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48集:医官传习,薪火相传

第1048集:医官传习,薪火相传(1/2)

目录

药田春深,医脉绵长

邯郸城的春日总带着些料峭寒意,医署后院那片荒了半载的空地更是萧索,断砖碎瓦间杂着枯黄的野草,风一吹便卷起细碎的尘土。素问蹲下身,指尖抚过干裂的泥土,耳畔又响起昨夜系统冰冷的提示音:“警告:止血藤、续骨草等六种常用药材野生种群因过度采挖,预计半年内局部枯竭。”

她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目光扫过医署药柜——最下层的止血藤已只剩寥寥数根,根须干枯,药效大不如前。前几日城西周家村的山民来送药,张伯那张沟壑纵横的脸满是愁容:“苏医官,山里的药是越来越难挖了,再往深走就是狼窝,实在不敢去啊。”

“这地,得开出来种药。”素问转头对身后的学徒们说。几个半大的少年面面相觑,最小的柱子挠着头:“苏医官,咱都是拿针抓药的,哪会种地啊?”

正说着,一个佝偻的身影扛着锄头从角门走进来,是医署里最年长的李伯。他早年曾是乡间郎中,后来才进了城,手上既有诊脉的老茧,也有握锄的厚趼。“我来搭把手。”李伯把锄头往地上一拄,浑浊的眼睛亮了些,“当年在乡下,我家后院就种过薄荷紫苏,兴许能帮上忙。”

开田的日子是从惊蛰后开始的。素问带着四个学徒,加上李伯,五个人每天天不亮就开工。系统适时弹出了药材种植指南,她对照着上面的条目,手把手教学徒们翻地:“止血藤喜阳,根系要扎得深,土得翻到两尺以上;续骨草怕涝,得留出浅沟排水。”

柱子挥着小锄头,没几下就气喘吁吁:“苏医官,这比背《伤寒杂病论》还累。”

素问直起身,擦了擦额角的汗:“背得出医书,救不了无药的病人。咱们手上的锄头,和针囊里的银针一样金贵。”她指着刚翻好的地块,“选地先看日照,这南边的坡地每天能晒足六个时辰,正好种止血藤;北边阴凉些,留给续骨草。记住,选向阳地、勤除草、忌连作,这是种药的根本。”

李伯蹲在田埂上,看着素问把浸泡好的种子均匀撒进土里,手指轻轻覆上薄土,动作比给病人施针还轻柔。等第一批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时,他特意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田边,眯着眼看了半晌,忽然叹道:“以前靠天吃饭,山里有药就有底气,没药就只能瞪眼。现在咱们自己种药,看着这苗一天天长,心里是真踏实。”

药田的长势比预想中好。素问按照系统提示,在幼苗长到三寸高时进行间苗,去除弱株;发现蚜虫时,不用硫磺这类伤药的法子,而是让学徒们收集艾草煮水喷洒。李伯常把自己泡的草木灰水带来,说是能壮根,素问试过一次,系统显示药材活性果然有所提升,便让大家都学着用。

五月的邯郸进入雨季,连下了三天大雨。素问夜里披着蓑衣去药田查看,发现北边的续骨草地块有些积水。她正弯腰挖沟排水,李伯举着灯笼也赶来了,手里还拿着几块木板:“我就怕淹了苗,特意把家里的木板拿来挡挡水。”两人踩着泥泞忙活了大半宿,总算保住了整片药田。

雨后初晴的清晨,阳光透过叶片上的水珠折射出细碎的光。学徒们惊喜地发现,止血藤已经开始抽蔓,续骨草的叶片也愈发肥厚。素问摘下一片续骨草叶子,系统立刻显示:“续骨草,生长期92天,药效成分含量87%,优于野生药材。”她嘴角终于露出了连日来最舒展的笑容。

三个月后,药田迎来了第一次收获。止血藤的藤蔓顺着架杆爬得满满当当,割下来时还带着清新的草木香;续骨草一丛丛长得扎实,根部饱满。学徒们围着晾晒药材的竹匾,柱子数着晒干的止血藤,兴奋地喊:“苏医官,这些至少够咱们用三个月!”

恰好这天,军营的医官来取药,看到院中的晾晒场,惊讶得直搓手:“苏医官,这下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前阵子山民送不来药,军营里的止血药都快断供了。”他清点过后,更是喜出望外,“这些药材足能支撑半个军营,以后再也不用眼巴巴等着山民送药了。”

李伯站在一旁,看着打包好的药材被抬走,又看了看新播下的第二茬种子,转头对素问说:“苏医官,你这法子真是救急啊。只是我这身子骨越来越差,以后怕是帮不上太多忙了。”

素问心里一动。这些日子她早察觉李伯时常咳嗽,脚步也慢了许多。医署里的学徒虽勤勉,但各县的基层医官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连基本的药材辨识都成问题,更别说种药、制药了。系统此时又弹出提示:“建议建立医术交流机制,整合民间智慧与专业医理,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李伯,我倒有个想法。”素问扶着他在田埂上坐下,“咱们成立一个‘医官传习所’,每月召集各县的医官来邯郸交流。您经验丰富,由您牵头再合适不过,平日里就在这里指导大家,不用再干重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