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50集:功成暂别,医者仁心

第1050集:功成暂别,医者仁心(1/2)

目录

药香漫赵地

暮色浸红邯郸城的西角楼时,素问正对着案上的药材账册蹙眉。泛黄的麻纸被指尖摩挲出毛边,上面“续骨草:存三日量”“止血藤:仅够一日调配”的字迹刺得人眼慌。窗外传来医署学徒小豆子的惊呼,她抬眼望去,只见老药工李伯佝偻着背,将最后一小捆沾着泥点的止血藤搁在药架最底层,枯瘦的手在空荡的架前悬了悬,终是叹着气退了回来。

“姑娘,山那边送药的猎户说,这几日漫山遍野找遍了,续骨草只寻到这点。”李伯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再往深里走是军营的警戒区,他们不敢去了。”

素问起身走到药架前,指尖拂过那些干瘪的药草。入赵地三月,她从长安医署调任而来,原以为靠着太行山脉的药材储备,总能应付军中伤病与城中药患,却未想一场连月的战事让外伤药材消耗剧增,山民过度采挖早已让常用药材濒临枯竭。就在此时,脑海中沉寂多日的系统突然弹出提示:【警告:止血藤、续骨草等五种常用药材野生种群骤减,持续采挖将致区域性枯竭。】

这行淡蓝色的字迹如警钟在耳边炸响。素问望着窗外医署后那片闲置的荒坡,忽然有了主意。“李伯,明日起,咱们先停收野生止血藤和续骨草。”她语气坚定,“那片荒坡,我想开垦成药田。”

李伯愣在原地,浑浊的眼睛里满是不解:“姑娘,那地儿乱石多,从来没种过药。再说,药材都是天生天养的,人工能种活?”

“不试试怎么知道。”素问转身回案前取了纸笔,飞快画下药田规划图,“太行山地气养药,这坡地向阳,排水也好,正好适合这两种药草生长。”她记得系统资料库中关于药草种植的记载,止血藤喜温暖湿润,续骨草耐旱怕涝,选对地块便是成功的一半。

次日天未亮,素问带着小豆子和两个学徒扛着锄头去翻地。荒坡上的碎石子磨得手掌生疼,晨露打湿了衣摆,直到日头升到头顶,才勉强开出半分平整的土地。李伯揣着旱烟袋在一旁蹲了半晌,终究还是忍不住走过来,夺过小豆子手里的锄头:“你们这些娃娃没干过农活,别把地给糟践了。”

老药工种了一辈子庄稼,翻地、碎土颇有章法,不多时便将荒坡整理得有模有样。素问趁机教学徒们辨识土壤:“你们看,这种黑褐色的土,攥在手里能成团,松开轻轻一揉就散,就是种药的好土。”她一边说一边示范,将筛选好的种子均匀撒在垄沟里,“止血藤要浅播,续骨草得盖三分厚的土,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株距留两指宽才好。”

李伯蹲在田埂上,看着素问纤细的手指沾染泥土,却动作娴熟地摆弄着种子,烟袋杆在地上磕了磕:“姑娘倒像是庄稼人出身。”

“在长安医署时,跟着老医官种过些药草。”素问擦了擦额头的汗,“种药和行医一样,都得讲章法。”她想起系统里“选向阳地、勤除草、忌连作”的种植要诀,特意在田边插了木牌,将要点写在上面,“这三条是种药的根本,记牢了,比什么都强。”

接下来的日子,药田成了医署众人最牵挂的地方。天刚蒙蒙亮,学徒们就提着水桶去浇水,正午日头烈时,又赶紧搭起遮阳棚。李伯每日必去田埂上转几圈,发现杂草就随手拔除,嘴里还念叨着:“这些草精贼,抢起养分比谁都快。”

小豆子性子急,见续骨草出苗慢,便想多浇水,被素问及时拦住:“续骨草的根怕涝,水多了会烂根。”她拨开土壤,指着刚冒头的嫩芽,“你看,这芽尖是绿的,就是活了,耐心等就行。”

一场春雨过后,药田里的幼苗齐刷刷地冒了出来,嫩绿的叶片上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李伯蹲在田埂上,伸手轻轻碰了碰止血藤的卷须,那细弱的藤蔓仿佛有了灵性,微微蜷曲了一下。他望着满眼的新绿,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水光:“以前靠天吃饭,山里有药就收,没药就愁,现在咱们自己种药,心里踏实。”

素问望着老人动容的模样,指尖划过系统面板上跳动的绿色数据:【止血藤长势良好,预计两个月后可采收】。她知道,这方药田不仅能解决药材短缺的问题,更在赵地种下了一份安稳。

随着药草日渐繁茂,医署的药材储备也渐渐丰实起来。素问又在药田边开辟了新的地块,试种了蒲公英、马齿苋等易得的草药,还教学徒们制作堆肥:“把枯枝败叶和牲畜粪便堆在一起发酵,就是最好的肥料,比买的石灰、草木灰管用多了。”

李伯把素问的话都记在心里,还特意编了口诀教给大家:“向阳地,土要松,勤除草,肥要足,忌连作,药才丰。”小豆子学得最快,不仅把药田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准确判断药材的采收时机:“姑娘,你看这止血藤的茎蔓已经木质化了,是不是可以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