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南线攻势(1/2)
视线转回南阳南部战线。
时值初夏,汉水之畔却弥漫着与季节不符的肃杀之气。东吴大都督陆逊,这位以沉稳多谋着称的统帅,亲率十万中军主力,挟连克章陵、襄乡、复阳之余威,如钱塘江潮般涌至朝阳城下。吴军旌旗遮天蔽野,营寨连绵数十里,号角声与操练声此起彼伏,将这座并不算宏大的南阳南部门户围得铁桶一般。士兵们眼中闪烁着初战连胜的锐气与对下一个战功的渴望,全军上下,志在必得,意图一举拿下朝阳,进而兵锋北指,直捣南阳心脏——宛城。
朝阳城内,气氛已凝重得如同暴雨前的闷雷。守将典满,这位继承了其父典韦勇武的年轻将领,麾下仅有飞熊军精锐一万。面对城外如云似霞的十万敌军,即便是最悍勇的老兵,心头也不禁压上了一块巨石。典满身披其父遗留的玄铁重甲,日夜在城头巡视,沉重的脚步声在砖石上回响。他年轻的脸上早已褪去了青涩,取而代之的是与年龄不符的沉重与坚毅,眼神如鹰隼般扫视着城外吴军的一举一动。他深知,朝阳若失,南阳南部屏障尽毁,吴军便可长驱直入,届时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此刻这座危城之中,除了勇将典满,还潜藏着一位足以扭转乾坤的人物——北汉军师郭嘉。他此行本为私谊,为兑现对老友典韦的承诺,前来与典满商议与鲜卑公主乌娜的婚事,并借此机会考察这位义子的品性与能力,可谓是一片拳拳“月老”之心。谁曾想,天意弄人,竟与东吴大军不期而遇,被困于这座顷刻间便要倾覆的孤城之中。
起初,眼见敌军势大,十倍于己,城中军民难免人心浮动,恐慌如同瘟疫般悄然蔓延。但郭嘉的出现,他那标志性的从容与嘴角若有若无的淡然笑意,仿佛给躁动不安的人心注入了一剂强效的镇静剂。这位以其神鬼莫测之谋闻名于北汉的军师,在危难时刻,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与近乎冷酷的理智。
他并未因自己客居此地、并非军事主官而置身事外,反而在第一时间与典满进行了一番深谈。“满儿,形势危急,守城非仅凭勇力可为。若你信得过为父……”郭嘉话未说完,典满便已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铿锵:“义父智计无双,孩儿与这一城军民之性命,尽托于义父之手!但有所命,无敢不从!” 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让郭嘉眼中闪过一丝动容,旋即被更为锐利的光芒所取代。
郭嘉首先做的,是稳定人心,凝聚力量。他并未躲在幕后,而是亲自登上城内临时搭建的高台,召集城中所有官吏、士绅富户乃至有影响力的三老。面对台下无数双惶恐、期待、怀疑交织的眼睛,他没有空泛地讲述忠君爱国的大道理,而是用清晰冷静、条理分明的语言剖析局势:
“吴军虽众,号称十万,然我朝阳城坚池深,更有飞熊军此等天下精锐在此!我军据城而守,以逸待劳,占地利之优;彼军远来,补给线长,求速战而不得,已失先机!且我北汉援军不日必至,内外夹击,破敌有望!”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转为沉重,“然,守城之事,非仅军队之责,更是满城父老、万千生灵存亡所系!城在,人在;城破,则玉石俱焚!望诸位与郭某、与典满将军同心戮力,共保家园!”
他的话语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那种基于事实分析的自信和不容置疑的决断力,迅速驱散了弥漫的恐慌,将一种同舟共济、背水一战的信念注入每个人心中。紧接着,郭嘉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务实效率与打破常规的魄力:
郭嘉深知朝阳城并非天下坚城,原有城防体系难以承受十万大军日以继夜的猛攻。他立刻下达了一系列近乎苛刻却极为有效的命令:征用城内所有富户豪宅、官衙府库的院墙石材、垒石基座,甚至果断拆毁一些非核心的建筑(如部分废弃仓库、边缘亭阁)的砖木梁柱,全部运上城墙!这些材料被用以加高、加固女墙,填补城墙的薄弱环节,并大量堆积在城头,作为滚木礌石的补充。此令一下,虽有富户心中暗自滴血,但在郭嘉的威望、典满的兵威以及当前危如累卵的局势下,无人敢公开违抗。一时间,城内各处响起叮叮当当的拆卸声与号子声,大量的砖石木料通过人拉肩扛,如同蚂蚁搬家般被迅速输送至城头,使得朝阳城的防御硬实力在极短时间内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