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285集:医工的义诊

第1285集:医工的义诊(2/2)

目录

临近正午,太阳越发毒辣,义诊点的人却丝毫未减。素问刚帮一个孩童看完积食,就听到帐篷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她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由孙子搀扶着,一步步挪过来,每走一步都伴随着剧烈的咳嗽,脸色苍白得吓人。

“快,扶老人家坐下!”素问连忙迎上去,让老人坐在阴凉处的竹椅上。她伸出手指,轻轻搭在老人的手腕上,片刻后,眉头微蹙:“老人家,你这咳嗽是风寒入肺,已有半月之久,再拖下去怕是要引发肺疾。”老人喘着气,断断续续地说:“大夫,我这身子骨不争气,咳了快一个月了,吃药也不管用,本想忍忍,可实在熬不住了。”

素问转头对身旁的酒泉医工说:“快去取一碗刚熬好的防风水,再拿几片防风片来。”医工很快取来,素问将防风片递给老人:“您先含一片在嘴里,能缓解咳嗽,再慢慢喝了这碗防风水。”老人依言照做,防风片含在口中,带着淡淡的药香,咳嗽果然缓和了些,他接过碗,小口小口地饮下防风水。

约莫半柱香的时间,老人的咳嗽明显减轻,脸色也红润了些许。他握着素问的手,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大夫,不咳了!真的不咳了!你真是活神仙啊!”素问笑着安抚道:“老人家,您这病是风寒所致,酒泉的防风最是对症。我再给您开个方子,用防风、杏仁、紫苏叶煎水,每日一剂,连喝五日,就能痊愈。”她一边写方子,一边叮嘱:“煎药时,先把药材用冷水泡半个时辰,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一盏茶的时间就行。平日里注意保暖,别再受风寒了。”

老人的孙子接过方子,又领到两本手册,对着素问和医工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各位大夫,要是没有你们,我爷爷这病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以前生病要跑几十里路去求医,现在庆典上就能看,还能学防病的法子,真是太好了!”

这一幕被周围的村民看在眼里,大家对义诊点的信任又深了几分。有人回家取来自家种的瓜果,非要塞给医工们;有人主动帮忙维持秩序,让问诊的队伍更整齐;还有些年轻力壮的村民,看到医工们忙得顾不上吃饭,便跑去市集买了馒头和咸菜,送到帐篷里。

午后,秋风吹过,带着药香和麦香,让人神清气爽。素问站在帐篷前,看着眼前忙碌而温馨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楚地的艾草堆得像小山,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桂林的青蒿煮水香气清苦,却透着安心;酒泉的防风水冒着热气,温暖着每一个受风寒的村民。医工们来自不同的郡县,说着不同的口音,却为了同一个目标——守护百姓健康,齐心协力,默契配合。

夕阳西下时,义诊点的人流渐渐减少。素问和医工们开始清点成果:一整天下来,共接诊村民五百余人次,其中内科杂症两百余例,风寒咳嗽一百五十余例,瘴气预防咨询一百余例,发放《四时防疫手册》和《瘴气防治手册》共计一千两百余本。老周揉了揉酸痛的肩膀,笑着说:“没想到一天能看这么多人,虽然累,但心里踏实。”阿桂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不少村民都学会了青蒿煮水的法子,以后桂林的青蒿说不定能在楚地种活,到时候防瘴气就更方便了。”石风也感慨道:“今天熬了五十斤防风,全部分给村民了,能帮到大家,再累也值。”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咸阳来的官员骑着马,来到义诊点前。他看着眼前的景象,又翻看了医工们记录的问诊台账,满意地点点头:“素问姑娘,各位医工,陛下听闻你们在庆典上设义诊,惠及百姓,特意让我前来查看。如今看来,‘全国医工协作惠民’模式成效显着啊!”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递给素问:“陛下已下旨,将此模式在全国推广,各郡医工定期交流,共享药材与医术,让大秦的百姓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据统计,此次义诊后,大秦基层医疗服务覆盖面已扩展三成!”

素问和医工们闻言,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夜风渐起,吹动着帐篷前的红绸,药香在空气中久久不散。阿桂添了些柴火,陶锅里的青蒿水再次沸腾,清苦的香气与酒泉防风水的醇厚交织,融入楚地的秋夜。村民们散去时,脚步轻快,手中的手册被紧紧攥在怀里,那是健康的希望,也是跨郡协作的见证。

庆典的喧闹还在继续,农耕展台的麦种透着丰收的喜悦,织锦长卷展现着丝路的繁华,而义诊点的药香,却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百姓的健康之路。素问望着天边的繁星,心中暗暗期许:来年的庆典,定要让这药香飘得更远,让更多的百姓受益,让大秦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充满安康与希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