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集:瘟疫预警,临危不乱(1/2)
药田春深
暮春的雨丝斜斜织着,将州府医署后院的青石板润得发亮。素问放下手中的《本草图经》,指尖还残留着书页间干燥的药香,耳边却突兀响起一道冰冷的机械提示音:“警告:止血藤、续骨草等十种常用药材野生种群因过度采挖,已达枯竭临界值,预计半年内供应中断。”
这声音只有她能听见。三年前她意外绑定“本草守护系统”,从一个普通药童一跃成为医署最年轻的坐馆医师,靠的正是系统对药材药性的精准解析和采收预警。可这一次,预警的严重程度远超以往。
素问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墙外连绵的青山。往年这个时节,山民们早该背着竹篓送来新采的药材,可今日医署的药材架已显空旷,止血藤的位置更是空了大半。前几日戍边军营送来急信,说将士们训练受伤,急需止血续骨的药材,她只能勉强凑够三成,心里一直悬着。
“素问医师,李伯送药来了!”学徒阿竹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素问快步迎出去,只见老药农李伯背着半篓药材,佝偻着腰站在廊下,裤脚沾满泥点。他将竹篓往地上一放,重重叹了口气:“姑娘,对不住了,这已是山里能找到的全部。往年一挖就是一大捆的止血藤,如今翻遍几座山,只采到这么几根细的。”
素问蹲下身,看着篓里稀疏的药材,大多是刚冒头的幼苗,根须还带着新土。她指尖划过一株细弱的止血藤,系统再次弹出提示:“野生止血藤幼苗采挖率达83%,成年植株不足百株,再生周期需三年以上。”
“李伯,以后山里的幼苗别再采了。”素问轻声说,“再这么挖下去,过不了半年,咱们就真的无药可用了。”
李伯浑浊的眼睛里泛起苦涩:“姑娘,我们也没法子啊。一家老小指着采药换米,不挖,肚子都填不饱。”
这话像块石头压在素问心头。她送走唉声叹气的李伯,转身对围过来的三个学徒说:“跟我来后院。”
医署后院原本是片荒地,只堆着些废弃的药罐和枯木。素问指着那片约莫半亩的空地:“从今日起,咱们把这里开垦出来种药。”
阿竹瞪大了眼睛:“医师,药材不是都长在山里吗?咱们自己种,能活吗?”
“为何不能?”素问拿起墙角的锄头,“《农政全书》里早有药草种植记载,只是从前咱们依赖山采,忘了自己动手。”她想起系统资料库中的种植指南,心中有了底,“止血藤喜阳耐旱,续骨草忌涝喜肥,这片地向阳通风,正合适。”
三个学徒虽有疑虑,还是跟着动起手来。阿竹力气大,负责刨除枯木乱石;文静的阿芷整理杂草;最年长的阿砚则去库房找来农具。素问亲自丈量土地,按照系统提示划分出地块,哪块种止血藤,哪块种续骨草,哪块留作育苗,都规划得清清楚楚。
正午的日头渐渐烈了起来,几人额头上满是汗珠。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李伯背着空篓折返回来,看到他们在开荒,忍不住蹲在田埂上看:“姑娘,这地能种出药来?山里的药草娇贵得很,离了深山就活不了。”
“试试才知道。”素问直起身,抹了把汗,“李伯,您常年采药,肯定知道这些药材的习性。以后您要是有空,多来指点指点我们。”
李伯搓着手,眼里有些动摇:“我倒是知道续骨草得离水远些,不然根会烂。可这人工种药,我也是头回见。”
接下来的几日,素问带着学徒们全身心扑在药田上。翻土时要打碎土块,施的基肥必须是腐熟的草木灰,播种前还要用温水浸泡种子催芽,每一步都按着系统的精准指导来。阿竹起初觉得麻烦,抱怨道:“医师,种个药哪用这么讲究?撒上种子浇水不就行了?”
素问拿起一粒催芽的续骨草种子,种子已经裂开小口,露出一点白芽:“种药和看病一样,差一分都不行。止血藤要选向阳地,光照不足就长不好;续骨草要勤除草,杂草抢了养分就长不壮;而且这两种药不能连作,今年种过的地,明年得换种别的,不然土力耗尽,药材就长差了。”
她边说边示范,教学徒们如何分辨杂草和药苗,如何控制浇水的量。李伯每天都会来看看,有时忍不住伸手帮着拔草,嘴里念叨着:“以前只知道采药,从来没想过还能这么种。”
播种后的第十天,清晨的露水还没干,阿芷就惊喜地喊起来:“医师!发芽了!你快看,续骨草发芽了!”
素问快步走过去,只见湿润的泥土里冒出点点嫩绿,细小的芽尖顶着露珠,在晨光里闪着光。系统提示:“续骨草出苗率85%,生长状态良好。”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大半。
李伯也赶了过来,看着那些嫩芽,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真活了!没想到这地真能种出药来。”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仔细看着芽根,“姑娘,你这法子真管用。”
“不是我的法子管用,是摸清了药材的脾气。”素问笑着说,“就像看病要摸清病人的病症,种药也要摸清药材的习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