
“我才不稀罕。”阿术手背抹泪,擡起头望着燕绥,哽咽着问,“师父能保护好自己吗?父亲真的会回来吗?打仗是会死人的……”
“会回来的。”燕绥目光坚定,“正义之战必胜。朕的家人与爱人,朋友与亲眷,都会回来的。”
——
抵达京城的当日便是孩子们满月,吴王在皇宫中早准备好了家宴,既是为两个孩子庆祝,也是为陛下接风洗尘。
前线战事紧张,宫中用度缩减大半,宴会比起往常也简朴许多,吴王叹息,燕绥道:“待明年孩子们周岁,再大办也不迟。”
宴会上众人都知晓这两个孩子真实身份,看得出皇帝因为另一位父亲不在所以兴致缺缺。
吴王道:“只是如此,恐怕外界更要猜疑陛下与郑王不睦。”
燕绥淡淡一笑:“如此,靖国更可以放心了。”
“陛下说的是。”
吴王自己有好几个孙子孙女,甚至马上就要当曾祖父,喝过的满月酒也不少,但看见燕绥的两个孩子还是老泪纵横:“多好的孩子,来得不易,不易啊!”
是啊,经过多少惊险坎坷才有了这两个稚嫩的婴孩。他们在襁褓中酣睡,丝毫察觉不到世界的凶险。因为他们的安宁,牺牲和痛苦不再悲哀,有了慷慨的价值。
燕绥举杯:“第一杯酒,朕要敬老王爷在天之灵。若不是他舍命相护,这两个孩子不会平安降世。”
杯酒酹先人,甘醇洒厚土。
吴王擡袖拭泪,徐敏更是泪眼婆娑。
“第二杯酒,敬在眼前在边疆所有释怀仇恨之人,若不是你们以善止恶,天下将永无宁日!”
燕绥举杯敬酒,分明不善饮酒,但仰头一饮而尽,酒液洒在眼角,辛辣的液体刺激得眼尾通红。
燕植坐在燕绥身旁,扯着袖子劝道:“皇叔,够了,你醉了。”
“第三杯。”燕绥又自斟一杯,和燕植碰杯,“朕要敬你们这些孩子。”
“敬我们?”燕植愕然看着燕绥,“皇叔,你真的醉了,回去休息吧。”
“朕是有些醉了,但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燕绥双眼迷蒙却又带着光芒,“燕家数代子孙不兴,但现在有这么多孩子,净芸,阿术,阿菟,拾忆和翩翩,你们都是好孩子,是燕家的希望,是陈国的将来!你们要好好长大,长成顶天立地无愧百姓之人!朕敬你们!”
燕植亦激动得热泪盈眶,举杯要饮,被燕绥压下酒杯:“净芸,你还是个孩子,在皇叔面前永远是个孩子,用些果汁就好。”
三杯酒后,燕绥真是醉了,但他没有回潜用殿歇息,而是乘夜去了太庙。
——他答应了要让老王爷夫妇团聚,不能食言,此事要尽快办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